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大理州祥云縣人民醫院中醫治療9個月以上的27例艾滋病病例進行綜合分析,探討本病癥狀特征及病情演變,總結中醫治療艾滋病經驗。結果表明中醫藥康愛保生丸治療本病,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關鍵詞:艾滋病;中醫治療;康愛保生丸;綜合分析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10-0050-02
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破壞人體免疫系統,造成高致命性的內環境紊亂,抵抗能力過低,從而發生各種機會性感染及腫瘤而死亡。本院對自2010~2011年4月27例依從性較好、CD4+T大于350個/uL、沒有出現機會性感染的27例患者進行中藥康愛保生丸治療,現就治療情況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7例患者均為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人,男14例(52%),女13例(48%);年齡最大者65歲,年齡最小者26歲;傳播途徑:靜脈吸毒傳播13例(48%),異性傳播12(44%)例,傳播途徑不明2例(8%);婚姻狀況:27例均已婚。職業情況:27例均為農民。
1.2 臨床癥狀觀察 主要包括全身的癥狀(發熱、疲乏、自汗、盜汗、消瘦、淋巴結腫大等),呼吸系統癥狀(咳嗽、咯痰、胸悶、氣喘、胸痛等),皮膚黏膜病變(皮疹瘙癢、瘡瘍、癤腫),消化系統癥狀(納呆、惡心、嘔吐、噯氣、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和其他癥狀(口糜、心悸、失眠、關節肌肉痛、肢體麻木)。
1.3 免疫指標的觀察 動態觀察9個月以來CD4細胞的變化,探討中醫藥的治療效果。
1.4 納入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我國艾滋病的診斷標準[1]。未服用過西藥抗病毒治療。
1.5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機會性感染;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患者。
1.6 中醫癥狀計分標準 以發熱、咳嗽、乏力、納呆、腹瀉、嘔吐為主要癥狀,以皮疹、皰疹、淋巴結腫大為主要體征,無癥狀者 記0分,癥狀輕微者記2分,癥狀明顯但不影響日常工作的記4分,癥狀嚴重,且影響日常生活的記6分。以胸悶、自汗、盜汗、惡心、脫發、頭疼、腹痛、腹脹、肌肉、關節痛、皮膚瘙癢、月經失常為次要癥狀,無癥狀者記0分,癥狀輕微者記1分,癥狀明顯但不影響日常工作的記2分,癥狀嚴重,且影響日常生活的記3分。
1.7 卡洛夫斯基積分評分標準 100:正常;90:正?;顒樱休p微癥狀;80:感覺活動費勁,有一些癥狀;70:能自我照顧,但不能實行正常活動;60:其大多數要求需求有別人相當的幫助;50:需要相當的幫助和頻繁的照料;40:殘廢,需要特別照料和幫助;30:嚴重殘廢,住院,但無立即死亡危險;20:病危重,要積極支持性治療;10:垂死,致死的過程迅速發展;0:死亡。
2 治療方法
證屬邪熱熾盛、血瘀濕阻者,給予康愛保生丸固定組方制劑治療(紫花地丁、黃芩、桑白皮、人參等組成)。由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提供,功能解毒清熱、活血祛濕、養陰益氣。口服,每日2次,每次2袋,定期做相關實驗室檢查。
3 結果
27例病例中,死亡2例,1例為32歲女性,吸毒史5年,并發高熱,肺部感染,吸毒過量致死;1例為35歲男性,吸毒史8年,吸毒過量致死;脫失情況:27例病例中無1例脫失;治療情況 27例規范治療,占100%。
3.1 臨床癥狀 服藥后大部分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改善,尤其在體重增加,飲食,睡眠改善等方面較明顯。癥狀積分明顯下降、卡洛夫斯基積分明顯上升。無肝腎功損傷及皮疹出現。
3.2 副作用 便秘1例,發熱1例,胸悶1例,體重下降1例。
3.3 免疫指標 27例病例中CD4上升19例(70%),平均上升107個/uL,下降8例(30%),平均下降92個/uL。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46歲,有20多年飲酒史,入組治療時精神差、CD4+T498個/uL,高熱、惡心嘔吐、皮膚瘙癢,于2010年6月21日查谷丙轉氨酶271 IU/L、谷草轉氨酶 267IU/L、尿素氮17.1 mmol/L、肌酐167 umol/L,經口服康愛保生丸,每日2次,每次2袋,于2010年9月28日復查谷丙轉氨酶32.1 IU/L,谷草轉氨酶28 IU/L、尿素氮6.8 mmol/L、肌酐78 umol/L,CD4+T502個/uL,服藥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精神好轉,能從事日常工作。
5 討論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由免疫缺陷病毒(HIV)導致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CD4+T細胞數量減少和功能降低,繼而發生多系統、多器官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等,臨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2]。中醫對發病機制的基本認識歸結為“邪之所奏,其氣必虛”。經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嚴重受損,正氣虛弱,正不勝邪,毒邪余留,久則化毒從肌膚而出。
中醫藥介入艾滋病的治療以發病前期的患者較為適宜,此期患者自身抗病毒能力存在,處于正邪抗爭階段,中藥顯示 具有保護細胞免疫,增強抗病毒能力,在抗病毒作用方面中醫藥雖非所長,但中藥的毒副作用少,適宜早期單獨應用,可推遲抗病毒藥的使用,避免諸多不良反應,或與抗病毒藥同用。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獨特的優勢在于強調以人為本,整體調節,辨證論治。其特點是毒性小,作用持久,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癥狀體征,提高生存質量,減少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率[3]。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診療指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2):133~144.
?。?]孫富艷,盧洪洲.中醫治療艾滋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8):135.
[3]葉航,王玉光,杜宏波.艾滋病中醫藥研究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