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理氣調中湯;慢性結腸炎;肝脾不調
中圖分類號:R574.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4-0055-01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性疾病,臨床表現各異,有的以腹痛、腹瀉為主;或以腹痛、便秘為主;或以腹痛、解白色黏液便為主;重者以腹痛、解黏液濃血便為主;有腹痛、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筆者在1998年~2007年采用自擬理氣中湯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的效療,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96例均為本院患者,其中10例為住院患者,其中86例為門診患者,男58例,女38例;年齡35~65歲。
1.2 診斷標準 腹痛、腹瀉、或便秘或解白色黏液便或解黏液膿血便為主癥反復發作1年以上。腸鏡檢查:結腸黏膜充血、水腫或黏膜有潰瘍。排除痢疾、結腸癌、腸梗阻及有嚴重的心肺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2 治療方法
采用自擬理氣調中湯治療。處方:丹皮15 g,潞黨參30 g,白術15 g,茯苓20 g,蒼術15 g,白及30 g,延胡索15 g,地榆15 g,赤芍20 g,黃連5 g,枳殼15 g。加減:腹痛明顯者加杭芍15 g,檳榔15 g;瀉下有白色黏液者加薏苡仁20 g,杭芍15 g,檳榔15 g;大便干結者加大黃5 g,雞內金15 g,檳榔15 g;黏液血便者加黃柏10 g,牛膝20 g,薏苡仁20 g。水煎服 10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KG(0.15mm]3.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腹痛、 腹瀉消失,大便正常,1年內未見復發;好轉:腹痛、腹瀉基本消失,大便基本正常,偶有復發;無效:服藥后好轉,但停藥后又復發或癥狀無明顯好轉。[KG)]
3.2 治療結果 臨床治愈80例,占83.3%;好轉11例,占11.5%;無效5例,占5.2%。總有效率為94.8%。
4 討論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性疾病,屬中醫學“腹痛”、“腹瀉”范疇,其癥狀各異,筆者認為本病主要是由于飲食不調,肝氣不疏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調,腸失濡養,氣血運化失調所致,故治療上以理氣健脾、通絡化滯、除濕止痛為治療大法,方中以大劑量潞黨參,益氣健脾為主,白術、 茯苓以增強健脾益氣之功,同時有增強腸胃的運化功能;以丹皮、枳殼理氣健脾,通絡化滯;以白及、地榆清熱止血止痛,對潰瘍出血有明顯療效,能促進潰瘍面的愈合;以延胡索、赤芍活血通絡止痛;以黃連清熱燥濕;全方共奏理氣健脾、通絡化滯、除濕止痛之功,具有補而不燥、活血通絡而不傷正、健脾除濕而不滋膩的特點。
(收稿日期:20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