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2011年4月1日,由亞洲戰略管理研究學會和亞洲戰略管理研究院聯合舉辦的亞澳論壇“思路決定出路:聚焦澳門綠色GDP”研討會在澳門舉行。論壇邀請多位海內外資深經貿專家和學者就“社會穩定與兩型社會建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澳門經濟發展”、“澳門綠色GDP”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本期專題匯集與會專家的思想精華,以饗讀者。
近年來,澳門經濟高速增長,已經進入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但澳門的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問題正日益凸顯。綠色GDP考慮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保護服務費用,這個指標實際上代表了澳門國民經濟增長的正效應。啟動生態環境補償及“綠色核算”,建立澳門“綠色GDP”核算體系,將為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政策決策基礎。
澳門經濟在過去十年中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高達12%,有些年份甚至高達20%以上,比大陸經濟增長還要快很多,創造了增長奇跡。由于經濟的高速增長,澳門人均收入迅速超過香港,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澳門已經進入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
縱觀澳門經濟活動,一方面為社會創造財富,另一方面又以種種形式和手段索取生態環境資源,使生態資源從絕對量上逐年減少。綠色GDP考慮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保護服務費用,這個指標實際上代表了澳門國民經濟增長的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澳門國民經濟增長的正效應越高,負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時下,澳門政府和澳門民眾必須要轉變發展觀與效益觀,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用“擴展的財富”指標作為衡量澳門發展新指標,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綜合性地思考澳門經濟活動的成功與代價。因此,如何創建澳門綠色核算體系,如何制止和杜絕澳門既得利益階層特別是壟斷利益階層對澳門生態資源的索取、占用甚至破壞,值得澳門政府和澳門社會各階層面對不斷攀升的澳門GDP,認真、理性、負責任地思考澳門未來向何處去,如何走?對澳門綠色GDP的認識將破除澳門“增長無極限論”、“增長至上論”、“政府萬能論”的迷霧,使澳門社會各界能夠正確認識澳門經濟增長趨勢和政府在發展中的作用。
澳門經濟發展增長的動力因素
澳門經濟在過去十年中增長迅速,人均收入迅速超過香港,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澳門已經進入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縱觀澳門經濟活動,一方面為社會創造財富,另一方面又以種種形式和手段索取生態環境資源,使生態資源從絕對量上逐年減少。當前,澳門政府和澳門民眾必須轉變發展觀與效益觀,必須認真思考如何用“擴展的財富”指標作為衡量澳門發展新指標,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綜合性地思考澳門經濟活動的成功與代價。因此,如何創建澳門綠色核算體系,如何制止和杜絕澳門既得利益階層特別是壟斷利益階層對澳門生態資源的索取、占用甚至破壞,值得澳門政府和澳門社會各階層面對不斷攀升的澳門GDP,認真、理性、負責任地思考。
澳門GDP陷阱與新的動力機制疑問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澳門高速增長趨勢產生于2003年博彩權開放和2004年中央政府自由行政策實施。這種政策性經濟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如果不能持續下去,其原因是什么?如果現有的增長動力因素在減弱,那么,如何尋找新的動力機制來推動澳門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澳門經濟面臨的潛在挑戰。要應對這一挑戰,就必須使經濟適度多元化。
回歸11年來,澳門財政盈余持續上升、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就業環境全面改善、生活幸福指數不斷上升,然而在經濟適度多元化上始終邁不開大步,而且始終沒有像博彩開放那樣大得澳門人心。是什么障礙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是什么阻礙了澳門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在全球化和一體化過程中,澳門不能置之度外。然而在主流博彩經濟一股獨大的情況下,澳門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不錯。此時澳門民眾很關注澳門的博彩業是否能做強,是否能可持續做強。許多人認為沒有必要適度多元化。因此,實現澳門適度多元化不僅涉及理念更新問題,更涉及制度層面、既得利益、澳門未來定位等問題。
驕人的澳門人均GDP與千人投訴次數逐年加劇。有數據顯示,澳門環境污染千人投訴次數逐年加劇,而這種加劇的損害并沒有在澳門GDP核算中體現出來。從環境角度看,澳門快速增長的人均GDP僅僅將自然資源當成了自由財富,隨意攝取與使用,而對資源耗竭及經濟活動造成污染帶來的資源質量下降卻視而不見;從經濟角度看,澳門快速增長的人均GDP僅僅記錄可見、可價格化、可量化的人工資本、人力資本、知識資本,而對資源與環境特別是澳門人文環境,例如醫療衛生、家務勞動、婦女生育、老人退休生活、貧困家庭、教育質量、志愿者服務、社團和諧建設等對穩定澳門社會有貢獻的非市場經濟行為,卻被摒除在外,部分或全部地被忽略。
這樣驕人的澳門人均GDP并不是是澳門社會實際財富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真實反映。要努力破除“增長無極限論”、“增長至上論”,“政府萬能論”迷霧。當務之急需要解決下列問題: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究竟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在經濟發展中究竟承擔多大的責任?在澳門經濟發達階段,政府角色應該如何定位?民眾以什么樣的心態融入全球化和一體化?明確了政府責任與定位,解決經濟發展與民眾心態問題,上述推動項目就有了理論與實踐的基礎。
澳門需要加速實現“綠色核算”及實現綠色GDP途徑
澳門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該對自身經濟發展重新評估時候,即澳門經濟增長不能以耗減資源和損害人文環境為代價。這種將產生人文環境污染的經濟活動收益和以資源超常消耗和人文環境惡化作為代價,計算對澳門GDP貢獻,無法真實地反映澳門經濟發展程度。澳門需要對經濟發展代價有一本明白賬,有了這本賬,政府的科學決策才有更真實的決策依據和基礎。因此,啟動生態環境補償及“綠色核算”,建立澳門“綠色GDP”核算體系,將為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政策決策基礎。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綠色GDP的定義。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后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因此,綠色GDP又被稱之為可持續發展收入(SI,Sustainable Income)。“綠色GDP”理論采用5個指標來解釋可持續發展:單位GDP能耗量;單位GDP水耗量;單位GDP排污量;單位GDP教育投入比例;人均GDP數值。
綠色GDP凈值計算公式可以表達為公式:GeGDP=GDP-資源成本-環境成本=GDP-資源損耗成本-環境降級成本=GDP-(環境資本折舊+環境損害預防費)+(資源恢復費+超額消耗費)。此公式說明,綠色GDP考慮經濟活動對環境降級成本和資源損耗成本的核算。由上述綠色GDP計算公式可知:綠色GDP指標實質上代表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總量比重越高,表明經濟增長的正效應越高,負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即使澳門民眾都贊同澳門經濟多元化,都贊成轉型,我們也必須找到操作的切入點,即是否從項目入手,將澳門變成大中華乃至全球綠色經濟的橋頭堡,示范、引領并推廣澳門成為綠色發展典范。途徑或入手專案(兩心一擎一金一區):建立“澳門全球化研究中心”;建立“澳門世界資源經濟運作模型研究中心”;建立“澳門全球能源強力搜索引擎”;建立“澳門全球能源減碳與資源經濟開發基金”;建立“澳門全球資源經濟示范區:綠色機場”
實施“綠色核算”意味著澳門經濟發展觀念的深刻轉變,意味著全新的發展觀與執政觀。這是因為澳門一旦實施綠色GDP,經濟發展內涵與衡量標準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扣除了資源耗減和人文環境損失成本,當然會使澳門經濟增長數據下降)。然而,正是“綠色核算”體系以客觀、科學、真實的基礎數據,衡量經濟真實發展水平,才能支撐澳門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實現對澳門整個社會的綜合統籌與平衡發展。(作者為亞澳論壇發起人之一、亞洲戰略管理研究院院長、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