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環境都要求我國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以往行政體制改革的實踐中,可以總結出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經驗和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就必須首先轉變政府職能,同時還應明確優化行政組織結構的具體思路。
在國家綜合實力的構成中,最為主要的因素是經濟因素,若單以此為評價標準來評判我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效果,則可以用成就斐然形容。據權威部門統計,從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至2008年底,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變換為可變價格的話,增長了20多倍;最近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又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強有力的政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發展的新形勢、解決發展過程出現的新問題、應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就必須推進和深化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我國政府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決心,也曾采取了比較有效的措施,但相關的社會調查顯示,社會輿論和社會民眾對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是非常滿意。這種“不滿意”的最重要外在表現形式便是政府公信力的不高,甚至出現了多起與政府沖突的群體性事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將會是我國改革領域的重點和難點,這也是我國理論界達成的一個共識。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曾進行過多次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從這幾次改革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幾條有益經驗。
指導思想尤為重要。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改革的著眼點,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改革的核心與關鍵,加強和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特別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①
上下聯動十分必要。由于特有的國家制度,我國在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中央與地方的積極性,必須堅持中央的統一領導,在統一指導原則之下,鼓勵地方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與創新,禁止一刀切。若中央政策在地方落實時遇到了各種阻力或者狀況,那么整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計劃以及其他相關舉措就無法展開,就更談不上深化了。因此地方政府應該在堅持中央政府指導原則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勇于突破枷鎖。
采取積極穩妥與循序漸進改革策略。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制度的構建、完善、成熟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幾代人在實踐中不斷完成。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既包含連續性又包含階段性的制度革新過程,任何只看到連續性而忽略階段性或者只看到階段性而忽略連續性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連續性要求我們的改革要有一個長期的目標,階段性需要我們在實際的改革中步步為營,在穩固前一階段改革效果的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為下一步改革提供有益借鑒。落實積極穩妥與循序漸進改革策略,要求我們將長遠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戰略規劃和循序漸進、措施得力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此外,改革越是深化就越會觸動以前深埋的矛盾,尤其是那些以權力、利益為重點的改革更是如此,因為要改變現有的權力和利益分配現狀,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又加之各種利益盤根錯節,過快或者過猛改革,有可能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要在總攬全局的前提下,將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結合起來,積極穩妥與循序漸進地推進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執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崇高使命。改革的目的是發展生產力,目標是增強政府機構及國家體制的活力,提高行政效率,調動人民群眾和基層的積極性。因此,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重要位置,處理好人民群眾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既要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改革,又要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②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特點
鮮明的社會主義特色。從本質上來說,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一點是任何制度改革的共性,所以,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性,這不僅是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最明顯特點,也是我國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不可背離的原則和方向。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不同以往的國際、國內環境都要求與之相適應的行政管理制度;尤其是飛速發展的國內經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執政理念和行政管理制度,只有當制度適應經濟基礎的時候,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非消極的阻礙作用。
漸進性特點。雖然我國致力于構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長期的計劃經濟慣性和行政命令習慣都是我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障礙。量變與質變的理論告誡我們,不僅制度的建立是長期的過程,改革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制度改革需要克服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傳統觀念的惰性以及部門利益的剛性,漸進性的特點將持續在整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
復雜和困難兼而有之。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復雜性既來自于國際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