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各國的監護立法紛紛體現了公權力介入傳統的私法領域,監護行為需要監督這一理念。我國監護監督制度存在監護監督的思想觀念滯后、監護監督主體不明確、監護監督的內容含糊等諸多問題。因此,我國亟需完善監護監督立法,更好地維護被監護人的權益,進而構建家庭的和諧和促進社會的穩定。
【關鍵詞】監護監督制度 立法比較 對策
2010年5月25日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以“四郎棄母”為標題,報道了一樁社會事件:北京市通州區張辛莊村,含辛茹苦養育了五個兒子的80多歲的柴玉吉老人被活活餓死。柴玉吉老人生前一直跟隨五兒子生活,五兒子因病去世后,柴玉吉老人又不慎將左大腿摔成骨折,此后,四個兒子便開始輪流贍養母親。2010年3月12日,老二的贍養期即將結束時,由于村主任沒有及時通知老三前來交接,就造成半個月無人贍養老人,直至4月9日老人被發現餓死在床。這一報道讓國人震驚,在全國上下熱議人情冷漠、親情殘缺的同時,我們不禁思考另一個問題,即,誰對四個兒子的監護職責進行監督?由于缺乏完善的監護監督機制,導致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不能獲得保障。
所謂監護,是指對于法律上那些由于年齡或精神健康原因而不能自我保護的人給予監督和保護的、由民法所賦予的必要的權利和義務。①由于監護監督制度更能完善地保障被監護人的權益,因此大多數國家在監護立法時均規定了監護監督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等都設置了監護監督機關,體現了國家公權力全面介入監護事務,只是采用的監督模式不完全一致。
各國監護監督制度概述
《法國民法典》中關于監護監督制度的規定。法國法中的監護監督制度采取的是由監護法官、親屬會議和監護監督人相結合的監護監督機制以保障被監護人的權益。一、監護監督人的選任。根據《法國民法典》的規定,無論哪種監護都應該有一名監護監督人,該監督人需要從親屬會議的成員中產生。如果未成年人的父系或母系的血親或姻親作為其監護人時,監護監督人應盡量從另一系的人員中挑選。而監護法官對其管轄區內實施的法定管理與監護進行一般監督。監護法官處于最高權威,即法定管理人、監護人或其他監護組織向其負責,聽其宣告指令,這是國家公權力介入監護制度的體現。二、監護監督人的職務。第一,對監護人的管理實行監督。監護監督人對監護人在管理中的過錯行為進行查證,并要立即將該過錯通知監護法官,否則,即引起其個人責任。第二,當未成年人與監護人的利益發生抵觸時,代表未成年人一方。第三,監護人不能主動提出撤銷監護監督人,也不得在親屬會議(為撤銷監督人而召集)中參加投票表決,以保證監護監督人能嚴格地履行其職責。三、監護事務的監督。首先,監護人以未成年人的名義進行財產處分、替被監護人借款、讓與不動產、商業營業資產、有價證券與其他無形權利、以及貴重的動產物品,或者就此設定物權;放棄受領歸屬被監護人的遺產;進行關于非財產權利的訴訟等事務必須經親屬會議批準。監護人出賣屬于被監護人的不動產與商業營業資產,須有監護監督人在場,以公開競價方式拍賣。其次,在監護終止之前,監護人每年都應該向監護監督人報送管理賬目。②
《德國民法典》中的監護監督制度的規定。德國民法實施的是由監護法院(監護法院只能是由區法院來執行)和有監護能力的監督人相結合的監督機制。一、監護監督人的選任。監護法院依職權發出監護的命令來為被監護人挑選監護人(德國民法規定如被監護人為未成年人,該未成年人的父母并不是當然的監護人),但須聽取被監護人的血親或姻親的意見。監護法院必須就監護人和監護監督人的全部活動執行監督,并可以通過罰款使其遵守法院的命令。除監護人以外,可以選任監護監督人(如被監護人為未成年人時,少年局擔任監護人的,不得選任監護監督人;同時,少年局也可以是監護監督人)。同時,財產管理與監護相結合的,應該選任監護監督人,但財產管理不重要或監護由2個以上監護人共同執行的除外。監護非由2個以上監護人共同執行的,可以選任其中一個監護人為另一個監護人的監護監督人。二、監護監督人的職務。監督監護人是否適當地履行監護事務,當監護人的行為有違其職責時,及時向監護法院報告;監護監督人可以就監護事務的執行情況提出質疑和調查,監護人不得拒絕。三、監護事務的監督。首先,監護人只有得到監護監督人的批準,才能將屬于被監護人財產的金錢附利息地進行投資,即投資于國內土地上的可靠地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或投資于國內土地上的土地債務或定期土地債務等。監護監督人的批準,由監護法院的批準代替。沒有監護監督人的,投資只有經監護法院批準才應該進行,但監護由兩個以上監護人共同執行的除外。其次,對于債權和有價證券的處分;無記名證券的提存、過戶和轉換;處分公債簿上登記的債權;取回被提存的有價證券或貴重物品;進行標的物為土地和船舶相關的法律行為等等,監護人需要獲得監護法院的批準。第三,監護人必須每年就被監護人的狀況向監護法院匯報一次,同時,每年還須提出關于其財產管理的計算書。計算年度由監護法院定之;管理范圍狹窄的,監護法院可以在第一年的計算書提出后命令:就較長的、最長為3年的時期提出計算書。同時,有監護監督人或須選任監護監督人的,監護人必須在證明財產狀況的情形下,向監護監督人提出計算書。而監護監督人必須在計算書上做檢查附注。③
《日本民法典》中的監護監督制度的規定。日本民法對監護人的監督則是通過家庭法院和監督人(親屬或檢察官)共同進行的。一、監護監督人的選任。家庭法院在認為有必要時,根據被監護人及其親屬或監護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可以選任監護監督人(監護人的配偶、直系血親及其兄弟姊妹除外)。二、監護監督人的職務。監督監護人的事務;監護人缺位時,及時請求法院選任;處理與監護有關的緊急事務;當監護人與被監護的利益相沖突時,能代表被監護人利益。三、監護事務的監督。監護監督人或家庭法院,可以隨時調查監護人的監護事務的執行情況和被監護人的財產狀況;家庭法院根據監護監督人、被監護人的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可以命令就被監護人的財產管理及其他監護事務做出必要的處分。對于監護的清算,在有監護監督人時,須經其見證進行。監護人代為被監護人實施營業、支取本金,或者利用本金、借債或承擔保證、訴訟行為、以不動產或其他重要財產的權利的得喪為目的的行為等、或同意未成年人實施此等行為時,如果有監護監督人存在,須經監護監督人的同意。④
對我國監護監督制度的探討
我國的監護監督制度的不足。首先,監護監督的思想觀念滯后。“清官難斷家務事”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受其影響,大多數人認為監護事務是家庭內部問題,外人不應該插手。這種重監護、輕監護監督,重私權自治、輕公權干預的理念致使監護事務的履行完全有賴于監護人的倫理道德,導致監護人侵害被監護人權益的現象屢禁不止。其次,監護監督主體不明確。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被監護人的監護人,其無論是父母等自然人還是被監護人或其父母的單位、抑或是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村)委會都可以作為監護監督人,監護監督人主體并不明確。其一,將監護執行主體與監護監督主體合二為一,這本身就是對監督機制的褻瀆——“自我監督”,容易造成互相推諉,使監護落不到實處。其二,在當代,由企業、組織充當監護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企業作為營利性實體,各類組織各有其職權范圍,要企業或組織履行監護監督的職責是不可行的。第三,監護監督的內容含糊。雖然我國的立法有監護監督的規定,但是并沒有監督主體的具體職責,其內容過于原則化、可操作性不強,致使監護監督制度形同虛設。其一,欠缺監護人向監督主體的定期述職機制,加之監護事務具有私密性和隱蔽性的特征,監護人失職現象難以被察覺。其二,由于欠缺具體的監護行為實施標準,以至于監護人無法辨別其監護行為是否侵害被監護人的權益,因此監督主體更難以實行監督。其三,欠缺明確而具體的失職或侵權的處罰辦法,導致事后的處罰措施虛設、無法追究責任或責任過輕的問題。
完善我國監護監督制度的對策。首先,設立由監護監督人與監督機構共同構成的雙重監護監督主體機制。監護監督人宜在與被監督人生活聯系緊密、接觸較多的人中產生,便于及時地發現監護中存在的問題;監督機構代表公權力則可以主動介入監護事務,這也是現代監護法的發展趨勢所在。其次,厘清監督范圍和明確監督事務,使監督人有效地督促監護人積極履行監護職責,必要時可以代替被監護人提起訴訟。第三,完善監督機制,形成監護人登記和定時報告制度。最后,明確不履行監護事務或侵犯被監護人利益的處罰辦法和法律責任。(作者單位:四川理工學院政法學院;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養老機構法律規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SB104)
注釋
①龍衛球:《民法總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
②《法國民法典》,羅結珍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③《德國民法典》,陳衛佐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④渠濤:《最新日本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