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多發性硬化癥;中醫護理;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7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1)04-0085-01
多發性硬化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主要以中青年人比較多見。在臨床上多數多發性硬化主要以病灶播散廣泛,病程中有緩解復發的神經系統損害為特點。現多數認為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紊亂是其主要發病機制。根據臨床特點和主癥屬躄。在《素問?痙論篇》,認為內傷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由此可見多發性硬化與腎、腦關系特別密切。脾腎不足,外來風邪寒邪,濕積侵入體內其經絡,腦脈,造成毒傷經絡,脈絡阻滯從而導致多發性硬化。
1 情志護理
多發性硬化癥患者要調節情志,保持心情樂觀。護士應經常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傾聽患者的感受并給予幫助。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有關激素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并告知肥胖是可逆的。避免外界不良精神刺激,告知患者避免發病的誘因如情緒激動、勞累、感染、懷孕、熱水浴等。
1.1 生活規律 起居有常、節制性欲,避免房勞過度損傷腎中精氣。
1.2 注意鍛煉身體 防止病邪的侵襲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參加一定的體育鍛煉能使氣血流通,關節疏利,筋骨強健,肢體活動有力。要加強功能鍛煉以預防肌肉萎縮和萎縮的肌肉能盡快恢復。告知患者盡可能維持正常活動的重要性,體療和常規鍛煉有助于保持體力,鍛煉除了能保持肌張力而外,還能幫助放松肌肉。讓患者參與制定護理計劃,臟腑功能旺盛不致萎癥發生,如打太極拳,跑步等。
1.3 避免高溫 高溫可阻礙神經傳導,避免高溫的熱水浴、水療和過度溫暖的環境以免引發此癥。
1.4 預防感冒 此癥通常發生于25~40歲的人身上,它緩慢的演變而且可能消失一段時間又間歇性地復發,復發的癥狀往往更嚴重。所以日常積極防止病情的反復尤為重要。感冒是多發性硬化患者病情反復的一大誘因,遇到天氣變化時要及時加減衣物,避免到公共場所接觸流感人群。
2 飲食護理
科學的飲食對于個人健康至關重要,多發性硬化癥患者也不例外。經常進食肉類食物發病的概率就越高。所有引起自身免疫系統反應紊亂從而導致多發性硬化疾病發生的蛋白質“信使物質”都由多鏈飽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組成。這些組成成分可以激發感染,肉類、牛奶、奶酪富含這些成分而蔬菜類食物卻不含這些物質。饑餓、長期營養不良肌肉失于水谷精氣的稟養萎而無力。若恣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而不運化則脾濕阻滯。避免偏嗜,按時節量。以五谷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嚴禁過五味尤其是食勿過咸。禁食某些可引起多發性硬化的食品如牛奶、奶制品、酵母。建議患者采取低脂高纖維膳食。
3 康復護理
3.1 肢體完全無自主運動階段 保持肢體功能位,防止痙攣性截癱,肌肉攣縮畸形。此階段康復的方法是推拿和被動活動,每個關節均要活動,每次5~10 min,3~4次每天。
3.2 肢體有輕度的自主活動階段 此時肌肉痙攣有所緩解,故推拿手法可加重,以患者能承受為度,此階段可鼓勵患者多活動肢體,充分發揮已恢復的肌力,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
3.3 肢體已能自主活動,但肌肉仍然存在阻抗階段 應鼓勵患者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主動運動。開始在護士的扶助下練習站立,逐步增加行走距離。指導患者行走訓練中利用視覺保持平衡,以少量多次為原則。鼓勵患者盡量下床活動,每天進行四肢伸屈練習。給患者創造安全舒適的修養環境和鍛煉環境以及必要的輔助設施,如給患者提供拐杖,要選擇地面干燥,空間較大的地方進行鍛煉,護士陪同在旁,防止患者跌傷。
3.4 痙攣性疼痛的康復治療 康復從遠端介入,進行跟腱,腕屈肌的徒手被動牽伸,每天1 h。
3.5 水療 對有痙攣狀態,步態僵直和有腳、趾等伴發癥旳患者有幫助。在溫水中作常規伸展動作能幫助放松痙攣的肢體。
3.6 視力障礙患者的護理 部分患者發病后會出現視力減退,視物不清,復視。護士要讓患者熟悉住院環境和生活環境,指導患者眼睛疲勞或有復視時盡量閉眼休息。給患者創造方便的日常活動環境,呼叫器置于患者手邊等。
4 排便障礙的護理。
4.1 應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最好選擇在早飯后30 min內。排便以2~3天1次為宜,便前可按順時針方向進行腹部按摩,也可在便前喝杯溫開水刺激胃結腸反射,排便時不要讀書看報避免分散注意力。
4.2 多飲水 如果心腎功能正常,不管是否口渴每天至少喝8杯水,也可飲用果汁。為了防止夜間小便多影響睡眠,最好白天多喝水,晚上8點以后不再喝水。
4.3 增加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粗糧、水果、蔬菜等 因纖維斂水不被吸收,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蠕動。
4.4 使用中西藥物治療便秘 軟化大便的藥物有酚酞,番瀉葉泡水喝,服用中成藥麻仁潤腸丸等都有助于排便,還可用植物油灌腸。
在臨床護理中,應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實施辨證施護才能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使患者得到最好的康復。
(收稿日期: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