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與容人是企業人才選用的前提
人的素質不同,這叫做才;某種素質能勝任某種的工作,這就是“能”。勝任崗位要求人員有對應的才能:如果一個人的才和某個崗位要求的能力不匹配,那么,他就不能擔任這個崗位,應該去匹配另外合適的崗位。縱橫家劉邵在其《人物志》道出了人才選拔與任用的前提:了解人的偏才特征,容人所短,切勿以己度人。
古人將人才分為八類,即:(1)清節之才——品行正直高尚,但拙于法制或術謀;(2)法制之才——建法立制、能將各類大事治理得當,卻不懂隨機應變;(3)術謀之才——善出奇謀妙策,卻不能遵守法制;(4)器能之才——精于處理具體事務,卻沒有建立體系的能力;(5)智意之才——能隨機應變,多謀但不講原則;(6)伎倆之才——只講究方法技巧、鉆營取巧,卻可能把道德置于一邊;(7)臧否之才——善于觀察和評價他人,卻不能理解奇人異事:(8)言語之才——能言善辯,善于口頭表達,但卻不懂韜光養晦的好處。每一類型的人才都有其優劣或長短,僅具備一種才能的人,只認可同類才能的人的長處;有兩種才能的人,就知道對應的兩種才能的人的長處;具備了各種才能的人,就能夠識別具有不同才能的人。
所以說,識別某種類型人才的優勢與“短板”,并能“隱其惡而揚其善”,就尤為重要了。正所謂:用人所長,則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則天下無可用之人。
根據崗位能力考核指標評價人員能力
崗位勝任能力不僅僅取決于崗位的工作職責,還源于三個層面需求,即組織層面、部門層面、崗位層面,只有將這三個層面對崗位的能力指標的要求歸集起來,才能全面評估人崗匹配的程度。
●三個層面的需求分析
1 組織層面的需求
組織層面的需求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文化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主要是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價值評判與價值分配觀;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取決于企業的戰略發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其中,企業的核心能力可以從企業戰略分解得出,試以某制造型企業為例,該企業未來五年戰略是——SLIM522戰略,企業核心能力分解步驟如下:
首先,界定戰略。“SLIM”明確了公司的競爭優勢,即S(Speed)——快速反應;L(Low Cost)——降低成本;I(Innovation)——革新;H(Mind)——革新意識。“522”明確了公司的經營目標,用5年時間,實現規模和效益兩個增倍,即在現有條件下實現2倍的產能,研發效率提升50%,制造效率提升50%,品質提升50%,到××年再造一個××公司,實現市場規模50億。
其次,根據戰略分解經營策略。實現戰略的長中短期經營策略如圖1所示。
最后,分析組織所需要的能力(如表1)。
由此可知,該公司對于技術類崗位要求有技術創新能力,對于生產類崗位要有精益制造能力,對于管理類崗位要有新項目運作能力等。
2 部門層面的需求
部門層面的需求主要取決于部門負責人的管理風格、人員結構。比如,一個急性子的上司最好不要匹配慢性子的下屬;一個整體工作經驗偏低的團隊,在人才選拔上一定要匹配工作經驗豐富,且必須具備較強的指導他人能力的人員。
3 崗位層面的需求
崗位層面的需求就是指履行崗位工作職責所需要的知識、操作技能。那么,如何快速推導出崗位履職所需要的對應的勝任能力呢?
首先,將實現崗位職責所需要的工作活動進行分層分類羅列(通常可以按職責、任務、行為表現進行層級歸納),例如對培訓經理崗位職責的分析如表2所示。
其次,根據具體行為表現推導出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能力指標,并標注崗位對各種能力指標要求程度:優秀、良好、合格(如表3)。
●三層能力指標需求匯總
根據組織、部門、崗位三個層面推導出的能力指標,建立崗位最終的能力指標與需求程度表(可參考表3格式)。
●開展人員能力評價
能力指標一般都是用工作行為來進行描述,所以能力評價也可通過行為表現的程度、頻次來進行評估,常用的能力評價方法是行為等級錨定法,將每個能力指標定義、分層,并且每個層級都羅列出對應的多種行為表現(如表4)。

確立了崗位能力指標的行為等級錨定表后,就可以用360。的能力評價問卷調查法以及其他行為面試法,如FBET訪談(FOCUS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定向行為事件訪談)、結構化面試法、情景模擬法等工具來開展具體的人員能力評價工作。一般來說,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效度與信度,最好是先用通過問卷進行摸底,再用行為面試法進行確認與糾正。
依據能力評價結果,做好人崗匹配
明晰了崗位的能力標準和人員的能力評價標準,剩下的事情就需要做好人崗匹配的工作了。
一般而言,當員工的能力完全勝任崗位能力標準時,那么就應該直接使用和重用:當員工的能力勉強匹配崗位要求時,如核心能力或者大部分能力達到崗位要求,那么就應該培養使用,通過他人的指導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以使其能力提升,進而勝任崗位工作:當員工的大部分能力無法達到崗位要求時,或者不具備崗位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時,那么就需要再選擇另外適合的崗位。“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這里的德和才可看作能力的兩個維度,當人員能力都符合崗位要求時,即德和才都匹配崗位,就應該直接提拔上任:當德或才不能匹配崗位能力標準時,要么培養使用,要么限制使用;當人員的德和才都達不到崗位要求時,那么就不能讓他在這個崗位上繼續任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人崗匹配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組織發生變化,如組織架構變更、崗位工作職責進行增減,那么崗位對應的勝任能力也會發生變化,繼而對人員能力的要求也會變化,這時就需要在崗人員通過培訓來發展自身能力,以重新達到滿足崗位勝任力的要求;同時,因為人員的能力發生變化,對崗位也會有新的要求,所以能力提升的人員需要有晉升或其他發展空間;能力不變甚至下降的人員,面臨著被能力更強者替代或者調崗的威脅。其中,始終要堅持的人才選用原則就是:“能者上、平者帶、庸者下。”
由此可見,識人優劣,方能容人所短;依崗擇人,就需要建立崗位的勝任力標準;量才而用,就需要用崗位能力標準對人員進行能力評價;人崗匹配,也需要持續動態地建立崗位勝任力標準和評估人員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