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問我:如此繁忙怎么會有時間讀那么多的書?我想說:讀書問題,首先不是時間問題,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是國民素質問題。因為這里涉及到三個問題:其一、讀書問題;其二、時間管理問題;其三、態度問題。
古代讀書人幾乎沒人沒寫過關于讀書的文章,過去的知識分子給子女的書信更不可能不談到讀書。對我影響最深的關于讀書的文章是:《勸學篇》、《三字經》和《送東陽馬生序》。而在家喻戶曉的《傅雷家書》中,傅雷先生常常給兒子推薦好書去讀,并和兒子討論讀書心得,他總是提醒兒子:“閱讀也不宜老揀輕松的東西當作消遣;應當每年選定一、二部名著用功細讀。比如丹納的《藝術哲學》這類,若能徹底消化,做人方面、氣度方面、理解與領會方面都有進步,不僅僅是增加知識而已。”另外,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12封信》中說到:“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寄托你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引誘。”我理解,這個嗜好顯然是指讀書。
可惜,中國社會太浮躁了,沒有多少人愿意讀書,更沒有幾個真正的讀書人。據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18歲至70歲識字國民人均每天讀書時長僅為14.7分鐘,讀報21.02分鐘,讀雜志15.4分鐘。以色列人均年讀書64本,俄羅斯人均閱讀量每年55本,美國人均年讀書50本,我國人均年讀書量4.5本,上海人算是愛讀書的,人均年讀6-8本而已。和身邊的國家對照人均閱讀量,我們是日本人均閱讀量的1/10,韓國的1/6。我們出的書并不少,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但真正的讀書人卻越來越少。孟德斯鳩說過:“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越是心煩意亂就越是不想靜下來讀書,越是不讀書就越是心浮氣躁。
喜歡讀書,酷愛讀書,就永遠不可能沒有時間讀書。關于讀書問題的核心還是態度問題。你看,中國社會麻將牌賣得多好,還出現了很具有科技含量的自動洗牌的麻將機。一幫人堆在一起,窮吹瞎聊的也到處都是,甚至發生一點破事就圍觀了一大堆人。在機場候機樓,在飛機、火車、地鐵上,有多少人讀書?現在的女孩,選購一件衣服都十艮不得把幾個商場展出的衣服統統試一遍,不覺得沒有時間:找到一家好吃的餐飲點,有時不惜排隊兩個小時。你看,都有時間。
當然,要求全社會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十年二十年內幾乎是天方夜譚。就算讀了點書、有了一些文化基礎的年輕人,也總是惦記著上網聊QQ,我認識的一些人,往往QQ也沒聊出什么名堂,同時掛一堆人,這里一句,那里一句,沒有主題,甚至沒有內容。看電視也總是比看書的時間多,電視可以看,但值得看的內容沒有那么多,像有些人一門心思天天跟著韓劇談情說愛,到頭來也只能是離婚率越來越高。
讀書時間絕對不是有沒有的問題,主要是時間放在什么地方的問題。一個人每天都得吃進和排出,那是對腸胃而言,那么,對你的大腦呢?對你的靈魂呢?你怎么保證它每天都能吐故納新,而不僅僅是生活經歷的所得?
當然,像上班一樣,連續幾個小時的只是讀書,這樣的時間確實難以獲得。這就需要學會“化零為整”。過去大文豪歐陽修提出過讀書的“三上”:馬上、枕上、廁上。當然,廁上讀書對消化不好,躺在床上和在顛簸的汽車上讀書對眼睛不好,但它給我們的提示是,自古人們讀書都是見縫插針的。
筆者出差比一般人要多,近七年幾乎都是一年100張機票。講學、企業考察和公司管理輔導,都不可能有大塊的時間來靜靜地讀書,于是我只能在飛機上和候機樓讀書,如果能朝發夕至就盡可能坐火車,坐火車很適合讀點書。飛機進出機場的時間太浪費了,坐汽車讀書我也不適應,大多數用來給需要保持聯系卻很少聯絡的人打打電話。給需求方上課,必須的客戶溝通還是要的,但吃請接待盡可能拒絕,一席接待晚宴要浪費讀一本10萬字書的時間。一堆人在一起,點一大桌菜,推杯換盞,都在說一些言不由衷的恭維話,我還得小心地尋找同樣有恭維意思的句子回應,浪費時間不說,心累。
在家的時間,平均每個月有一個禮拜。這個時間就更為寶貴,畢竟家里的書比較集中,而且工具書都在身邊,查閱資料方便,可以用來讀深刻一點的書,或者用來對照閱讀,研究專題自然這個時候更有效。我在北京家里,極少出去串門,也從來想不到去哪里撮一頓,總是琢磨著多讀點書。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家人、對身邊人,時間白白流逝總覺得是難以原諒的。目前的年輕人,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瑣碎之事上浪費光陰,要不就工作和讀書,要不就痛痛快快地運動和休息。魯迅說,他讀書用的是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其實,時間不是擠出來的,最終是合理使用的問題。有強烈愿望的事,永遠有足夠的時間做。關于合理安排時間讀書,建議你一點一滴地過濾一遍以下幾個小問題,也許會產生一些感受:
●幾位同事或朋友在一塊,會談起某本書嗎?
●怎么去了解流行書和批判流行書?
●你的圈子互相介紹和推薦讀書篇目嗎?
●讀過書評和文學鑒賞類的書或文章嗎?
●你做不做讀書筆記并間隔性地整理筆記?
●你一個月或一年逛幾次書店?
●你有把幾本內容接近或觀點對立的書一起對比閱讀的經歷嗎?
●有沒有過打電話跟好朋友談讀書的經歷?
●是否有過讀了一些書后就想寫點什么的沖動?
●你睡覺前形成看一會兒書的習慣嗎,那怕半個小時?
●坐火車、候機能否主要用來讀書?
●在理發店你能看幾頁書嗎?
●出門整理行李是否習慣性地放上幾本書?
●買過小開版的或微型版的圖書嗎?
●你的書房或書架的書會根據閱讀計劃分放嗎?
林語堂說過:“愚可耐,俗不可耐;痛可忍,癢不可忍。”不讀書或讀書太少的人,當然不一定就愚,但一定容易變俗。腦子里沒裝多少東西啊!一言以蔽之,讀書是一種人生態度,態度決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