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生肌愈瘍顆粒;中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8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8-0092-01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是目前常見病、多發病。筆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門診采用自擬生肌愈瘍顆粒(江蘇省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0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84歲,平均41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5 a;100例中81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病理報告:胃黏膜炎性改變,排除胃癌。
1.2 診斷標準 臨床癥狀:上腹疼痛,飽脹不適,飲食減退,或有惡心嘔吐和泛酸等癥狀;體格檢查:胃脘部壓痛,偏右明顯,舌淡微紫,苔薄白,脈細;電子胃鏡檢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除外息肉和腫瘤等。
2 治療方法
內服“生肌愈瘍顆粒”,藥物組成:熟大黃6 g,參三七3 g,白及3 g,制乳香6 g,制沒藥6 g,五倍子6 g,象貝母10 g,煅牡蠣30 g,仙鶴草15 g,延胡索10 g,杭白芍10 g,潞黨參10 g,炙甘草9 g。每日1劑,用溫開水烊沖,早中晚飯前30 min分服,如飯前服藥胃中不適,則改為早中晚飯后1 h分服。2個月為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復查電子胃鏡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復查電子胃鏡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未減輕,復查電子胃鏡無好轉。
3.2 治療結果 本組100例,治療1個療程后,痊愈90例,占90%;好轉8例,占8%;無效2例,占2%。總有效率為98%。
4 體會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由于飲食不節,寒熱犯胃,肝氣乘中,脾胃失運,以致胃膜損傷,潰瘍出血,積于胃中,乃成瘀血,瘀血不祛,新血難生,胃膜乏養,潰瘍難復。方中熟大黃、參三七寒溫并投,苦甘調和,共入胃中,化瘀止血,療瘍止痛,祛瘀而不動血,止血而不留瘀,達到祛瘀生新,營養胃膜,修復潰瘍之作用。白及苦甘澀涼,乳香、沒藥辛苦微溫,三藥入胃,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生肌斂瘍,保護胃膜,使潰瘍愈合。五倍子咸酸平,象貝母味苦性寒,化痰散結,消除胃黏膜充血糜爛。煅牡蠣收斂止血,抗酸愈瘍。仙鶴草止血效良,收斂補中。延胡索味辛苦溫,能入脾胃,行氣活血,止痛如神,解痙止嘔。白芍苦酸微寒,養血斂陰,緩急止痛,黨參、炙甘草甘辛入脾,補中益氣,健脾助運,三藥合用,氣旺血盛,胃膜得養,潰瘍易愈。另外,方中熟大黃、延胡索、黨參等具有殺滅胃幽門螺旋桿菌作用。全方合用,寒溫同投,甘苦結合,攻補兼施,切中樞機,邪祛正復,胃膜得養,潰瘍愈合,故獲佳效。
(收稿日期:201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