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是中國服務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了應對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存在的諸多問題,中國應堅持逐步開放和適度保護的原則,理順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的差別規定,加強市場準入立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服務貿易 市場準入 對策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貿易自由化成為必然。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體現出各國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程度和范圍,涉及到各國服務業的保護和擴大出口,甚至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安全。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問題的解決不僅關系到服務貿易能否順利開展,更關系到全球各國經濟能否得到協調持續發展,對服務貿易市場準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具有重要的意義。
市場準入的定義
根據GATS第16條第1款規定:“對于通過第1條確認的服務提供方式實現的市場準入,每一成員對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和服務提供者給予的待遇不得低于其在具體承諾減讓表中同意和列明的條款、限制和條件?!彼^市場準入,是指一國允許外國的貨物、勞務與資本參與國內市場的程度。
市場準入需要各方通過談判確定承擔的承諾義務,成員國僅對在承諾清單中列明的部門及列明的條件承擔市場準入義務;市場準入是一種國家宏觀控制和管理行為,體現國家通過實施法律和規章制度對本國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一種宏觀掌握和控制,實質在于減少或消除服務提供者中的壟斷行為,允許其他成員的服務和服務提供者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本國服務市場競爭。
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狀況
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的領域。根據不同的領域采取不同的開放政策以此來規范和引導服務貿易的發展。郵政、電信、廣播電視等領域采取禁止開放的政策;限制開放的領域主要涉及到廣告業、醫療保健業、商品零售業等,基本上和我國兩次初步承諾開價單的內容相符合,且這些領域還存在一些具體的限制;鼓勵開放的領域主要涉及售后服務、科技環保信息咨詢、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和國際經濟等。
我國對外國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方式。服務貿易主要有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四種方式。我國對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費沒有承諾,對此大多沒有做出限制或很少做出限制。對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則做出了較多的限制。在商業存在方面,我國絕大多數領域規定外國服務提供者必須以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外合作企業形式存在。對于自然人流動,我國個別的專業服務允許具有一定資格的自然人進入市場,如法律服務和醫療服務等。
我國對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的專門法律調整。凡在我國境內提供服務的外國自然人或組織,都必須接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特別是具體服務貿易關系必須受專門法律的調整。目前我國僅有少數服務貿易部門制定了專門法規,如保險、金融等領域。
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市場準入的限制多于對國民待遇的限制。我國服務貿易往往選擇較少的領域進行承諾,承諾后通過對國民待遇進行不同的規定,使服務業市場準入的承諾難以實現。從實踐上看承諾中規定的具體措施主要列在市場準入部門,從表面上看沒有對國民待遇實行歧視性措施,實則對市場準入的限制多于對國民待遇的限制。
我國服務貿易部門市場準入多為保護和限制。與發達國際相比,我國服務貿易承諾開放的行業是有限的。據聯合國統計局的“中心產品分類”,全世界服務貿易可分為12大類,155個服務部門,而我國提交的具體承諾表中只是涉及到其中的6大類,32個項目。當然,適度的保護是必需的,國家可以根據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對進入我國的外國服務行業進行必要的限制,保護的期限和程度應按照不同的部門而有所差別。但是有關市場準入的規定重心在于限制外資進入,這樣不利于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發展。
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的立法不健全。許多服務貿易部門尚不存在專項法規,即使存在法律法規的服務貿易部門,其法律法規與國際規范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就我國服務貿易領域法規來看,存在著覆蓋面窄、法規內容不規范、法規相互沖突、與國際規范和我國的具體入世承諾不符等問題,特別是一些行業缺乏基本的行業性法規,出現了法律空白,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應對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的對策建議
堅持逐步開放和適度保護的原則。中國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過不斷擴大開放、引入競爭,放寬市場準入,消除市場壁壘,強化市場競爭;要在積極穩妥地擴大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的同時,大力促進服務出口。①適度的開放和保護直接關系到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經濟安全。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不是無序、無限度的,而應堅持逐步開放的原則。實行逐步降低市場準入的限制,與本國經濟發展和服務業狀況相適應,使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放處于平穩的狀態。我國應采取適度保護政策。對涉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的部門應采取禁止開放的政策;關系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門則允許開放,但要實行一定的進入限制;對比較成熟、具有相當競爭力的部門則要完全開放,更充分地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理順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的差別規定。市場準入與國民待遇關系上,應以市場準入為前提。市場準入是國民待遇適用的前提,只有允許外國服務提供者進入我國市場后,才有可能給予國民待遇,但是對服務業給予國民待遇可以區別對待。GATS對于國民待遇的適用義務是非常寬容的,對國民待遇的限制和條件多少取決于一國有關服務業競爭力的強弱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②國民待遇是市場準入的保證,進入市場后如享受不到國民待遇,那么市場準入就失去了意義。我國服務業一旦開放,就要多方面促使其盡早開放以增強競爭力,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各部門對市場準入和限制消耗不必要的物力和財力。
加強市場準入立法。解決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法律不健全問題,就要加快服務貿易立法的進程。一要研究和熟悉GATT、GATS有關條款的規定和其他國家服務貿易方面的法律,結合服務業的國際標準、國際慣例和我國具體入世承諾,使我國服務貿易與國際通行的規則相一致。加快行業性基本法的制定,改變許多服務業領域尚缺乏基本法律,偏重于以行政手段或各部門規章來調整的狀態。③二要明確外國服務貿易提供者市場準入的條件和標準,增強服務貿易的透明度,使服務貿易發展規范化和合法化。三要加強市場準入法規配套系統的建設。制定和完善市場準入相關配套法規,使其程序化、制度化,增強執行的力度,才能有效保障市場準入秩序。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的程度取決于一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發達國家服務業具有競爭優勢,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程度高些,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準入程度要低些。我國要真正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就要提升服務業的戰略地位,重視服務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一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提高相關服務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利用技術進步推動傳統服務業的優化升級,并結合國際市場需要開放一些新興服務業,提供我國服務產品的知識含量與技術含量,促進我國服務業的結構優化,增強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二要通過引進國外服務提供者帶來的豐富的管理經驗、售后服務等,改善服務業的組織結構,帶動服務業的發展。
加快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服務業的發展要注重人才的培養。一是要加強對現有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培訓,讓他們盡快熟悉《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條款以有效提高服務的水平。二是要注重培養具有專業技術水平和經驗的國際貿易人才。GATS要求各成員方相互予以承認對方就教育程度、符合資格條件所頒發的許可證和證明,我國在要求其他國家對我國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的同時,應和相關國家簽訂協議承認我國的技術職稱和其他任職條件,以獲得市場準入機會。三是要積極引進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來引進優秀的國際貿易人才。
在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解決好市場準入問題,才能使國際貿易順暢發展,才能促進國際服務業的交流與合作,最終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充分地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作者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WTO研究所;本文系遼寧社會科學院2011年一般課題研究成果)
注釋
?、佟爸袊紤]放寬服務貿易重點領域市場準入”,錦程物流網,2008年10月17日,
http://info.jctrans.com/news/myxw/20081017697252.shtml。
?、诹址f:“利用GATS的國民待遇發展我國的國際服務業”,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2008年1月9日,
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e/2008-01-09/22462.shtml。
?、蹌⑤x群,鄧玲玉:“論加入WTO后過渡期我國服務貿易法律體系的構建”,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2010年1月27日,
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g/2010-01-27/795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