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醫藥與HAART結合;艾滋病;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0-0026-03
紅河州是云南省艾滋病的重災區,開遠市又是紅河州艾滋病的重災區之一。本市自1995年在吸毒人群中發現首例HIV感染者、1998年2月報告首例AIDS病例以來,艾滋病一直處于高流行態勢。在開遠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醫療、公安等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在社會各屆人士的關心支持下,開遠市目前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2005年開始,本院參與了全球基金,克林頓基金,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孕產婦母嬰阻斷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隨防管理等項目的治療研究。根據各項目的相關要求,結合開遠各醫療機構的性質,開遠市防艾辦、衛生局統一領導、組織實施,所有項目資源整合。定點在開遠市中醫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人民醫院等相關醫療機構。在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經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治療艾滋病的專業隊伍,造就了一批治療艾滋病的臨床專業醫務人員。
筆者從2005年10月~2010年3月期間服中藥患者中挑選出治療滿1 a以上,有良好依從性,資料完整的72例HIV/AIDS進行療效分析,并與服HAART治療的60例患者對比觀察。中藥與HAART結合治療艾滋病優勢明顯。現小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有132例HIV/AIDS均是由云南省CDC確認,自2005年10月~2010年3月自愿接受中西醫藥物治療滿1 a的患者,其中,男87例,女45例;年齡在22~53歲之間;性傳播感染者30例,靜脈吸毒感染者98例,不明原因感染者4例,無輸血及母嬰傳播感染。單純中醫治療組42例,中西醫結合治療組30例,純HAART治療組60例(這60例患者來自開遠市人民醫院抗病毒治療中心)。主要癥狀有發熱、咳嗽、乏力、納呆、腹瀉、氣短、汗出,部分患者伴有惡心、頭痛、皮膚瘙癢、腰背部疼痛、肌肉、關節痛,部分女患者可伴有月經失調,主要出現的體征有皮疹、黏膜潰瘍、口糜、皰疹、淋巴結腫大,未見有卡波西肉瘤。
2 治療方法
2.1 中醫治療 口服由云南省中醫中藥研院研制,經云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中藥院內制劑“扶正抗毒膠囊”(批號:滇Z2005L-ZJ002)和康愛保生膠囊( 批號:滇Z2005L-ZJ001),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選用,2方可交替使用,每天服24粒,分3~4次口服,療程1 a。
2.2 西醫治療 由開遠市人民醫院抗病毒治療中心提供藥物,并由該院的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抗病毒藥物,進行規范的HAART治療。
2.3 中西醫結合治療 由本院提供中藥,即扶正抗毒膠囊和康愛保生膠囊,由開遠市人民醫院抗病毒治療中心提供西藥,即規范的HAART療法。同一患者同一天按要求2類藥物同時服,嚴格掌握服藥時間,患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中西藥相隔30 min~1 h。
3 治療結果評價分析
見表1~表3。
由表1、表2、表3、初步分析得出服中藥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提高了生活質量,單純西藥治療的患者1 a后80%CD4上升,95%病毒載量下降,但是肝功能損害占34.3%,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不論臨床癥狀,CD4、病毒載量的變化均優于單純的中醫和西醫治療組。而且服中藥對肝腎功能無損害。
4 體會
筆者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5年,見證了艾滋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的過程,HAART治療確實挽救了很多AIDS的生命,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藥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藥日趨凸現,有條件的患者已更換成二線藥,部分患者已不能耐受其副作用,使本來就很虛弱的身體受到損傷而終止治療,且HAART嚴格的治療時限,讓無癥狀的感染者等待其免疫功能日趨下降。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出現,給這部分患者帶來了福音,通過近幾年的觀察認為早期中醫藥干預治療能有效保護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少受病毒破壞,延長其不發病時間,提高生活質量,也體現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對于發病期患者接受規范HAART治療后,在病毒含量降到最低而且免疫功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后加入中藥治療,可促進患者的免疫重建,起減毒增效之功,大大提高了療效,增加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對HAART產生耐藥退出治療的患者,使用中藥治療,可以改善臨床癥狀,減少機會性感染,延長生命,降低了死亡率,也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特點。由于目前筆者觀察的病例不太多,中西醫藥物結合治療艾滋病也缺乏統一的評價體系,但走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的道路勢在必行,中醫藥何時與HAART結合治療艾滋病較合適,是目前期待解決的問題。
(收稿日期: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