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作用體現在正反兩個方面。一方面,虛擬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資本集中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虛擬經濟的過度投機會扭曲消費行為,影響實體經濟的運行安全。因此,研究二者的關系,積極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正向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實體經濟與在其基礎上產生的虛擬經濟是現實經濟中并行的兩個經濟體系,它們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自由化以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作用體現在正反兩個方面。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其本身還存在諸多不健全和不穩定的因素。因此,研究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反作用,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積極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面積極作用
有利于促進資本集中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體現和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正是由于虛擬資本的高度流動性,尤其在現代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環境背景下,虛擬經濟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和方便快捷的交易支付。虛擬資本的流動引導社會資本由效益較低的企業、行業和地區流向效益較高的企業、行業和地區,進而帶動社會資源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持續的重組和再分配。從宏觀上看,虛擬經濟優化了經濟結構和促進了經濟增長。
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有助于擴大內需和增加就業機會。虛擬經濟通過其財富效應刺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拉動實體經濟增長。例如,股市上漲造成的財富效應能夠有效地擴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企業在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同時,對勞動力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從而帶動就業增加。此外,虛擬經濟的擴張,需要大量的金融等專業人才補給,促進了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的振興將進一步刺激內需,吸納一大批城市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
有助于實體經濟分散和重新配置風險,降低交易成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和風險投資市場是虛擬資本為風險配置發展起來的風險配置載體。它可以為大量的投資者分散風險,也可以提供具有各種不同風險等級的虛擬資本,把它們分配給對風險持不同偏好和不同感受程度的投資者。①
有助于解決實體經濟信息不明晰的問題,提高資本運營能力。虛擬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可以通過信息披露和金融創新,來處理由于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問題。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投資業績的優劣,可以通過資產價格的信息功能來判斷。虛擬資本的高速流動,加快了貨幣周轉、轉移和結算的速度,同時也提高了實體經濟部門內部的資本運營能力。②
有助于深化國企改革,推動企業制度創新。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資本市場支持著現代股份公司的創建和日常運轉。此外,虛擬經濟的發展還是企業制度創新的重要源泉。股份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主要形式,它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股權的分割、設置和交易,而這些都是現代虛擬經濟運行的重要范疇。
反面消極作用
過度投機危害實體經濟。在金融活動中,投機和投資都直接表現為金融工具的買賣行為。投機活動是一種必然的市場行為,隨處可見,然而一旦過度投機,勢必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一、扭曲資源配置,擠占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二、導致國民收入再分配不合理,拉大貧富差距。三、過度投機必然會滋生經濟泡沫。虛擬經濟運行的過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脫離實體經濟獨立發展,自行擴張,一旦其規模和發展速度大大超過實體經濟,就會使經濟泡沫的成分不斷增加。
扭曲消費行為,惡化國際收支狀況。當人們看到所持有的虛擬資產價格高漲,預期未來收入將大大增加,就會增加現期消費,若消費過度增加容易導致進口大幅增加,加之企業借貸成本居高不下,勞動力成本加大,會削弱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口大量增加的同時出口會受到抑制,這將導致該國經常項目的貿易失衡,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③
虛擬經濟過度發展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的運行秩序。虛擬資本發行過量、流通頻繁,加上杠桿的放大作用導致銀行信貸呆賬壞賬激增,使銀行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大大高于其實際價值而產生金融泡沫,進而會扭曲正常的信用關系,有可能引發債務危機。
由于自身的不穩定性和高流動性,虛擬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蔓延會嚴重威脅世界經濟安全,阻礙各國的經濟增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由于一些國家的經濟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像對沖基金這種虛擬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張可將外部的金融風險和危機傳導到一個國家的內部,引發該國的金融危機,并將危機傳播至其他國家。④
反作用的機制分析
投資效應。一、托賓q值的變動。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托賓在1969年提出了所謂的q值的概念,這個值是企業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與其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之比,它反映了股票價格與投資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企業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是不相等的,因此q值一般不等于1。那么q值的變動是如何影響實體經濟活動的呢?當股價上漲使得企業的市場價值高于其重置成本時,也就是q值升高至大于1時,此時增加資本的成本將小于資本收益貼現的市場價值,即企業購置新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資本就會低于企業的市場價值,企業進行投資有利可圖,于是擴大投資,產出增加,經濟繁榮起來。當股價下跌導致企業的市場價值低于其重置成本時,也就是說q值下降至小于1時,企業增加資本的成本會大于資本收益貼現的市場價值,也就是說企業投資者認為繼續投資會無利可圖,甚至會虧損,于是就不會購買新的投資品,投資不振,以致產出下降。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虛擬經濟可以通過股價的變動來改變企業的q值,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行為,最終作用于實體經濟。二、資產負債表效應,即通過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影響信貸水平。它指的是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動會影響到企業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從而對投資產生影響。若金融資產的票面價值大幅上漲會使得企業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好轉,如企業權益增加、負債比例降低等,企業方面的凈資產上升,增強了本企業的還款能力和信用度;銀行方面的不良資產狀況得到好轉,銀行也就會相應地放松對債務人的信貸約束,放貸意愿增強,企業籌資更加容易,籌資成本也大大降低。因此,金融資產價格上升最終導致銀行放款增多,企業籌資增加,投資更加活躍,進而推動實體經濟的增長。⑤
虛擬經濟對消費的作用。財富效應,也被稱為消費效應,指有價證券等資產價格的波動,導致資產持有者財富的變化,進而導致其消費的變化。最早提出此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庇古(Pigou),他指出貨幣余額的變動會使消費者的支出引起變動,財富是消費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然而,對于財富效應應該重新思考和認識。股市上漲時,人們似乎更多地關注自己賬面財富的增加,因為賬面財富的增加意味著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貨幣收入。此時投資者可能會出現兩種行為:其一,大部分投資者將虛擬資本的變現所得用于增加現期消費。而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去考慮其賬面財富的增加是否會有與之相對應的實體經濟部門產品的增加。若流向實體經濟領域的貨幣過多,而實體經濟本身的規模又沒有及時得到相應的擴張,這就可能有產生通貨膨脹的壓力。其二,由于投機心理的驅使,投資人將增加的賬面財富再投入到虛擬經濟領域,如再購買股票、債券等,也不會給實體經濟的增長帶來任何作用。因此,財富效應究竟有多大作用或其產生的條件問題,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股權變動效應。股權變動效應的作用途徑是投票機制。人們在股票市場上“用腳投票”,投資者認為某公司的股票有上漲的潛力,預期能夠獲益,便買進并持有該股票,反之就賣出。通過這種方式,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行為就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這是因為投資者的行為反映了社會公眾對該公司的經營業績的評價,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較多地體現在其發行的股票走勢上,進而反饋到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另外,由于大股東掌握著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權,他們通過用“手”投票來實現其權利,加之大股東自身條件的差異(如財富狀況、投資經驗、持股份額,風險偏好等方面)從而使得大股東在投資經營決策時有所不同,結果由于股份的變動而導致股東的變換,就必然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方向、經營規模等經營策略。通過股權的這種變動效應,可以看出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資源的配置作用。(作者單位:河南安陽師范學院)
注釋
①馬艷:“虛擬經濟新增長路徑初探”,《學術月刊》,2004年第8期。
②賴文燕:“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金融與經濟》,2009年第2期。
③鄧瑛:“論新經濟下虛擬經濟的階段發展與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