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在社會教化、推動社會發展等方面存在著契合性。同時,現代科技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諸多挑戰,給傳統文化中的封閉性、中庸信條以及倫理中心原則帶來了沖擊。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文化模式,運用現代科技的成果,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現代科技傳統文化契合性
新的歷史條件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化新的內涵和活力。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之間的關系,充分認識和積極借助現代科技的優勢,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紐帶作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契合性
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共同的社會功能。任何一個國家,都在社會存在的多元文化中確立一種能夠占統治地位的主文化,并通過不斷發揮主文化的教化功能。現代科技也是這樣,人們發明的現代科技,只有被社會認同,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先進作用。而社會對現代科技的認同過程,也是現代科技發揮教化功能的過程。因此,現代科技和中國傳統文化在共同的社會教化功能上,體現著二者的契合性。中國傳統文化總起來說可以歸納為關于人的問題,是一種偏重于怎樣做人,形成人生價值觀的文化,人生價值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現代科技則是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促使人們去深化對社會、自然的認識,促進人生價值觀跟上時代發展。同時,通過現代科技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和滲透,使人們的時間觀念、勞動觀念、消費觀念、自我意識、家庭意識等也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體現了現代科技在人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的功能。這說明,在形成人生價值觀的功能方面,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也存在著契合性。
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著相同的促進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精神文化體系。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通過不同的表現形態,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對人們的思想行為起著影響和規范的作用,在客觀上推動了我國社會向著現代文明不斷發展。可以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長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當然,現代科技對中國社會發展同樣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這個層面上,它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將繼續發揮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不斷地吸收和容納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同樣,現代科技要在中國社會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也離不開已經深深植根于中國人民思想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現代科技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科學特性和創造活力。一方面,進入20世紀以來,現代科技對人類文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現代科技不但成為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和現代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現代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學精神,包括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態度、科學的價值觀念等,對人們現代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對中國傳統文化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條件下,賦予了嶄新的科學特性。另一方面,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具有新的創造活力的民族文化,既不守舊,又不封閉,既不教條,也不狹隘,是一種集開放性、多維性、創造性、辯證性為一體的嶄新文化,充分體現著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契合性。
現代科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挑戰
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在存在著契合性的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沖擊和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的封閉性受到了以開放性為特點的現代科技的沖擊。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始終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高度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為背景,以相對獨立的地理環境為條件。這種在特定的經濟基礎、政治背景和地理環境條件下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帶有明顯的封閉性特點。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文化開始在中國傳播,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開放性特點的中國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受到了這種現代文化沖擊的同時,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并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不斷揚棄,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現代科技與工業經濟和市場條件相適應,打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有著強烈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對仍然保留著一定封閉性的中國傳統文化,無疑帶來了一次新的沖擊,促使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吸收和容納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在新的條件下繼續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信條受到了現代科技條件下的競爭原則的沖擊。中庸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內容,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思想在中國人民的思想中有著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