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企業經營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金融危機導致大量的企業生存困難,導致企業裁員、降薪;技工荒、民工荒的到來,給企業招聘員工增加了難度;核心員工大量流失,影響了企業產品或服務質量的穩定性,影響企業產能的提升:“80后”“90后”追求個性獨立,缺乏責任心,又要實現自我,不聽話,不順從,給沉悶的工作氛圍和傳統管理者帶來新的挑戰,更有甚者,有的員工不選擇跳槽而選擇跳樓,給一些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連續跳樓事件的出現,一時間,輿論一片嘩然,針對這種現象,各路英雄紛紛獻策:有人說現在的員工缺乏忠誠和感恩,于是很多企業就引進忠誠和感恩的培訓;有人說現在的員工的工資幾乎未見增長,于是很多企業又考慮給員工加工資;有人說現在的員工缺乏關懷,于是很多企業又開始重視員工關懷,比如為員工設立娛樂中心、活動場所、心理咨詢室、管理人員向員工道歉等等。更有甚者,有的企業還要求管理者每天在員工下班后還要向員工問候一聲:你們辛苦了!實施這種關懷很矛盾的地方,就是當員工完不成任務的時候,管理人員還不能指責員工,督促員工,該管的不敢管,造成管理者覺得非常被動,給管理帶來相當大的麻煩等等,不一而足。
盡管很多企業都采取了各種招式去對員工進行一些關懷,但員工該流失的還是流失,員工不忠誠和感恩的,還是老樣子,好像這些招就是不靈,這讓很多老板很無奈,覺得現在的員工就是沒良心,老板創辦企業,為員工提供工作機會,難道還不應該忠誠和感恩嗎?
員工為什么就不忠誠和感恩呢?換一句話說:員工為什么就要忠誠和感恩呢?老板說:我給員工提供了工作,讓員工能獲取薪水,所以員工應該忠誠和感恩;員工說:我給老板提供了勞動,是因為我有勝任工作的能力,報酬是我應該得的,我又沒有多得,憑什么我就要忠誠和感恩呀?再說,如果我的能力不勝任工作,企業還會招聘我進來工作嗎?當企業經營不善或者遇到危機的時候,還不就是把員工裁掉,或者不征求員工意見就強行降薪嗎?也許老板認為員工該忠誠和感恩有千百個理由,而員工認為不忠誠和感恩也有萬千個理由。不可否認,員工和企業的關系是勞動合同關系,是一種契約關系,忠誠和感恩不是誰對誰的義務,是需要雙方共同營造忠誠和感恩的氛圍。
那么,員工怎么樣才會忠誠和感恩呢?其實,忠誠和感恩不是單向的,是雙向的,現在很多卓越企業都不過分強調員工忠誠和感恩,而是強調培育員工的契合度。所謂契合度,是指員工在感情上和理智上都愿意為企業不計報酬的付出。只有提升員工的契合度,才能提升員工的忠誠和感恩。
如何培育和提升員工的契合度?這就必須從員工的量能關懷、能力關懷、薪酬關懷、發展關懷、前途關懷、文化關懷六個方面全面展開,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員工的契合度,從而提升員工的忠誠和感恩(如圖1)。

員工量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