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思潮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必須堅持用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對其加以引領。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必須大力宣傳和發展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各種社會思潮進行有效的疏導和整合,同時要注重民生,凸顯人文關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的共識和合力。
【關鍵詞】社會思潮 馬克思主義 引領
社會思潮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形成和傳播的,反映的是社會中最現實的問題,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現象,“是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晴雨表’,是判斷一定時期意識形態整體狀況的‘風向標’”①。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必須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思潮的本質和特征,依靠多種方式方法和靈活多樣的引領機制,用馬克思主義有效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的共識和合力。
社會思潮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必須堅持用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對其加以引領
社會思潮是某一時期內某一階級或階層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情況且有較大影響的思想潮流,它與某種社會心理發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作用。②正確的社會思潮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推動社會發展,錯誤的社會思潮會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阻礙社會的發展。如果任其自由發展,那就會影響和沖擊社會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以及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甚至會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基。現實告訴我們,多樣化社會思潮既是無法避免的,又是必須加以引領的。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是新時期我國思想文化建設的一項戰略性任務,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基礎性工作。面對清濁并存的各種社會思潮,“必須堅定不移地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絕不允許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社會思想共識和合力。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是一個需要不斷地與錯誤社會思潮作斗爭的過程。“當某一種錯誤的東西被人類普遍地拋棄,某一種真理被人類普遍地接受的時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錯誤思想作斗爭。這種斗爭永遠不會完結。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當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④我們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勇于善于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積極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著力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權,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與當代社會思潮的互動中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新領域。
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必須大力宣傳和發展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一項重要任務。”⑤把馬克思主義與大眾生活聯系起來,不是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的品位或者把馬克思主義PPfXGAV7pxHpbg4iaal2rw==庸俗化,而是真正把馬克思主義落到實處的客觀要求,是使人民大眾真信、真學、真用的前提。實踐表明,對于意識形態這塊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就必然會去占領。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媒體的獨特優勢,通過多種載體,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讓馬克思主義在全社會各階層形成共識。
我們黨要適應大眾的理論需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理想因素與現實內容以及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有機地統一起來,實現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與群眾理論渴求的有效對接。同時,要研究不同社會群體的興趣愛好和接受習慣,運用大眾的語言和符合中國文化的傳統、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使理論普及和宣傳的內容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及時、準確地傳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重大方針政策、重要工作舉措,讓人民群眾在學習工作、生活休閑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⑥但是,群眾掌握了真理,才會變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活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新理論就是一個個創新發展的巨大飛躍,我們要堅持用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指導實踐,真正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感知、認同、接受,并內化為廣大人民群眾自身的價值觀念,外化為實踐的自覺行動。
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必須對各種社會思潮進行有效的疏導和整合
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不是要簡單取代或粗暴壓制多樣化社會思潮,而是要在承認多樣化的前提下,堅持主體性的基礎上,使先進文化得到發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進,腐朽文化得到抵制。社會思潮的多樣、多元是客觀的、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和諧的,對此,不能簡單地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禁止和打擊,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減少思想沖突,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增進社會認同,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識、凝聚力量,齊心協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⑦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要搭建一個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讓各種觀點及時準確地得于反饋。在當前,每一種社會思潮都是對某種社會熱點或社會矛盾的反映,表達了一定群體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民意如不能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而受壓抑或壓制,便會轉變成民隱,而且有可能形成民怨或民憤,從而導致矛盾積累,影響社會穩定。因此,要積極主動關注民意,并以積極的方式同各種社會思潮開展對話和交流。同時,在對話中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大家暢所欲言不同的思想、觀點、意見和看法,并進行正確的分析研究,幫助人們分清是非、提高認識、端正思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與創造精神。
引領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就是批判、整合各種社會思潮,鞏固發展主流社會思潮,包容引導非主流社會思潮,批判化解反主流社會思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批判精神,正確分析、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對于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流社會思潮必須廣泛傳播,對于體現現實社會生活差異性和多樣性的非主流社會思潮應給予尊重和包容,并加以正確引導,通過對各種社會思潮有效的疏導整合,使各利益群體都能通過自己的組織依法有序地表達利益訴求,有效吸收、借鑒、融合各種社會思潮的合理成分和理性元素。
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必須注重民生,凸顯人文關懷
任何一種社會思潮總是反映了一定利益群體的利益要求和愿望,在一定的群體中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同。馬克思主義能否成功地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最終要看能否不斷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否增強自己滿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人民生活保持著血肉聯系,認真傾聽和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心聲與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才會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引領社會思潮必須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重視民眾各種利益的訴求,集中關注和真正解答現實問題,切實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真正給群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利益。
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引領社會思潮的根本,堅持用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人民群眾的實踐,同時更加重視社會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作者為梅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本文系2010年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當代社會思潮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0JD710057)
注釋
①梅榮政,王炳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第6期。
②梅榮政:《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57頁。
③江澤民:《論“三個代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126頁。
④《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0頁。
⑤⑦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
⑥《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