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零毒抑瘤法;艾滋病;中醫藥療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0-0006-03
1 零毒療法的概念
目前中醫在治療腫瘤疾病采用的“零毒抑瘤法”是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等專家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創立的有效治療腫瘤新方法,廣泛用于多種病癥,特別是難治性胰腺癌、肝癌、腦瘤等,取得了佳效,此療法既有化學治療之功,卻又平和無毒,故被俗稱為“零毒抑瘤法”。
“零毒抑瘤法”是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以“零毒化療”為核心,以無毒的方法誘導癌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誘導癌細胞凋亡,并輔以免疫機制的重建與內在諸多機能的調整。
“零毒抑瘤法”,首先強調“王道”為主,以相對溫和平穩之劑,扶中有抑,抑中有扶,其次強調護胃為要,腫瘤患者脾胃功能較差,再加上化放療的傷害,脾胃功能更弱,若再妄行攻伐,差、弱之上更見衰敗,“脾胃一敗,死期即到”,主張用溫和的“王道”之法。盡可能少用有毒副反應,或傷胃或服后讓人不適的中藥,和胃護胃,堅持以“護胃為第一要義”。
“零毒抑瘤療法”突破傳統中醫“以毒攻毒論”的片面觀點,超越了西醫手術、化療、放療三大常規治療的局限性,達到了三大常規療法不能達到的效果。本療法攻邪不傷身、補虛不戀邪,采用內服與外治、全身與局部、臟腑與經絡相結合,見效迅速,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提高免疫力,排除毒邪,調節細胞內環境,穩定抑瘤基因,修復受損基因,使癌癥愈后不復發,對危重晚期患者仍能迅速見效。因此,該療法是目前最完善的中醫抗癌新方法,已使眾多患者得到康復。
2 采用“零毒抑瘤療法”治療艾滋病的思路
人體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病情的發展變化取決于整體免疫功能和病毒在體內的復制量,也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正邪雙方力量對比。中醫在扶正固本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方藥,改善免疫功能是扶助正氣,而改善癥狀和身體各系統功能,如增加食欲和體重、消除精神緊張狀態等也是扶助正氣。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很少是艾滋病本身所致,大部分患者是因嚴重的免疫功能缺陷并發各種機會性感染而死亡。“中醫藥治療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這一觀點無人質疑。但如果能夠做到讓患者帶毒生存,借鑒“零毒抑瘤療法”治療腫瘤的思維,通過中醫藥的辨證治療,把“以毒攻毒”轉向到“扶正祛邪”,用中藥激起免疫功能抑制,通過自我凈化和自我修復功能,有效的抑制和殺滅病毒,促使患者建立起身體的內平衡,達到“邪不傷正”,這可能就是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價值所在。
因此,單純以對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來評價中藥治療艾滋病的療效是很不全面的。采用“零毒抑瘤療法”對臨床治療艾滋病的思路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借鑒和運用“零毒抑瘤療法”治療艾滋病?首先應該弄清楚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存在定位和療效評價問題。
3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定位問題
臨滄市自2007年開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工作,目前接受中醫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已近900人,是我省治療人數最多的州市,并且已經覆蓋全市一區七縣兩個鄉鎮。通過多年的治療和經驗總結,可以肯定的回答,中醫藥治療是有明顯療效的,而且中西醫結合治療,比單一的任何治療效果要好。規范的中醫藥治療對艾滋病有確切的療效,可明顯改善AIDS/HIV感染者的發熱、咳嗽、乏力、腹瀉、氣短、皮疹、黏膜潰瘍等臨床癥狀,提高和穩定AIDS/HIV感染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抗病毒藥物的毒副作用。臨床數據分析結果也提示:中醫藥治療對發熱、咳嗽、乏力、納呆、腹瀉等主要癥狀改善明顯,其中,以改善乏力、增加體重最為突出。
但是,隨著工作的逐步推進和拓展,不難發現了一個疑問,根據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中醫藥治療HIV/AIDS感染者是根治還是緩解癥狀?是治本還是治標?這是一個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目前西醫還沒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現有方法也有很多缺陷。那么中醫藥介入艾滋病的治療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目前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首先應該明確工作的定位。回顧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大多數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研究項目,得出的結論則多是緩解癥狀的結果,基本上沒有能夠抑制病毒的結果。所以,今后的研究必須有明確的定位和前提,僅僅進行替代和補充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結果必然是隨著西醫治療方案的改進而逐漸退出舞臺。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要進行真正的治療研究,要有較高的定位,而不是目前的替代補充。在沒有找到對艾滋病病毒有較好抑制作用的中藥之前,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作用主要定位應該是:提高和保護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發病時間、治療機會性感染、 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使患者帶毒生存。
4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療效評價問題
采用“零毒抑瘤療法”治療艾滋病,療效評價又是個問題。如果把“提高和保護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延緩發病時間、治療機會性感染、 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使患者帶毒生存”作為治療的定位。那么治療就是以對宿主機體免疫功能增強與調整作用為主的特點,療效評價則應以增強患者免疫功能為主,以病毒載量、臨床癥狀體征為輔的綜合評價體系較為符合臨床實際。在艾滋病潛伏期(AC),以保持感染者長期無癥狀、不發病狀態為療效評價。艾滋病相關綜合征(ARC),以提高和保護患者的免疫功能,防止機會性感染,使患者帶毒生存為療效評價。完全艾滋病(AIDS),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為療效評價。3個階段的治療要結合患者的生活質量、功能狀態等因素,在多層面不斷探索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療效評價標準,使之既符合中醫臨床又能與防治艾滋病學術界溝通,得到認可。
5 倡導艾滋病的治療效仿 “零毒抑瘤療法”
5.1 艾滋病潛伏期(AC) 無癥狀病毒攜帶者,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但HIV抗體陽性,具有傳染性。此期病毒侵入營血,伏于免疫細胞內生長繁殖,釋放熱毒,暗耗陰津。由于人體正氣尚未虛衰,治以清熱解毒為主,補益氣血為輔。若現其它病癥征象,則應辨證兼顧用藥,如脾虛痰多,可考慮健脾潤肺、清熱化痰等,以顧護正氣,抑制病毒復制,阻止病毒對其它正常淋巴細胞和組織系統的入侵。此治法同樣適合急性感染期患者。
5.2 艾滋病相關綜合征(ARC) 由于HIV破壞CD4細胞,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患者開始出現發熱、食欲不振、消瘦、腹痛腹瀉、淺表淋巴結腫大等慢性癥狀和體征。此期患者正氣已虛、疫毒偏盛,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扶正培本是按辨證論治原則,依患者陰陽氣血和臟腑的虧虛情況,分別采取滋陰補血、益氣健脾、滋補肺腎等治法,維護臟腑基本功能。由于患者陰津虧耗,陰損及陽,致陰陽俱虛,氣虛血凝,阻滯血脈經絡,形成血瘀證,故要兼用活血化瘀藥,疏通經絡,消除瘀阻,使毒邪外排暢通,臟腑經絡得養。
5.3 完全艾滋病(AIDS) 由于免疫系統遭受HIV的嚴重破壞,患者免疫功能極度低下,各種病邪乘虛而入,出現機會性感染,引起一系列艾滋病復合癥。隨著濕熱痰濁、瘀血積聚、元氣衰弱,機體功能紊亂,病情惡化迅速。此期患者多出現發熱、頭痛、腹瀉、胸痛、咳嗽、全身淋巴結腫大、皮膚出血、神昏、惡性腫瘤等復雜癥狀,治療與中、晚期癌癥治法基本相同。宜補益氣血,調節陰陽,佐以清熱、利濕、解毒,根據具體臟腑感染發病情況,兼施化痰止咳、軟堅散結、溫腎和胃止瀉、豁痰熄風開竅等法,以減輕癥狀和患者痛苦,延長生命。
6 結語
中醫學是一門整體生命狀態醫學,“辨證論治”所辨的就是整體生命狀態,揭開其原理就是人體內環境綜合情勢在四診上的信息表達,其人體生態學意義是“辨內環境論治”。把“零毒抑瘤療法”的辨治方法借鑒運用到艾滋病中來,有助于開拓治療思路,提高整體療效,改善免疫功能狀況,降低病毒載量。筆者認為,只要辨證準確,組方得當,中醫藥能夠有效抑制、殺滅或清除病毒。至于能否把艾滋病毒從淋巴結等庇護所中驅趕出來,殺滅、清除干凈而治愈該病,則需要醫務工作者不斷探索研究,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研究課題。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研究任重而道遠,但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一定能取得突破。《內經》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只要大家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就能到達正確的目標。目前有很多人還存有“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工作沒有療效”的看 法,而且這一看法會很大程度阻礙了研究工作的推進,可見中醫界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中醫學只有拿出真正的療效,才能平息這些論調。目前中醫學研究中有很多方法值得反思,只有糾正了方法學上的偏誤,才能既弘揚了中醫學,又做到了與時俱進。
(收稿日期:2011-08-03)*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綜合示范項目“云南省防治艾滋病規模化現場流行病學和干預研究”(編號:2009ZX10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