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高素質、高效率的救援隊,對于國家防災減災意義重大。在通過采用“德爾菲法”進行權重判斷,應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救援隊應急救援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提出要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就必須提高技術支持水平,增加經費投入,同時增強與其他國家的國際救援隊接觸與合作。
【關鍵詞】救援隊 應急救援能力 德爾菲法 AHP-模糊綜合評價法
確定權重和評價打分
筆者走訪天津市地震局和中國國家救援隊共6名專家學者,請他們對救援隊應急救援能力的各組成要素即救援隊組織結構與人員數量、救援隊行動能力、支援能力、保障能力等因素的重要程度按照九級標度法進行打分,并同樣按照這個打分規則對四大因素的子要素重要程度分別進行打分。構造判斷矩陣,并利用和積法,確定救援隊應急救援能力評價指標的各項權重。采用“德爾菲法”組織專家進行權重判斷,確定各項權重,并將6名專家給出的權重進行算術平均,確定救援隊應急救援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最終評價權重如下:
一級指標名稱和權重。A.救援隊組織結構與人員數量(權重0.121);B.救援隊行動能力(權重0.273);C.救援隊支援能力(權重0.395);D.救援隊保障能力(權重0.211)。
二級指標名稱和權重。A.救援隊組織結構與人員數量下設二級指標:救援隊組織結構(相對權重0.6490/指標權重0.07853)、救援隊人員數量(0.351/0.04247);B.救援隊行動能力下設二級指標:工作程序(相對權重0.024/指標權重0.00655)、建筑物識別(0.037/0.01010)、有害物識別處置(0.071/0.01938)、搜救系統(0.175/0.04778)、反應時間(0.304/0.08299)、安全保障能力(0.046/0.01256)、醫療能力(0.142/0.03877)、通信能力(0.144/0.03931)、行動支持(0.057/0.01556)C.救援隊支援能力下設二級指標:人力支援(相對權重0.235/指標權重0.09283)、物力支援(0.303/0.11969)、技術支援(0.462/0.18249);D.救援隊保障能力下設二級指標:裝備保障(相對權重0.363/指標權重0.07659)、生活保障(0.262/0.05528)、技術保障(0.375/0.07913)。
三級指標名稱和權重。一級指標“救援隊行動能力”的二級指標“搜救系統”下設有三級指標:搜救隊員(相對權重0.581/指標權重0.02776)、搜救系統(0.27/0.01290)、搜救犬系統(0.149/0.00712)。
通過向我國國際救援隊和武警部隊救援隊發放調查問卷(實際發放50份,收回有效問卷46份),救援隊隊員按照等級滿意度為其所在救援隊各項能力表現打分,計算算術平均值(5=很滿意、4=比較滿意、3=一般、2=比較不滿意、1=很不滿意),結果如下:
A.救援隊組織結構與人員數量:組織結構是否合理(滿意度4.22)、人員數量是否合適(4.37);B.救援隊行動能力:工作程序是否完善(滿意度4.37)、建筑物識別是否專業(4)、有害物識別處置能力(4.06)、搜救系統是否完善(滿意度4.09,其中三級指標搜救隊員4.35/搜救設備4.04/搜救犬系統3.85)、救援隊應急反應時間(4.54)、救援隊員安全保障工作(4.37)、救援隊醫療水平(4.7)、救援隊通信水平(4.39)、救援隊行動支持(4.5);C.救援隊支援能力:人力支援(4.41)、物力支援(4.35)、技術支援(4.33);D.救援隊保障能力:裝備保障(4.35)、生活保障(3.98)、技術保障(4.26)。
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到,救援隊隊員對于救援隊的醫療水平最為滿意,滿意度達到4.7,以下依次為救援隊應急反應時間、救援隊行動支持和人力支援,其滿意度分別為4.54、4.5、4.41。相對而言,搜救系統中的搜救犬滿意度最低,為3.85,可見國內的搜救犬數量與國外救援隊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此外建筑物識別、搜救設備、有害物質識別與處置能力的滿意度也相對較低,分別為4、4.04和4.06。
救援隊隊員對各項能力的滿意度能從側面反映出,現階段我國救援隊的各項能力的強弱。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救援隊的整個搜救系統還不是很完善,搜救犬、搜救設備的能力相對薄弱,此外建筑物識別、有害物質識別與處置的能力也有提高的必要。而救援隊的醫療水平較高,救援應急反應時間、行動支持與人力支援幾方面做得都相當不錯,這與我國國家的政體設計、醫療水平的顯著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提升都是密切相關的。
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綜合評價
根據AHP—模糊綜合評價計算的相關步驟,加權計算求得綜合能力如表1所示:
從上表得出現階段我國救援隊救援能力綜合得分為4.332,基本上還是令人滿意的。救援隊組織結構與人員數量這一要素盡管在總能力里所占權重最小,但對提升整個救援能力仍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發現,這一方面的能力相對欠缺,尤其是在組織結構方面,組織結構是否合理這一單項所占權重達到60%以上,能力卻較弱,因此應該進一步完善組織結構,以便從整體上提高這一要素的能力。
救援隊行動能力這一要素在總能力中所占比重偏大,能力較好,其中醫療能力、通信能力、應急反應時間等方面做得都是十分不錯的,但是建筑物識別和有害物質識別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雖然所占權重不大,但仍需進一步加強。
救援隊支援能力這一能力在綜合能力評價中所占權重最大,可見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且我國救援隊在人力支援、物力支援、技術支援三方面表現都很好,應該繼續發揮其優勢,促進整體救援能力的提高。
救援隊保障能力這一要素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尤其是生活保障存在明顯缺口,應予以重視,采取措施,積極完善填補漏洞,從而促進保障能力乃至整體救援能力更大程度的提高。
結論及政策建議
中國國家救援隊在醫療、通信、支援能力等技術方面優勢較為明顯,隊員能夠發揮專長,形成組合優勢,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快速實現條塊之間、學科之間、軍地之間協調行動,發揮應對復雜環境,搶險救災的強勢合力。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適當擴大救援隊規模,加強組織建設。適當增加救援隊人員數量,完善救援隊組織結構建設,擴大救援隊規模,是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的一個前提。
到2009年12月底,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已將隊伍擴大了兩倍多,隊伍的規模由近10年前成立時的222人擴大到480人,大多數隊員都經受過汶川大地震的鍛煉。新擴編的隊伍包括370名救援隊員、60名地震局專家和協調員、50名醫護人員。他們平均年齡小于30歲,擴編后的救援隊具備同時在3處復雜城市條件下異地單獨開展救援的能力,也可以同時實施6處一般城市或9處鄉鎮地區坍塌建筑物內的救援行動。可見擴大救援隊規模是極其必要的。
進一步提高技術支持水平。我國救援隊的技術水平已比較領先,但是系統性還有待加強,當今應急救援行動要面臨大量復雜情況,不再是由救援隊獨立處置突發事件,而是需要各類技術人員的密切協作,這就要求在分工明確的基礎上加強對救援領域的技術支持。依照我國國家救援隊的現狀,要重點加強隊員在建筑物識別和有害物質識別的技術水平,彌補救援技術空白,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
重點進行救援隊保障能力建設。救援隊是由地震工程專家、醫療救護人員、搜索營救人員及后勤保障人員構成的聯合組織體系,這種體系有利于獲取最直接的信息,提高救援效率。按我國救援隊現狀來看,保障能力建設還較為滯后,這就要求后勤保障人員進一步改善自己的工作,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后援,提高保障能力建設。
增加應急救援經費投入。針對我國救援隊的能力短板問題,建議各級政府建立健全突發災害應急救援經費保障機制,在每年財政預算中設立專項經費,使地震災害管理部門不僅有能力建好一只機動靈活、技術過硬、裝備精良、能打硬仗、善打惡仗的地震災害專業救援隊伍,而且有能力研發應急救援的高新技術設備,全方位地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增強與其他國家的國際救援隊接觸與合作。與西方國家資深國際城市搜索與救援隊相比,中國國際救援隊無論在搜救能力還是保障能力,都存在明顯差距。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執行國際地震災害緊急救援任務時,有更多機會與其他國家救援隊協同合作,實現功能互補,救援資源整合。為此,已有一些醫護人員被專門抽出,每年拿出60個工作日進行野外生存訓練、心理訓練,外語訓練、陰暗條件下訓練和遠距離的機動訓練等等,這其中也包括跟國外救援組織的合成訓練,通過不同分層的訓練,取長補短,提高整個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