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人民實踐的兩個重要主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之間存在著互生的內在必然邏輯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統一起來的邏輯關系在實質上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邏輯關系。
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大力推動下,在中國人民大眾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人民實踐的兩個重要主題,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要解決好的兩個問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的關系在邏輯上來看,實質上就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本本理論實現中國的本土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武裝人民群眾,被人民群眾理解、接受和信服,并按照這個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因此,兩者統一起來的基礎就是實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深刻內涵
馬克思主義是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為最初理論源頭、在與各國人民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實踐中不斷發展起來的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實質就是各個國家的本土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具體國情以及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新理論的過程。這個新理論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到目前為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我們事業走向勝利的思想保證,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
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大眾的偉大實踐中生長出一種新理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實質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本土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對人民大眾進行深入持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和思維方式的普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化”大眾,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被人民群眾化,使理論被人民大眾學習、理解、信服并使之轉化成中國人民大眾自覺改造世界的實踐行動。馬克思主義“化”大眾的“化”含義是多重的,是中國化、本土化、教化、思想意識化,最重要的是行動化和實踐化。
因此,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等領袖們的原著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對人民大眾來說,最重要還是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武裝人民,即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來武裝人民群眾,特別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指導人民群眾。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其大眾化的前提、主線和主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只有先中國化,然后才有理論的大眾化。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便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其大眾化的起點前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其大眾化的主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應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理論應用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始終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個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此,始終應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作指導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的主線。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主體來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是武裝人民大眾的理論,是對人民大眾進行宣傳、教育、發動和普及的理論。從指導思想來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這些都是指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的理論。所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貫穿其中的主線。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始終是其大眾化的主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始終是不斷發展的,因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始終是最新的中國化理論。“中國化”始終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特征,這是賦予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特征并使之本土化的新理論。本本的馬克思主義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思維方式,這肯定是正確的,但是人民大眾的實踐卻是具體的,因此,必須用不斷發展的最新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武裝人民大眾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主導就是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必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的新理論,不是僵化的中國化理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其中國化理論的實踐目的、現實要求、實現力量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其中國化理論的實踐目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僅僅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中國的本土形式,賦予其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變成人民大眾所理解、接受和信服的理論,變成指導中國人民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的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理論武裝人民大眾,指導人民大眾的實踐,變成變革世界的物質力量。因此,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目的,是理論變成人民大眾實踐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要求。這個現實要求的含義是: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占據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陣地,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意識形態中引領社會思潮,教育和武裝人民大眾。當前社會中有多種社會思潮,這些包括宗教在內的多種社會思潮都在爭奪自己的信眾,都想在社會中為自己理論主張找到實踐的實現力量,他們爭奪的對象是相同的,即人民大眾。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能否成為占據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成為凝聚人民大眾力量的共同思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宣傳和教育人民大眾,樹立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的理想。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力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也是形成科學理論的過程,這個科學理論的科學性靠誰來證明、靠誰來實現,只有靠人民大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力量。無論從中國革命的建設實踐來說,還是從改革開放的實踐來說,只有理論正確,實踐才會成功。從理論創新的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不斷與時俱進的創新過程,這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形成新理論的過程,形成新理論的現實力量來自于何處?只能是人民大眾,這個過程只能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統一于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踐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于實踐從而形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新理論的過程,這是實踐產生理論的過程,理論的發展前途必然是要回到實踐中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爭取大眾、普及大眾和武裝大眾的過程,這是理論普及和武裝大眾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樣是為了實踐。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的兩個階段和兩個方面,兩者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上前后相繼,在內容上各有側重,這是在邏輯上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階段和兩個方面,是互為目的、相互實現、相互促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都是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共同指向實踐,統一于人民大眾的實踐中。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指導實踐之間的中間環節,這個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首先經過中國化,形成新理論,然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被中國人民大眾接受、熟悉、理解和信服,并按照這個理論進行實踐,這就是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大眾化、再由大眾化到大眾實踐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人民大眾應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轉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理論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理論實踐化,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邏輯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不斷地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程也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中國化,兩者同時開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相互滲透,實現于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實踐中。理論要實現自己就需要實踐力量,理論力量的實現和群眾實踐的主體性要求,決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邏輯上內涵著大眾化要求;實踐要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必須有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繼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實踐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邏輯上內涵著其中國化的理論指導要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斷為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注入新的內容。當前,在實踐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的發展,不僅要求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學習和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特別是加強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宣傳,更要求用這個理論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作者為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南工業大學博士基金項目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結果,項目編號:2007BS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