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各地的“醫鬧”冷暴力索賠現象日益增多。此類事件嚴重干擾了醫院的正常秩序,侵犯了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和其他患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如何妥善處理這一問題便成為了當務之急。解決這一問題的法律對策主要有:加大處置力度;加強法律宣傳;建立健全公正、方便的糾紛處理途徑,等等。3
隨著“醫鬧”事件的增多,全國各地的衛生廳和公安廳相繼聯合出臺了維護醫院正常秩序的聯合通告(以下簡稱聯合通告)。但是新近出現的 “醫鬧”冷暴力行為往往不在聯合通告規定的范圍內,所以,公安人員到場后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制止,只能任由“醫鬧”分子天復一天地鬧下去,直到醫院出于無奈做出讓步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為止。因此,正確認識和分析“醫鬧”非暴力索賠的危害,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對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和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醫鬧”概念及冷暴力的表現形式
“醫鬧”不是一個法學概念,它是學者在社會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一種通俗說法。目前學術界對“醫鬧”概念的認識還不盡一致,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醫鬧”是一種行為。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和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維權部副主任鄭雪倩認為,“醫鬧”是一種借醫療糾紛的名義,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嚴重擾亂醫療秩序的違法行為。①另一種觀點認為“醫鬧”是一群人,這其中又包括兩種看法。一是,“醫鬧”是受雇于醫療糾紛患者方的人,他們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給醫院施加壓力,幫助患者從醫院獲得利益,然后從中牟利,并以此作為謀生手段。②這種觀點把患者及家屬排除在了“醫鬧”范圍外。二是,“醫鬧”是為了獲得高額賠償,以一定的醫療事項為借口,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妨害醫院正常醫療秩序的患者方及其雇用的人。③筆者認為,“醫鬧”是一群人,包括患者方及其雇用的人,其中被患者方雇用并以此為生的人專指“職業醫鬧”。
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職業醫鬧”以打、砸、搶等極端的、暴力的非法手段對醫院進行索賠時,非暴力不合作的“醫鬧”方式開始悄然生長。“醫鬧”冷暴力的“冷”體現為隱形暴力而非顯性暴力;冷暴力中的“暴力”體現為強行脅迫醫療機構為一些不該也不想的事情。他們不鑒定、不起訴、不調解、不打砸醫院設施、不毆打威脅醫務人員、不設靈堂、不燒紙錢,只是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法:一直糾纏醫務人員并要求解決、穿著統一服裝在醫院走動并散布謠言、大批人員端著遺像在病房及醫院大門口靜坐、攔截車輛堵塞交通等。這種冷暴力索賠方式多數是由患方家屬自己采取的,社會出于對患者家屬的同情及對弱者的保護,往往偏向于支持患者家屬,使醫院處于被動地位。
“醫鬧”冷暴力行為的違法性分析
“醫鬧”冷暴力行為侵犯了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首先,侵犯了醫務人員的人身自由權。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在法律范圍內獨立行為不受他人干涉。“醫鬧”糾纏跟隨醫務人員的行為雖然沒有強行限制醫生的活動范圍,但是明顯在醫務人員心里形成了一種隱形脅迫,使得醫務人員的自由活動受到了影響。其次,侵犯了醫務人員的名譽權。在事實真相尚未查清之前,“醫鬧”分子便到處傳播醫務人員草菅人命、沒有醫德、醫死人不負責等言語,這明顯會破壞醫務人員的聲譽,嚴重侵害了醫務人員的名譽權。第三,侵犯了醫務人員的生活安寧權。一些“醫鬧”分子糾纏醫生,強行跟著醫務人員回家;一些“醫鬧”分子經常給醫務人員發威脅性短信,這些行為往往使得醫務人員及家屬的正常生活被打亂,生活安寧得不到保障。《侵權責任法》規定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妨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醫鬧”冷暴力行為侵犯了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首先,侵犯了醫療機構的名譽權。“醫鬧”分子既不鑒定也不起訴,在事實真相還未查清時就稱醫院醫死病人不負責任等;有的甚至通過網絡或媒體大肆對醫院進行言語抨TQVZuauPkip1VnX8WhFzDA==擊和歪曲宣傳。這些行為極大地侵害了醫療機構的名譽權,嚴重者還構成了誹謗罪。其次,侵犯了醫院的財產權。冷暴力行為雖然不像打、砸、搶等暴力行為一樣直接侵犯醫院的財產權,但是為了保障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醫院不得不額外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樣的結果就是對醫療機構財產權的侵犯。
“醫鬧”冷暴力行為侵犯了其他病人的合法權益。首先,侵犯了其他病人的休息權。休息權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更是病人最需要的權利。“醫鬧”分子不分時段地在病房糾纏醫生、靜坐示威,嚴重影響了其他病人的正常休息,侵犯了他們的休息權。其次,侵犯了其他病人的合理就醫權。病人到醫院就醫就應該享有獲得正常、合理醫療救治的權利。但由于醫院公共秩序受到擾亂、醫生受到無理糾纏,醫院很難為病人提供正常條件下的醫療就醫環境。所以,其他病人的合理就醫權受到了“醫鬧”冷暴力行為的侵害。
“醫鬧”冷暴力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人生而平等,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的這句名言指出人生活在社會契約之中,就必須遵守契約規則,才能最終實現人人平等。醫院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特殊公共場所。醫院的正常醫療秩序關系病人的生命安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擾亂醫院的正常秩序。“醫鬧”分子的冷暴力行為雖然不像暴力行為那樣明顯、直接,但也確實擾亂了醫院正常秩序,違背了大家共同制定的社會契約,違反了國家制定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應承擔刑事責任。
解決“醫鬧”分子冷暴力行為的法律對策
嚴格區分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加大對“醫鬧”分子的打擊力度。醫療糾紛屬于民事事件,由私法調整;“醫鬧事件”已經超出了私法范圍,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由公法調整。面對“醫鬧”分子的暴力行為,“我們的執法機關卻束手無策,或僅僅施以勸阻,并不能采取斷然制止措施,這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以上暴力行為的發展。”④面對“醫鬧”分子的冷暴力行為,公安機關通常都當作醫療糾紛進行處理,只是對其進行勸阻,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冷暴力行為的發展。醫院、公安機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嚴格區分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對于“醫鬧”要嚴厲打擊,絕不能因為“醫鬧”分子采取冷暴力的行為就認定為醫療糾紛從而對其放縱。
加強法律宣傳。從實際中發生的多起冷暴力“醫鬧”事件可以看出,使用冷暴力的“醫鬧”分子文化素質比較高,有一定的法律常識,比較冷靜,稍微能夠溝通。但他們對法律的了解只是皮毛,只知道打、砸、搶是違法的,不知道冷暴力行為同樣是違法的。所以,針對這些采用冷暴力的“醫鬧”分子要加大對他們的法律宣傳,告知其行為的違法性和他們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勸其采用正當的途徑解決醫療糾紛。
建立健全更公正、方便、為糾紛雙方都接受的合法處理途徑。現行處理醫療糾紛有三種途徑:和解、調解和訴訟。和解要么是被占絕對優勢的醫院所主導,要么是被采用各種暴力的“醫鬧”分子所主導,真正平等、公平地協商一致的情況很少。行政調解的主持者——衛生行政部門由于其作為第三方的獨立性問題受到質疑而往往被患方拒絕使用。所以,本應發揮較大作用的行政調解機制形同虛設。⑤在當今法官職業化的浪潮下,法官離開了醫療事故鑒定,就難以對醫療案件進行審理。所以,判決的公正性越來越受到醫患雙方的質疑。⑥可見,現行的解決醫療糾紛的三種途徑都不能達到好的效果。
建立更公正、方便的醫療糾紛處理途徑有以下幾點設想:一、為患者成立合法的社會組織,在醫療糾紛中幫助患者維護權益。該組織的性質與消費者協會相似,組織結構及運行模式均可參照消費者協會設立。二、建立獨立的第三方仲裁機構解決醫療糾紛。“該第三方仲裁機構獨立于衛生行政部門,由法學家、醫院醫生、法官等各方面人士組成,對醫療糾紛采取公正、公平的態度進行調解。”⑦這比衛生部門的行政調解更能保證結果的公平、正義性。三、建立并完善醫療意外保險制度和醫療責任保險制度。⑧保險公司對醫療事故和醫療意外進行擔保后將減輕醫患雙方的壓力,醫患矛盾也將得到緩解,“醫鬧”事件也將減少。(作者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注釋
①劉秋生,鐘旋,施祥等:“醫院處置與預防‘醫鬧’事件的應急機制探討”,《中國衛生法制》,2010年第1期。
②程俊:“醫鬧行為現狀分析與對策”,《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9第4期。
③劉逸紅,劉珍明:“惡性醫療糾紛13例統計分析”,《法律與醫學雜志》,2007第4期。
④劉曉燕:“關于‘職業醫鬧’現象的法律思考”,《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8年第11期。
⑤⑧劉曉燕:“解決醫療糾紛乘需第三方機制”,《法制與社會》,2009年9月(上)。
⑥趙銀仁,劉超:“淺析醫患糾紛的解決機制”,《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8年第2期。
⑦陳麗娜,鄧世雄:“‘醫鬧’事件的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法律與醫學雜志》,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