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保障公民信息獲取權利上,公共圖書館和政府信息公開有天然的聯(lián)系,它們的使命和目標是一致的。通過分析公共圖書館整合政府信息服務的社會功能和法律地位,以及公共圖書館整合政府信息的優(yōu)勢,從而為廣大民眾參政、議政開辟一條便捷有效的途徑,也利于政府及時接受公眾對政府信息的反饋,提升行政效能。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與政治參與意識逐漸提高,公民對政府信息的公開度與透明度也越來越關注,政府信息是否公開與公開程度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化進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公民對政府信息的準確、及時、有序、有效的開放要求更為迫切。北歐、北美等一些發(fā)達國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陸續(xù)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遲,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草案)出臺,同年11月,《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guī)定》正式頒布實施,其他地方政府也陸續(xù)將其納入立法程序,拉開了我國各地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制度實施的帷幕。
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以及規(guī)章授權和委托的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政府信息公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全體社會成員信息獲得權利的實現(xiàn),以及公民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的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法律等授權和委托的組織,公開的對象為社會中的個人和組織,公開的范圍為主體在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合法公開的所有信息,公開的方式有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
公共圖書館整合政府信息的社會功能與法律地位
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功能決定其整合政府信息的義務。《公共圖書館宣言》中對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功能是這樣概括的:“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尋求知識的渠道,為個人和社會群體進行終身教育、自主決策和文化發(fā)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宣言所稱的“自主決策”,就是指社會民主化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指公眾參政議政的能力。自主決策的前提是掌握足夠的知識和信息。《公共圖書館宣言》提出了12項圖書館核心使命,其中有兩項涉及政府信息公開:一是保證市民獲取各種“社區(qū)信息”,二是公共圖書館為地方企業(yè)、社團群體及廣大民眾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務”。顯然,上述的信息就包括政府信息。所以,在保障公民信息獲取權利上,公共圖書館和政府信息公開有天然的聯(lián)系,它們的使命和目標是一致的。因此,許多國家專門立法明確公共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職責,確立了公共圖書館在政府信息公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政府信息服務法律地位的確立。隨著我國政務公開舉措的不斷規(guī)范,2007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使得政府信息公開法律化、制度化,徹底打破了政府官員“暗箱操作,秘密行政”的局面,在建設公開透明的政府,保障公眾知情權、監(jiān)督權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彰顯了中國建立透明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決心。《條例》第16條中明確了圖書館作為公開的途徑和渠道:“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向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提供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由此,公共圖書館明確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法定場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得以擴大,服務領域和發(fā)展空間得以拓展。公共圖書館應抓住契機,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做好這項意義重大的工作。
公共圖書館整合政府信息的優(yōu)勢
公共圖書館的公益特性決定了向公民提供政府信息是其義不容辭的義務。公共圖書館是由各級人民政府投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公益性機構(gòu)。《公共圖書館宣言》中也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是地區(qū)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戶迅速提供各種知識和信息”。所以向公眾提供各類信息是圖書館固有的職責。加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明確規(guī)定,更是為圖書館增添了“天時”之利。圖書館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借助于法律的規(guī)范,開展切實可行的政府信息服務,在公眾中樹立起積極的社會形象,真正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中心的應有價值和社會地位。
公共圖書館擁有傳播政府信息的環(huán)境優(yōu)勢。公共圖書館一般都建在城市中心地段,交通相對方便,有的還作為區(qū)域的標志性建筑,公眾對其識別度高。而且圖書館環(huán)境優(yōu)雅,軟硬件配套齊全,加之各種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成為信息獲取與傳播的最佳場所,在空間、場地等方面占盡了“地利”的優(yōu)勢。
信息管理的科學與規(guī)范決定了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專業(yè)優(yōu)勢。圖書館具備信息組織與管理的豐富經(jīng)驗和先進手段,擁有信息素養(yǎng)高、服務意識濃的專業(yè)隊伍,對政府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儲和利用能夠駕輕就熟,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有助于政府信息的整合、排序,方便公眾獲取。另外,與其他信息機構(gòu)相比,圖書館具有數(shù)量龐大、相對固定、年齡不同、職業(yè)各異、信息素養(yǎng)較高、信息需求強烈的讀者群,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及時、高效發(fā)布與傳播,所以,公共圖書館是提供政府信息服務最重要的機構(gòu)之一。
公共圖書館具備承擔政府與公眾信息交流平臺和紐帶的優(yōu)勢。公共圖書館擁有大量的各種類型的讀者,相對于政府,圖書館更具親和力和聚合力,具備相當?shù)摹叭撕汀眱?yōu)勢。圖書館可以作為政府和公眾信息交流的平臺和紐帶,提供雙向服務,為廣大民眾參政、議政開辟一條便捷有效的途徑,同時利于政府及時接受公眾對政府信息的反饋,提升行政效能。
國際上有把圖書館和檔案機構(gòu)作為政府文獻托管機構(gòu)的做法,我國也可以借鑒這些經(jīng)驗,切實發(fā)揮圖書館的信息中心職能,承擔起既對公眾又對政府的雙重信息資源服務。
公共圖書館整合政府信息應注意的問題
明確界定“政府公開信息”的范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公布后,政府部門和公眾以及其他不同行業(yè)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理解并不一致,這種理解上的差異對公共圖書館的政府信息組織和政府信息服務有很大影響。由于政府信息公開還分為“主動公開”與“依申請的公開”,公共圖書館如何正確把握政府信息公開范圍還存在很大的討論空間。
構(gòu)建公共圖書館與政府之間良好的溝通渠道。目前,大部分行政機關都沒有與公共圖書館進行交流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信息渠道,許多政府管理者對圖書館社會信息中心的職能不夠重視,對圖書館在信息時代滿足公眾信息需求方面的核心作用認識不夠。公共圖書館應該主動與政府進行溝通,構(gòu)建兩者間良好的互動關系,以促進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成效。
拓展政府信息服務工作的內(nèi)容。政府信息公開服務除了提供公開信息給各類用戶,還包括利用圖書館的專業(yè)優(yōu)勢對政府信息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整理并形成知識產(chǎn)品提供給公眾。圖書館還應該積極參與政府信息目錄體系標準制定與編制。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還應該利用自身特長通過分類、匯編、知識挖掘等各種技術與方法對政府信息與其他相關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開展知識創(chuàng)新服務。
建立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評估指標體系。服務質(zhì)量的優(yōu)劣必須通過有效的評估來判定,通過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衡量圖書館開展政府信息服務的水平可以有效的促進服務質(zhì)量,提升服務層次。所以,基于公共圖書館自身的基礎條件以及外界環(huán)境條件,提煉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建立細化的指評估標體系,對公共圖書館政府信息服務進行精準的評價,是提升該服務的必要手段。
充分發(fā)揮圖書館間的資源共享優(yōu)勢。資源共建共享的科學策略同樣適用于政府信息的服務,每個圖書館可以基于自身優(yōu)勢承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