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興未艾。在文化建設的理論發展和實踐進程中,黨的文化生態思想不斷創新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是黨的文化生態思想創新發展的實踐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黨的文化生態思想創新發展的核心內容,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黨的文化生態思想創新發展的現實歸依。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將進一步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文化生態,而良好的文化生態是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基本前提,它將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良好的生長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文化建設中黨的文化生態思想持續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是黨的文化生態思想創新發展的實踐源泉
按文化生態學者的觀點,文化如同生命體一樣具有生態特征,作為類似于生態系統的文化體系,在一定歷史時期其內部各個具體文化形式之間存在著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互相作用的方式和狀態。①文化生態是對文化系統內部構成要素以及文化系統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的動態描述,就其內在機理來看,正如有學者所言,它是一個國家在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取向下,各種文化傳統、文化樣式、審美理想和價值觀等在當代環境中和諧共生、繁榮發展的狀態。②可見,文化生態是基于文化系統內外部因素的相互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生長發展的環境狀態,類似于自然環境生態之于物種的生長。良好的文化生態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而不良的文化生態則會桎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為黨的文化生態思想的創新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實踐源泉。改革開放初期,關于文化建設以及由此內涵的文化生態思想,反映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中。1979年9月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的《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及同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