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8日,《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下簡稱總體預案)正式向社會公布實施。對于構建我國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中央進行了一系列詳細部署。總體預案要求:
對突發公共事件應及時進行信息發布,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特別重大或者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地區、各部門要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且須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相關消息。完善組織體系,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國務院是應急管理工作最高行政領導機構;國務院辦公廳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作為辦事機構;國務院各部門負責相關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領導轄區內的應急管理工作;同時要建立各類專業人才庫,必要時可成立專家組。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應急管理運行機制。突發公共事件有一個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應急管理也需要有相應的一套運行機制,進行全程管理。首先是預測和預警,其次是應急處置,最后是恢復與重建。對應急管理給予資源支持和保障。總體預案規定,有關部門必須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財力、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治安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民眾進行危機教育和應急訓練。總體預案明確規定,有關部門要積極進行預案的演練,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