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它的基本涵義是指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的主要內容包括: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75歲以上老人免死、增加了醉酒駕駛新罪名等,其總體結構和具體法條均體現了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關鍵詞】刑法修正案 寬嚴相濟 刑事政策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自發布以來在法學界引起了廣泛熱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是該法所體現的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概述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2010年2月8日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中已被明文確定為基本刑事政策,從而終結了學術界對該政策是否應為一項基本刑事政策的爭論。作為一項基本刑事政策,寬嚴相濟貫穿于我國刑事立法、司法及刑罰執行的整個過程,是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在新時期的繼承、發展和完善,是司法機關懲罰犯罪、預防犯罪、保護人民、保障人權以及正確實施國家法律的指南。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就是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所謂該寬則寬應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方面是“寬”后依然為罪但處罰從寬的情景,例如犯罪行為雖然嚴重,然而具有法定、酌定從寬處罰情節的,或者犯罪行為情節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的,再或者被告人主觀惡性相對較小、人身危險性不大的,均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二方面是“寬”后不為罪的情景,例如其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把其作為犯罪處理。第三方面是從處罰的角度依法可“不收監”則不監,盡量適用其他刑罰種類,例如單處罰金或緩刑、管制等。應特別指出的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的該寬則寬,并不是助長犯罪,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放松,而是在不影響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的該寬則寬。所謂當嚴則嚴應從兩方面理解。第一方面是判處重刑和死刑的堅決性,這一方面的適用范圍只能是其犯罪行為十分嚴重、社會危害性極大的情景。第二方面是判處一般刑的從重刑,這一方面的適用范圍是其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雖然不是極大,但也造成了相當的社會危害以及有法定、酌定從重處罰情節,再者為犯罪分子主觀惡性深、人身危害性大的各種情景。所謂寬嚴相濟就是寬嚴有據、寬嚴有度、寬嚴互補,在此基礎上做到寬與嚴的有機統一,主要是指在對各類犯罪依法處罰時,要善于綜合運用寬和嚴兩種手段,對不同的犯罪和犯罪分子區別對待,做到嚴中有寬、寬以濟嚴;寬中有嚴、嚴以濟寬。
刑法修正案(八)的內容分析評述
2011年2月25日,我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其主要內容概括起來有四個方面,分別是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75歲以上老人免死、增加了醉酒駕駛新罪名、增加了惡意欠薪新罪名。而最大的亮點就是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走私類犯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第二類為詐騙類犯罪: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第三類為盜竊類犯罪:盜竊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第四類為傳授類犯罪:傳授犯罪方法罪。取消這13種犯罪的死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一,從最深層次上來說,這將有利于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生命權是人權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對生命的重視、珍愛和謹慎就是對人權的重視。這一點甚至突破了純粹的法學領域,在政治領域對于消除某些國家對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存在的偏見和歧視很有意義和作用。其二,從一般層次上來說,對我國民眾死刑觀念的變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其三,從專業層次上來說,對于改善我國現行死刑的立法現狀和格局是很有益處的。
75歲以上的老人免死,體現了我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和刑法人性化的一面。這也真正從本質上體現了我國刑法基本原則之一的適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則,因為真正的本質上的平等不是形式上的每個人都一樣,而是要反映出對弱勢群體的特殊關愛和照顧。增加醉酒駕駛新罪名,有利于我國目前交通秩序的維護和提高,也有利于保障行人和車輛在公共交通環境下的人身財產安全,體現了刑法對人的生命財產及公共安全的重視。增加惡意欠薪新罪名,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用人單位人事薪金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勞動關系至關重要,這也與我國提出的“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政策相互呼應。
從刑法修正案(八)總體結構上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刑法修正案(八)從總體結構上看,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兩減兩增”。所謂“兩減”就是指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以及75歲以上老人免死。從立法的角度減少死刑的數量,縮小死刑的適用范圍,這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刑事立法的大趨勢。我國最高立法機關順應了這個刑事立法的大趨勢,也表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步。所謂“兩增”就是指增加了醉酒駕駛和惡意欠薪兩個罪名。醉酒駕駛和惡意欠薪并不是近些年的新生現象,但卻呈現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和惡劣的社會影響。我國寬嚴相濟基本刑事政策中的當嚴則嚴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對“十分嚴重”、“社會危害性大”的犯罪行為從嚴,醉酒駕駛和惡意欠薪符合這一點,因此增加了這兩個新罪名?!皟稍觥背浞煮w現了我國寬嚴相濟基本刑事政策中的當嚴則嚴內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是一個全面完整的體系,包括該寬則寬和當嚴則嚴兩個必不可少的內容,缺乏其中任何一方面內容,則就違背了寬嚴相濟的實質精神。刑法修正案(八)總體結構的“兩減兩增”,力求寬嚴一并落實到位,既體現了我國刑法人性化的一面,又體現了我國刑法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其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全面理解和完整運用。所以從刑法修正案(八)總體結構上看,其真正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從刑法修正案(八)具體法條上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等規定,取消了近些年來較少適用或者根本未曾適用過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這占原來死刑罪名總數的19%左右。以第三十九條為例,盜竊罪是一種常發性犯罪,我國的1979年刑法中本來對盜竊罪未規定死刑,在1983年“嚴打”的背景下,我國刑法對盜竊罪增加了死刑,而在1997年修改刑法的時候,我國根據當時國家法治與社會發展狀況,取消了一般盜竊罪的死刑,但保留了“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兩種特殊的盜竊罪依然適用死刑。但是,這兩種特殊情況在整個盜竊罪中所占比例非常之低,這兩種特殊盜竊罪判處死刑的案件更是微乎其微。據此,從根本上取消這兩種特殊盜竊罪的死刑,不會助長這兩種特殊盜竊罪的犯罪行為,也不會影響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的該寬則寬,不是毫無原則的放松,更不是助長犯罪或放縱犯罪,而是在不影響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的該寬則寬,刑法修正案(八)取消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恰恰是符合這一層含義的。所以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等規定,體現了我國該寬則寬的寬嚴相濟基本刑事政策。
刑法修正案(八)第三條規定75歲以上老人免死。而在2010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第二十一條規定,對老年人犯罪要酌情予以從寬處罰??梢哉f對75歲以上老年人免處死刑,在我國是有法律鋪墊和司法實踐前提的。在我國老年人嚴重犯罪的比例極低,免除其死刑不會助長或放縱該犯罪行為,也不會影響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這符合該寬則寬的內涵。而刑法修正案(八)第三條對75歲以上老人免死的例外規定“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意味著對75歲以上老人免死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是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因為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對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犯罪行為實施者,無論其年齡是否超過75歲均適用死刑,這符合當嚴則嚴的內涵。所以刑法修正案(八)第三條規定,體現了我國該寬則寬,當嚴則嚴的寬嚴相濟基本刑事政策。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條、第四十一條,將醉酒駕車、惡意欠薪等此前由行政手段或者民事手段調整的違法行為規定為刑事犯罪。近些年來我國醉酒駕車和惡意欠薪等現象日益猖獗,嚴重危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廣大人民群眾對此現象也越來越深惡痛絕,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加強了對我國交通環境和職場環境中弱勢群體的保護,也加大了對交通環境和職場環境中某些犯罪的打擊力度,降低了危害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犯罪的入罪門檻。這表現為我國刑法新罪數量的增加,罪與非罪的界限前移。所以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條、第四十一條規定體現了我國當嚴則嚴的寬嚴相濟基本刑事政策。(作者單位: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