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兩家公司最近正在開發ipad和iphone的新用途。不用來看電影、文檔或是瀏覽網頁,而是以它們為平臺建立篩查早產兒和胎兒出生缺陷的遠程醫療平臺。因為在印度許多鄉村都缺少能做出正確判斷的專業醫生,通過這個平臺,大醫院的專家能通過ipad或iphone隨時對偏遠地區的病患進行經常檢查。
和這兩家公司一樣,全球的醫療巨頭們都瞄準了農村醫療市場的商機。以中國為例,在新醫改推動下,中國有2萬家以上的大型醫院需要更新醫療設備,而急需基層醫療器材更新的農村醫院超過30萬家。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年增長率約為10%,而中低端醫療器械的增長率達30%。
農村醫療市場雖然誘人,但進入市場卻面臨諸多困難。農村醫療機構少、網點分散,資金和醫療人員缺乏,醫療意識落后。那么,看看跨國醫療巨頭們在農村市場有怎樣的方法,這些經驗無疑可以在更多行業中分享。
第一,開發適合農村的小型經濟型產品,這對發達市場可能同樣有幫助。2010年3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推出了專為中國基層醫療設計的CT,增強了對腦中風及腫瘤檢出的相關功能,其售價僅為其高端產品的十分之一。2009年底,西門子醫療系統集團中國區首度推出了低價醫械產品。通用電氣公司醫療去年在印度推出售價1000美元的手持式心電圖儀,在中國推出售價1.5萬美元的便攜式PC型超聲波檢測儀。
第二,拋棄綜合性概念,強調專業化和標準化。在許多貧困的地區,控制某幾種主要疾病便可大幅度提升居民的健康水準。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前五大疾病的死亡數加起來占到當地可預防死亡總數的一半以上。因此,在一些農村,專業化、標準化醫療模式正在建立。在印度,謝蒂醫生開辦了一家專做廉價心臟病手術的醫院,醫院每周大約要實施600例心臟手術,規模效應和標準化操作使“開心手術”的成本降低到1000-2000美元。而謝蒂的家族醫療企業集團的稅后利潤率為7.7%,略高于美國醫院的平均水平6.9%。
第三,利用現有資源改造醫療服務提供方式。基于電話和網絡的遠程醫療就是其中之一。在墨西哥,一家名為Medical Home的醫療機構,向其每個訂戶收取每月5美元的電話費用,并通過電話為其100萬個訂戶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咨詢。佳能醫療計劃聯合中國地方政府部門開展“農村醫療信息化試點”,聯姻民營醫院共同建立一系列有成本效益的醫學影像及遠程診斷中心,并為它們提供設備。美國阿拉斯加州等多地的鄉村醫院,采用了飛利浦的基于遠程醫療系統的數字化重癥監護室(elCU)系統,來緩解醫生短缺問題。
第四,加強靈活性,更接近用戶。農村醫療市場的崛起,帶動了便攜式和移動式產品的開發。飛利浦的移動診斷部門,為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的內陸地區提供了移動醫療車和產品。通用電氣公司制定了一個名為CathLab On wheels的試點計劃,在巴士的空間中不僅能進行普通檢查,更能完成復雜的血管造影術。
第五,向農村醫療機構提供金融、培訓等配套服務,拉動需求。通用電氣公司在印度與有“鄉村銀行家”之稱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合作,利用小額貸款向印度農村提供醫療設備。佳能也將在中國農村提供設備融資租賃服務。從2006年起,飛利浦每年都與中國紅十字會合作開展“鄉村醫生培訓計劃”,對鄉村醫生進行培訓,并在貧困地區援建衛生院(站)等。
當然,跨國醫療企業的下鄉目前也只是在嘗試階段,在被國內企業長期占據的低端市場中,他們還面臨著渠道這個最大的難題。是否能通過在產品設計、服務配套等方面的優勢進行彌補,還有待觀察。另外,開拓農村市場往往具有公益和商業雙重目的,離不開各類公益組織的配合。但跨國醫療企業針對農村市場的專業化,從低端市場到高端市場的產品開發思路,以及利用現有資源、提供配套服務等措施,都值得中國企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