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動漫對我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一方面,日本動漫擁有其獨特的魅力,對青少年的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另一方面,青少年本身的精神需求以及對動漫的強烈認同感,使得青少年在模仿動漫角色的語言、行為、穿著等方面的同時,其思想和價值觀也發生著變化。
【關鍵詞】日本動漫 青少年價值觀 日本文化 認同感
價值觀是社會成員依據一定的尺度和標準對特定事物或現象的一般性意義的評價。價值觀念的變化是主體對現實生活全新理解的結果,通過興趣、抱負、理想乃至動機這類中介而對現實選擇產生影響。在社會價值觀念中,青少年價值觀念具有超前性和先導性。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知識能力比一般社會人士強,是青年中最富于理性思維的群體。①從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部日本動漫《鐵臂阿童木》來到中國以來,日本動漫俘獲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心。在充分享受到動漫帶給人們的樂趣的同時,青少年的價值觀在無形中也受到了影響。許多青少年在看完一部動漫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或下定拯救世界的決心,或感慨生活之美好,或以作品中的主人公為榜樣激勵自己,甚至有的人從此愛上畫漫畫以至于將其成就為終身的事業。動漫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影響了青少年,產生這種影響的機制有哪些?
日本動漫本身作為外部的作用機制
日本動漫中體現的日本文化特點迎合了青少年心理,影響青少年的生活價值觀。日本文化是“雜交文化”。這樣的文化具有天生的接收、融合能力,能在保護自身文化的同時,吸收和消化異域文化,在自己的文化之樹上結出本土化和全球化兼收并蓄的果子,這就為日本成為文化超級大國和實現全球化提供了可能性。②
從形式和內容上看,傳統動漫作品對事物屬性的區分上顯得很徹底,而日本動漫卻并非如此,它巧妙地將東西方的文化和審美融合在一起,把現實與虛幻結合起來,有了這些鋪墊,影片中所宣揚的熱血精神才顯得真實可信,并為動漫迷們所熱衷和效仿。③
日本動漫中獨特的人物形象設計受到青少年追捧,影響青少年的審美價值觀。日本杰出的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一個理念叫做“脫亞入歐”,這種觀念在動漫上的表現是,動漫角色身材修長,大眼睛,翹鼻子,小嘴巴,形象唯美,這就形成了現存日本獨特的動漫角色特征。動漫人物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中被迅速接納并流行開來,各種cosplay也隨之盛行起來,就連現在的一些歐美動漫電影中的形象也帶有了日本動漫的影子。
日本動漫在追求持久影響力,使受眾獲得知識和視覺刺激的同時,還重視對人生、時代和社會的反思以及對人性的自我剖析,從而引發受眾的思考,賦予動漫一定的思想內涵,影響青少年的生命價值觀。動漫世界具有強大的包容性,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動漫找到自我滿足的方法,克服自己軟弱的一面。通過那些動漫故事、動漫形象,青少年學習如何對待友情、親情,如何面對社會。
此外,日本動漫細致的分類和準確的定位使其受眾范圍擴大,對全民的價值觀開始有針對性的引導。日本動漫依據年齡、性別、愛好等不同讀者群的需求分成不同的種類,主要包括少年動漫、少女動漫、成年動漫、幼兒動漫等等。動漫有雜志、單行本、文庫本等諸多形式,內容包括人生、愛情、友誼、夢想、冒險等各個主題,涉及文化、歷史、經濟、藝術、體育等各個領域。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能在動漫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某個動漫角色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受眾的需求作為內部的作用機制
第一,青少年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很多問題上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辯證的分析,同時他們擁有與眾不同的冒險精神和嘗試新奇事物的個性沖動,這使得他們成為日本動漫的主要受眾群體,也是青少年動漫文化流行的內在動因之一。
從生理上看,青少年體力充沛、反應敏捷、欲望強烈,身體內部的器官和機能趨向成熟,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健全;在心理上,他們的成就動機空前高漲,強烈渴望出人頭地,躊躇滿志,同時善于模仿,易受外界影響,喜歡幻想,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張揚自己的個性;另外,在知識儲備上,知識有限,經驗更是匱乏,閱讀能力也比較有限。在這個時期中,青少年通過對愛情、友情的渴望,對夢想的執著反映出他們與兒童時代的不同。動漫形象正好迎合了青少年這種追求新奇和張揚自我的個性,符合青少年活潑的天性,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透射出強烈的個性光芒并產生共鳴。
第二,青少年與動漫人物的長期接觸,對人物的態度、話語、行為,甚至穿戴的模仿,易使青少年產生對角色的認同,模糊現實世界與動漫世界的界限,影響青少年社會價值觀。模仿是內化而成個人人格的特質過程,即稱為認同,認同是人格正值發展階段的兒童及青少年曾向環境中所接觸的人或事物尋求的,兒童及青少年隨著環境信息媒介的多元化逐漸轉向社會中尋求認同的偶像,動漫中的英雄角色自然成為他們認同的偶像。④
在青少年追求身份認同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聯系紐帶:社會與同伴關系。埃里克森認為,青少年渴望融入社會,渴望進入并改變成人的世界,去實現社會的承認。但由于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產生了特屬于自我的橫斷性文化。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也成為日本動漫建立基礎之一。日本動漫中出現的諸如“自我”、“認可”、“友誼”、“夢想”這樣強烈的價值觀念正是迎合青少年所期望的對自我身份的認同。⑤
大眾媒介成為連接這兩種作用機制的紐帶
一定文化的傳播總是通過一定的載體和形式,動漫文化也不例外,也是通過一定的大眾媒介作為載體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的。根據集英社所發布的新聞稿,2010年11月1日《海賊王》“最后之海新世界篇”的突入使其累計發行量突破了2億冊,這是該社第5個發行量過億的作品。各種專門的動漫頻道24小時播放各種動畫片,比如,從上海開通的炫動卡通衛視開播以來的收視率數據看,在上海可接收到的50余個頻道中,這個專業卡通頻道的收視時長排行第5。⑥隨著3C產品的普及,電腦、手機、MP4等數碼產品成了承載青少年娛樂方式的重要工具之一?;ヂ摼W的高速發展,也為青少年接觸日本動漫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動漫網站,青少年可以及時快速的掌握動漫資訊,接觸更廣泛的動漫資源。
大眾媒介的出現帶來了大量的矛盾,它在某些方面強化了主流文化所倡導的價值,但同時它也與家庭和學校中所倡導的某些價值相沖突。同時,它為青少年提供了現實的世界和行為的信息,也提供了想象的世界和行為的信息,是一個更為自由、民主的空間。青少年通過這些大眾媒介了解到他從前未曾了解到的如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信息,有意無意地與自己現有的生活狀態進行比較,并隨時調節自己的價值觀;大多數的青少年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承認,也往往離不開大眾傳媒的“指引”。
青少年群體思維不是很成熟、生活經驗也不夠豐富,對很多問題還缺乏判斷力。他們通過價值理解、價值認同、價值選擇不斷地將媒介傳播的各種價值內容納入到個體價值體系中。在不斷強化、鞏固過程這些內容的同時,也經歷著價值內容的更新和沖突。因而個體的價值體系總是處于不斷的整合之中,不斷舍棄一些價值觀念,而將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價值觀念加以充實和內化。然而,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局限性和電視信息的開放性、多樣性,在價值理解、認同、選擇的過程中,其自身的自覺程度是很低的;在進行價值整合時遇到一定的價值沖突也會不知所措,表現出整合能力的缺失。
不得不承認,動漫已經成為一種亞文化⑦,這種文化是動畫本身以及觀看者所共同創造和擁有的。在動漫亞文化的“業余學術界”中,并不是單純將動畫和漫畫構成的范疇來作為公理,而是將已經在動漫文化中不可替代的新興游戲也納入動漫文化的概念之中??梢赃@樣說,任何一種社會形態,總是通過文化向下一代傳遞,灌輸某種特定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一般由三大教育載體來完成,這就是家庭、學校和大眾傳媒。家庭教育是價值觀形成的第一載體。學校教育的是社會主流文化,包括倫理文化,并由教師承擔教育責任,向學生灌輸社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它是價值觀念教育的主渠道。而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在當今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用生動的畫面、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價值觀。⑧(作者單位: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注釋
?、偻蹙S麗:“流行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教研教改》,2009年第4期,第18頁。
?、趶垏[濤:“‘動漫帝國’傾銷中國”,《鳳凰周刊》,2006年第16期。
③陳奇佳:《日本動漫藝術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65頁。
④張春興:《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3頁。
⑤黃睿:“青少年亞文化視野下的日本動漫思考”,《現代商貿工業》,2008年第7期,第36頁。
?、迯埲毫Γ骸拔覈賰弘娨曨l道運營現狀”,《視聽界》,2005年第5期,第22頁。
?、呃钯唬骸奥哉撉嗌倌陝勇單幕?,《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7年第16期,第4頁。
⑧袁小武:“論網絡游戲文化對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的影響”,《教育與職業》,2006年,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