攝影術語中有個名詞叫做灰度,即影像灰色的深淺程度,灰度層次越多,照片所展現出的色彩就越豐富,影像也越清晰。管理領域也是如此,只有掌握合適的“灰度”,懂得開放和寬容,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
寬容的文化對于一個快速發展的企業來說,尤為重要。帶領一個團隊更是如此,如何發現員工的優點并加以強化和鼓勵,而非用放大鏡去看待員工的缺點,是塑造一個成功團隊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高速發展的企業,通常會大量引進新人,在試用期和實習期,部門負責人卻常常抱怨,新人工作技能達不到要求、做事方法不得當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部應該協助部門負責人理性分析,從“技能、積極性、協作性”這三個維度判斷員工績效欠佳的原因。技能欠缺的可加強專業培訓;積極性不高的就需要溝通引導、適當鼓勵;協作性欠佳的可以通過輪崗培訓、打破本位主義、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在指導、培養新人的開始階段,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用包容的心態允許員工犯錯,允許員工從犯錯中成長。
有些管理者總是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結果卻因為過度自信于自己的管理辦法,而往往使管理失敗于自己的感性認識。他們期望達到管理工作中的“完美”境界,可往往事與愿違,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一味地追求“完美”,可能會將很多時間和精力消耗在非
關鍵和不必要的事情上,結果導致“大投入、小產出”。人力資源管理也不必苛求“完美”。各個部門的人員結構、業務發展狀況畢竟有所差別,所以人力資源部應該以“和而不同”的觀念,因地制宜地考慮部門之間的差異。例如,從培訓的角度來說,核心員工相對經驗豐富、穩定性高,應側重專業技能的提高,新員工則應該側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和文化熏陶;業務量大的部門可以加強高管級員工的培養,業務在成長期的部門可以側重中層、基層管理者的培養,等等。
更多的時候,企業內部的管理是在尋求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并非是一種5主義,而是一種化解>中突、解決矛盾最現實、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利益,每個部門的負責人都有自己的管理風格,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從總經理的角度、部門的角度、人力資源管理等角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正如書中所說,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在實踐中摸索產生的,因此可以說,發展源于混沌狀態,是在灰色中產生的。隨著自身的發展、環境的變化,它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而是黑白相兼的灰色。所以在管理中把握合適的灰度,才能更準確地掌控企業的發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