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是法律基于其特定身份而賦予的法律義務,不同于普通公民的見義勇為行為和人民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人民武裝警察履行危難救助義務時,必須在危難狀況尚在持續中時;對于危難公民,必須及時救助。履行危難救助義務與履行法定職責發生沖突時,應首先履行其法定職責。
【關鍵詞】人民武裝警察 危難救助 義務 職責 法律責任
人民武裝警察危難救助義務的內涵及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以下簡稱《人民武裝警察法》)第十八條規定:“人民武裝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應當及時救助?!边@一規定,確立了我國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制度。危難,是指危險和災難;救助,是指拯救和援助。危險可能來自動物的侵襲,也可能來自人的不法侵犯,如遭遇搶劫、搶奪等。災難是指災害事故,如地震、車禍、墜樓、溺水等使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面臨緊迫危險的突然事故。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是指人民武裝警察在遇見公民的人身、財產受到侵犯或處于危難情形時,應當及時進行拯救和援助。
其核心意義在于首次通過立法的形式,將危難救助明確列為人民武裝警察的法定義務。這不僅是對中華民族互助互愛、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是武警部隊一直倡導的良好風尚,也是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將其上升為法律義務,強化了人民武裝警察的責任,也進一步密切了武警部隊和人民的關系,有利于展示武警部隊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
不履行危難救助義務的法律責任
根據《人民武裝警察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危難救助義務是人民武裝警察的法定義務,不得放棄。人民武裝警察遇到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所能采取的一切手段向群眾提供幫助,使之擺脫困境、脫離險境,不能袖手旁觀、借故推諉,否則可能構成不作為。根據《人民武裝警察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人民武裝警察不履行危難救助義務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一、刑事法律責任。人民武裝警察對公民的危難見死不救,導致人身重大傷亡或財產重大損失,符合玩忽職守罪的構成要件時應認定為玩忽職守罪,追究刑事責任。二、行政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是指人民武裝警察不履行危難救助法定義務,其不救助行為尚未構成犯罪,依法給予的行政處分。
人民武裝警察危難救助義務與普通公民見義勇為行為的區別
普通公民的見義勇為,是一種道德責任,是不負特定職責或義務的公民不顧個人安危而實施的危難救助行為。與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相比,有如下不同:
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普通公民的見義勇為是在沒有義務要求的情況下,在他人危難時主動實施的一種利他行為。法律雖然倡導和鼓勵普通公民的見義勇為,但是見義勇行為,在本質上仍然屬于公民自由權利的范疇,公民可作為,也可不作為。即使公民有條件作為而不作為,最多也只受道德譴責。而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是一項法定義務,是必須履行的,而非可為可不為,法律對其是一種強行性規定。
實施見義勇為的公民有權要求補償適當費用?!睹穹ㄍ▌t》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因防止、制止國家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也可以適當予以補償。”同時,民法從廣義的角度,規定無因管理的管理人有權要求受益人支付必要的費用。而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是一項職業義務,無權要求受益人進行補償。人民武裝警察因履行危難救助而傷亡的,按照國家有關軍人撫恤優待的規定給予撫恤優待。
人民武裝警察危難救助義務與人民警察危難救助義務的區別
危難救助是人民警察具體職責的體現。人民警察按照職責分工,預防、制止、偵查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行消防監督等?!吨腥A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币虼?,當人民警察發現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于其他危難情形,必須實施危難救助,這是法律明文規定的,而且必須“立即”實施救助,不得借口履行其他職責而拒絕履行。而《人民武裝警察法》中的危難救助,雖然也是法定義務,但是,由于人民武裝警察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國家的安全穩定,履責范圍不包括日常的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的具體事項,危難救助并非其具體職責,而是法律基于人民武裝警察特定身份而賦予的一種概括性義務,因而是“及時”救助。人民警察不履行危難救助義務時應根據國家普通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行政等法律責任;而人民武裝警察不履行危難救助義務時主要是根據軍事法律法規承擔相應的刑事、行政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具備更強的救助技能和條件,救助的職責范圍更大。人民警察主要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治安事務,熟悉處警區域自然情況和警力分布情況,公安機關的日常訓練中也包含危難救助的具體項目。相比之下,人民武裝警察教育訓練的重點主要是執勤、處突、反恐能力,個體的人民武裝警察不具備專業的救人、救災及醫療救護技能,要求每個人民武裝警察具備妥善處理各種危難情況的能力是不現實的。因此,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雖然也是法定義務,但救助程度要求較低。人民警察危難救助的職責范圍也遠遠大于人民武裝警察。公安民警對遭受家庭暴力的公民的救助;公安交警對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救助;老人、兒童以及智障人員、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員走失,人民警察在一定范圍內的幫助查找等危難救助義務原則上不屬于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范圍。
人民武裝警察危難救助義務的履行時機和履行要求
履行時機。人民武裝警察履行危難救助義務時,必須是危難狀況尚在持續中,具有緊急性的特征。公民若不能獲得及時援助,就可能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如果雖然發生了公民人身、財產安全被侵犯的事實,但已得到了有效的救濟,危險狀態解除,則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無需履行。比如車禍后交警迅速趕到、傷者已被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則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僅限于在交警需要協助時提供必要的協助。實踐中,一般在公民處于尚沒有有效的國家公力或公民自力對這種被侵犯的狀況進行救濟的情況下,人民武裝警察的危難救助義務才必須履行。
履行要求。必須是及時救助,這是對人民武裝警察履行義務的時間要求。即人民武裝警察對于危難公民,不僅必須救助,而且必須及時救助。即盡快、盡力予以救助。對于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處于其他危難情形的公民的幫助要求,或者因公民處于危難無法提出要求,只要人民武裝警察遇到,都應當及時履行救助義務。因為危難救助多具有緊迫危困的特點,任何延遲救助的行為,都會使受害人的人身、財產遭受不應有的損失。因此,這種救助義務只是一種概括性、抽象性的規定,具體如何施救,以及救助的程度、方式等法律并未作具體規定。實踐操作中人民武裝警察只要按照符合危難公民利益的原則,在能力范圍內盡力救助即可。人民武裝警察對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受害公民進行救助,也不同于普通公民的正當防衛行為,要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進行。如按照《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時,必須經警告無效后才能使用;使用武器時,除來不及警告(口頭、鳴槍)或警告后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外,一般情況下須口頭、鳴槍警告,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才能使用武器。
人民武裝警察履行危難救助義務的原則
正常情況下的及時救助原則。對于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處于其他危難情形的公民的幫助要求,或者因處于危難無法提出要求,應當盡快、盡力予以救助。
與履行法定職責發生沖突時,履行法定職責優先原則。這是由人民武裝警察職能任務的特性所決定的。首先,人民武裝警察執行任務、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是履行法定職責,不可放棄。而履行危難救助義務,是基于人民武裝警察特定身份而賦予的一種概括性義務,并不屬于法律明確規定的武警部隊的具體任務;第二,人民武裝警察執行任務,是執行上級的命令。武警部隊的武裝力量性質決定了人民武裝警察對命令必須服從、不能違抗。而履行危難救助義務,并無命令的因素存在。因此,如果人民武裝警察對公民的危難救助義務與人民武裝警察執行任務履行法定職責發生沖突,應在保障法定職責履行的前提下盡力救助。在兩者不可兼顧的情況下,應當首先保障法定職責的履行,不能為了履行危難救助義務而放棄履行法定職責。如哨兵發現哨位附近有人暈倒,應在保障哨位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救助,不能為了救人而擅自離開哨位,使警戒目標處于危險之中。(作者為武警工程學院基礎部法學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