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騰訊和360糾紛”暴露出網絡背景下個人的信息安全嚴重受到威脅、企業競爭缺乏行業規范、企業的知識產權濫用現象比較嚴重等三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必須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制定行業規范,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知識產權法》。
【關鍵詞】網絡信息安全 3Q之爭 行業規范 不正當競爭 知識產權濫用
科學技術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社會生活,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信息技術,而互聯網是信息技術在人類生活中加以運用的典型成果。無論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商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開發的QQ即時通訊軟件,還是一家擁有上億用戶的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60)研發的360安全衛士免費殺毒軟件,這些產品和技術的運用都提升了人類的生活品質。但是,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網絡背景下發生的“3Q之爭”已經對網民的權益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重大的影響。正如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1月21日在《關于批評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通報》中所指出的:“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在互聯網發展中產生糾紛,采取不正當競爭行為,甚至單方面中斷對用戶的服務,影響了用戶的正常業務使用,引起用戶不滿,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①
3Q之爭的基本事實
不久前,同時安裝了騰訊QQ軟件和360安全衛士軟件的互聯網用戶,只要一打開電腦,兩家公司就會幾乎同時彈出窗口相互攻擊。騰訊與360之間的這種紛爭是源于安全軟件。2010年9月27日,360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隱私保護器”的工具軟件,說QQ偷窺用戶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而騰訊完全否認。隨后,360公司于10月29日推出一款名為“扣扣保鏢”的隱私保護軟件。用戶使用后,騰訊QQ的迷你首頁、手機生活、廣告、QQ寵物等都不能點擊,很多功能都被360的“扣扣保鏢”所禁用。為此,騰訊宣布正式起訴360不正當競爭。11月3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正式受理了騰訊起訴360不正當競爭案。在立案當晚,騰訊發起了“要么選擇360,要么選擇QQ”的行動。11月4日6時左右,360方面發表聲明稱:“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強力干預下,目前QQ和360軟件已經實現完全兼容。”至此,經歷了數個回合勢不兩立的爭斗之后,中國互聯網終于迎來了片刻的寧靜。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騰訊與360之間的這種紛爭仍然沒有停止,直到11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騰訊與360之間爭斗暫時做出部分解決方案。
對3Q之爭的分析
網絡背景下個人的信息安全嚴重受到威脅。第一,個人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問題再一次被暴露出來。不管是騰訊、360還是其他互聯網公司企業,或多或少地都面臨著有關客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問題。目前,沒有人能證明自己的軟件不涉及用戶隱私,也沒有人能證明別人的軟件涉及隱私,至少我們沒有這樣一個信任機制。第二,廣大網民用戶充分感受到網絡信息產業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方面,他們之間的紛爭影響了互聯網正常的運營秩序,侵犯了用戶基本的權益;另一方面,每天多次彈出小窗口攻擊對手的舉動已經嚴重傷害了用戶的感情。360將掃描硬盤視同窺探隱私,利用了公眾的懷疑心理,使得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聊天時,個人信息是不是被騰訊所知道。對用戶來說,企業紛爭并非重點,更關注的可能是今后怎樣保護隱私不被窺視和泄露。
網絡背景下企業競爭缺乏行業規范。第一,網絡行業競爭對用戶而言沒有一個信任機制,缺乏行業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在這場爭斗中,360稱騰訊偷窺用戶個人隱私文件,在沒有提供證據的前提下,以“不安全”恐嚇QQ的用戶。360利用用戶擔心個人信息被非法搜集和利用,又沒有相關的第三方監管和信任的前提和機制背景下,在商業競爭中,沒有有效的行業規范,360私自“執法”。360在競爭中存在虛假宣傳,損害了QQ及騰訊公司的商譽。不管怎樣,“騰訊和360糾紛”表明網絡行業競爭對用戶而言沒有信任機制,競爭缺乏行業規范。第二,騰訊和360在商業競爭中,針對對方私自“執法”,破壞了互聯網行業秩序。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按照此規定,消費者在選擇服務時應當完全自主選擇,而且是多種選擇,不應當受到任何外界的壓力,騰訊“二選一”的做法即使不構成侵權,至少也是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和行業自律的極大蔑視。
網絡背景下企業的知識產權濫用現象嚴重。隨著網絡的發展,知識產權行使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嚴重。根據《反壟斷法》第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1/2的,可以推定其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目前中國即時聊天軟件用戶90%以上均使用QQ軟件,據此可以認定QQ為本行業市場支配者是毋庸置疑的。《反壟斷法》第十七條還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的行為中規定了“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由此看來,騰訊要求QQ用戶“二選一”的行動,就是憑借自己在市場上支配地位來對360進行排斥競爭,已涉嫌構成壟斷行為。而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騰訊要求其用戶卸載360才能使用QQ,就是對360完全的不正當競爭,是對正常的互聯網競爭秩序的嚴重破壞,是知識產權的濫用。
3Q之爭的啟示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首先,加強監管,把個人信息保護納入法律規范,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如我國網絡信息法學專家齊愛民教授針對騰訊和360之間的紛爭在《法制日報》發表的法學觀點:“政府監管不到位與我國網絡信息產品行業‘既無行業自律規范,也無具有可操作性的政府法規’有著密切聯系。政府應何時管、如何管,都缺乏明確的依據,這就導致政府部門在此事件上無從下手。”只有達成了制衡,對網絡領域特別是個人信息密集的地方重點進行監管和規范,網絡才安全。而制衡最好的藥方之一就是把個人信息保護納入法律規范,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其次,制定個人信息軟件產品上市測評備案機制。任何一件信息產品在上市前,必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進行軟件登記、檢測和認證等程序,實行測評備案,特別是涉及重大個人信息安全領域時,應當實行雙層測評機制。第一步是形式測評,規定一個試用期,在測評試用期內沒有發現泄露或偷窺等個人信息問題的,準予進行下一步測評;第二步是簽訂產品上市協議,在整個產品運行階段,都要進行實質測評,即根據其產品的效果表現,各界人士都可對其監督、測評,一旦發現有威脅個人信息安全的軟件,就立即停止使用。
制定行業規范,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制定行業規范,建立信息產品市場準入機制來防止企業不正當競爭。一個企業不但要有一個企業的章程,更要有一個企業的行業規范,而且也必須遵守業界共同認可的規則。騰訊與360之間的紛爭所暴露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信息產品標準,如果有嚴格的行業標準和規范,騰訊與360的紛爭最起碼不會傷害用戶的利益,用戶更不會擔心自己的信息資料被泄露,更不會出現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增加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列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類型,比如軟件之間的互相攻擊行為、域名搶注行為、不當鏈接行為、強制廣告等,都可以適用在對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的規制。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知識產權法》。盡管我們有《專利法》、《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和運用,現有的知識產權規范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求,騰訊與360糾紛就是最好的例證。制定《知識產權法》迫在眉睫。從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來說,哪里有競爭,哪里就需要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在網絡背景下的國際化大生產中,處于高端的核心技術是知識產權。由于缺乏自主創新的保障機制,加之自主創新的能力不足,使得相當多的企業和行業在核心技術和品牌上受制于人。因此,必須建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保障制度。知識產權制度是自主創新的法律保障,是促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因素所在。因此,就要制定《知識產權法》。
騰訊與360之爭的背后凸顯了在當今飛速發展的3G時代、高薪技術發展運用的時代,無論是企業、個人、社會還是國家,都要堅持法律規范和行業自律相協調。在共同認可的原則和行業規范的前提下,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堅持自主創新,進行正當競爭。否則,騰訊與360的悲劇還會上演,這不但損害了用戶的利益,敗壞了企業形象,更會破壞法制建設,侵害個人信息,從而破壞經濟社會的建設,在國際競爭中會失去固有的美好形象和有利地位,這絕不是駭人聽聞,而是騰訊與360之爭留給人們的反思。(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
注釋
①“關于批評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的通報”,《人民網》,201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