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建設既面臨機遇又受到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只有對民族精神慎思明辨,理性思考,積極弘揚傳統的民族精神,并在新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民族精神,這樣,我們的民族精神才能既保留自己的民族本色,又能在全球化的巨變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精神文化全球化弘揚培育
在現代社會,支撐國家文明進步的因素,不僅在于有發達的經濟為基礎,有科學的制度為保障,還在于有一種巨大凝聚、感召的精神力量為后盾,這就是我們需要不斷探討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科學界定
民族精神究竟是什么?學術界大致有三種意見:一是認為民族精神是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粹思想、進步觀念、優秀文化,否定其中包含有消極的方面;二是認為民族精神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既包含積極進步的方面,也包含消極落后的方面;三是認為既然將民族精神作為研究的對象,就應把它看成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的精神形態,但作為宣傳和弘揚的內容則應把它當成是正面的東西。
綜合學界內的各種觀點,筆者對民族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歸納:
民族精神體現了民族性格的個性特征。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在發展中與生俱來的東西,反映著民族成員所具有的心理特點,其中蘊涵著民族精神,也規定著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受生活環境和背景的影響,各個民族在其發展的歷史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擁有自己特質的民族精神,如中華民族的和平中庸、法蘭西民族的浪漫多情、德意志民族的嚴謹思辨、俄羅斯民族的深沉悠長等。
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總體精神氣質。民族精神是對一個民族的精神信念、精神氣質的總體概括。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一個民族全部歷史的精神凝結,在極大的程度上表現了這個民族文化的全貌。如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它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人文精神、道德信仰和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等的總體性概括。
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主體精神。在民族發展歷史上,每個民族都曾擁有屬于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文化觀念、思想體系、倫理規范、思維方式等等。它們影響該民族發展進程的作用大小、持續時間長短等是不同的,只有那些起主導作用、處于主流地位的東西才可以稱之為民族精神。如在中國歷史上,既有主動、剛健有為的思想,也有主靜、自然無為的思想,但總的來說,前者處于主體地位。
民族精神是推動民族向前發展的正向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價值范疇,是一個民族繁衍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任何民族在其生存發展過程中總會形成兩個方面的文化力量,一種是能支撐這一民族頑強生存發展的正向力量,另一種是削弱民族團結進步、消極落后的反向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民族精神根源于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和內核,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換言之,能夠被稱之為民族精神的思想觀念并不僅僅因為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標志,更重要的在于它有滿足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引領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積極價值。
全球化背景下對民族精神的慎思明辨
今日,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民族精神,這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
用科學的態度對待民族精神。有一些人認為全球化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界限成為其顯著特征。因此,強調民族精神有逆歷史潮流之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