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本案的發生背景為1958年為完成國慶十周年獻禮,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定云南省委宣傳部組織拍攝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電影。原告趙繼康以及王公浦接受指派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五朵金花》,作品署名為季康、公浦。該劇本被拍攝成同名電影于1959年公映,,1983年被告曲靖卷煙廠以“五朵金花”為名向國家商標局申請香煙商標注冊,“五朵金花”牌香煙至今仍在生產、銷售,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嚴重歪曲了原告和王公浦創作《五朵金花》的原意,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基于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第一,確認被告將“五朵金花”作為其香煙商標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第二,確認被告的行為屬不正當競爭行為;第三,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二、法院判決
一審法院認為,電影文學劇本《五朵金花》的名稱不能單獨受我同著作權法保護。原因在于:其一,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作品。就本案而言,電影文學劇本《五朵金花》是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但僅就“五朵金花”四字而言,并不具備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應當具備的要素。首先,該詞組由一個數量詞“五朵”和一個名詞“金花”組成,不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其次,在云南,“金花”作為白族婦女的稱謂古已有之,并非原告獨創。“五朵金花”這一詞組的構成雖然有可能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意圖,但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是作品的內容,而非作者的思想。因此“五朵金花”這一詞組只有與作品內容一起共同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其二,“五朵金花”一詞并不構成《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實質或者核心部分。如果對其單獨給予著作權法保護,禁止他人使用“五朵金花”一詞,既有悖于社會公平理念,也不利于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其三,被告的行為既不損害原告的著作權,也不妨礙原告行使其著作權。無論從我國《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的著作權人的權利,還是從第46條、第47條列舉的著作權侵權行為表現形式審查,被告的行為都不損害原告基于劇本《五朵金花》享有的著作權中任何一項人身權或財產權,也不妨礙原告行使其著作權。綜上所述,被告的行為不違反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不構成著作權侵權。據此,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原告趙繼康的訴訟請求。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提出上訴。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院認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是作品。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故一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除具有獨創性外,還要能獨立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內容,使廣大受眾從中了解一定的訊息,不應當僅是文字的簡單相加。如果把是否具有獨創性作為判斷作品名稱是否享有著作權的唯一標準,勢必造成作品名稱有獨立于作品的著作權,即如果作品名稱具有獨創性,則作品名稱有一個獨立的著作權、正文又有一個著作權,那么基于同一部作品,相同的作者可以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著作權,這既不符合法律邏輯,也不符合法律規定。就本案而言,《五朵金花》劇本是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五朵金花”四字僅是該劇本的名稱,是該劇本的組成部分,讀者只有通過閱讀整部作品才能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個性及創作風格,離開了作品的具體內容,單純的作品名稱“五朵金花”因字數有限,不能囊括作品的獨創部分,不具備法律意義上的作品的要素,不具有作品屬性,不應受著作權法保護。在著作權法領域,不同作者基于各自的創作可以產生名稱相同但形式、內容不同的作品:在不同領域則產生性質不同的權利,不能適用著作權法調整,否則將會妨礙社會公共利益,與著作權法的立法原則和精神不符。最終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案件的法理評述
從一審、二審到申訴,經歷了劍拔弩張的爭斗、抗辯激烈的陳詞、破釜沉舟的申訴之后,雙方終于握手言和,一場跨越大洋兩岸的著作權之爭終于得到圓滿解決。經過多方努力,現今原被告雙方由對抗走向了握手言和。近日,77歲高齡的美籍華人趙繼康女士與云南省紅云煙草集團公司達成和解協議,由紅云煙草集團公司一次性以獎勵的方式補償趙繼康稅后人民幣40萬元;趙繼康向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撤回申訴。
圍繞著“五朵金花”展開的歷時7年之久的著作權糾紛終于塵埃落定,案件最終以和解的方式落下帷幕。時過境遷,孰是孰非亦逐漸為世人所淡忘。但是,此案留給我們的問題尚未能在法律的框架內得到完滿的解決。和解的結果同樣在昭示著本案被告擅自使用原告作品標題的行為是不妥的。
在本案中,第一、二審的判決完全相同,即認定被告的行為不構成侵權。但是,本案的判決確實值得商榷。本案的關鍵點為究竟被告將原告的作品標題作為商標加以注冊使用是否構成侵權。關于此點我國立法沒有具體規定,最終法院依據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于2001年12月25日作出了《關于文學作品名稱不宜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答復》做出判決。該答復認為作品名稱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取決于該名稱是否具有獨創性,如具有獨創性則應保護。可以這樣說,本案的焦點可以進一步細化為作品的標題是否應當受到著作權的保護。而此問題需要從兩個層面予以分析。首先,作品的標題是否屬于著作權的客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能夠進行下一層面的分析:否則,如果作品的標題根本不是著作權的客體,在此種情況之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不是適格的客體,何談侵犯其的問題。其次,認定使用作品標題的行為構成侵權,依據何在?
(一)作品標題保護的比較法研究
對于是否給作品標題提供保護以及提供何種形式的保護,不同國家的立法規定是不同的。有些國家的立法明確規定對作品的標題提供著作權法的保護;有些國家立法卻未對作品的標題提供著作權法的保護,保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規制。
為作品的標題提供最為周全保護的國家是法國。法國將作品的標題區分為具有獨創性與不具有獨創性分別進行保護。作品的標題只要具有獨創性,則同作品一樣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如果作品的標題不具有獨創性,則訴諸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保護。
其他一些國家雖然對作品標題保護不如法國立法提供的保護周到,但是在相關的立法中對作品標題同樣提供一定的保護。例如,意大利著作權法將仿冒他人作品標題的行為視為不公平競爭行為而予以禁止。美國的判例同樣不對作品的標題給予著作權法的保護,而是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標法等進行保護。美國的判例認為“一部文字作品的簡單標題不是版權保護的客體;雖然它可以在反不正當競爭、反侵占甚至在商標法的理論下受到保護”,而電影《星球大戰》的版權人訴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戰”計劃侵犯了其作品標題的版權而未能勝訴,原因就在于此。
由是觀之,不同國家對作品標題的保護持不同的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研習別國的立法規定,可以為我國的立法提供很好的借鑒意義。
(二)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標題的保護探討
1.作品的標題是著作權的客體。(1)作品標題的獨創性問題。作品標題具有獨創性應當從兩個角度加以理解。第一個角度,作品的標題本身具有獨創性。可以這樣講,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少,作品的標題一般比較短小,很難反映出一定的獨創性。在這種情況下,毋庸置疑,作品標題本身符合作品的特性,因此能夠作為著作權的客體,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另一個方面,作品標題作為作品內容的組成部分而具有獨創性。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是針對整個作品而言的,而不是針對某一個、某幾個字,某個詞或者某幾節、某幾段內容而言的。可以這樣說,單純的一個詞語、一句話、甚至一段話可能都不具有獨創性,而正是這些不具有獨創性的文字排列組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因此,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應當將作品全部作為一個整體予以評價,而不能將一個完整的作品割裂開來予以認定。標題作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其是否具有獨創性進行評價的時候,當然不得將其與作品予以分裂,而應當將其放到整個作品中予了以判斷。同樣道理,標題往往是一個或者幾個詞語,可能單就這些詞語本身而言,其并不具有獨創性,標題如果僅僅從其字面意義上講,絕大部分作品的標題都不具有獨創性,而標題的獨創性不是體現在其本身的字面含義,而是表現于和作品聯系起來所具有的特定含義。著作權法所稱的創作,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對于著作權法上的獨創性我們應當做廣義的理解,從無到有產生新的作品是創作,而“舊瓶裝新酒”將文字等賦予新的含義,雖然文字是早已經存在的,但是其含義發生了變化,擁有了新的含義,同樣是創作。雖然作為作品標題的詞語早已經存在,但是,正是其身份的不同——作為作品的標題,應當與作品一同予以評價,方具備了獨創性。作品的名稱是與作品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當提到作品的名稱,人們往往聯想到作品內容。換句話講,作品名稱與作品內容之間存在千絲萬縷、不得割裂的關系。作品的標題不論其本身是否具有獨創性,一旦與特定作品聯系在一起,即具有其特殊的含義。不論是文字作品、美術作品,還是電影作品等,只要是同一種形式的作品,即使其主題、思想是相同的,一般情況下,為相互之間的區別起見,其標題都是不同的,此類似于企業的名稱,不同的企業可能從事同一行業,但是卻使用不同的名稱。這同樣說明,標題一旦與特定的作品相聯系,即具有特定的含義。作品的名稱是與作品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本案中的“五朵金花”雖然僅僅是數詞、量詞與名詞的簡單疊加,但是他所反映的含義已經遠遠超出了“五朵金花”的字面含義,雖然“五朵”、“金花”等詞早已經存在,但是隨著《五朵金花》電影劇本的廣泛流傳,“五朵金花”已成為五個健康、美麗、活潑、向上、積極進取的白族婦女的專用名稱,“金化”也隨之由某一個百族婦女的名字成為了白族婦女的代稱。“五朵金花”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獨特的含義,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2)作品標題與作品的關系。著作權法對于一部作品的保護,是針對整個作品而言的,并非是作品的某個部分或者某幾個部分受到保護。著作權法對于作品的保護,包括作品其中的內容、人物對白、甚至人物形象等各個方面保護得十分周到。毋府置疑,作品都要有自己的標題,可以這樣講,標題是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鑒于此,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是包括標題在內的一部完整的作品。即使作品的名稱是非常普通的用語,不具備獨創性,也毫不例外是作品的一部分,應當受到保護。對于本案的“五朵金花”這一文字作品而言,著作權法所保護QK0luj/+tDC4u7AMjGAWuA==的是包括標題“五朵金花”在內的整個作品,而非除去題目之外的部分。而如果依照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于2000年12月25日作出了權司(2001)65號《關于文學作品名稱不宜受著作權法保護的答復》對作品標題進行保護,則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即對于有些作品而言,包括標題在內的全部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而對于有些作品而言,著作權保護的客體則為除去標題之外的部分。這樣的結果是,對于相同的作品法律的保護力度強弱不同,有厚此薄彼之嫌。
作者在進行作品創作的時候,都會賦予自己的作品一個妥當的名稱,不可能隨意地給自己的作品命名,,并且,作者賦予自己作品的標題都要考慮到與作品內容有一定的聯系,做到“名至實歸”(當然有些作者為制造噱頭,以求嘩眾取寵,會給自己的作品非常獨特的名稱,并且名稱與內容沒什么關聯,甚至是風牛馬不相及,此種情況例外),作品標題往往貫穿作品的始終,是整部作品的靈魂所在。作品的標題本身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并非意味著題目本身與作品內容相分離作為著作權的獨立客體。換句話說,并非是將題目與內容割裂開來,分別作為著作權的客體,著作權需要對作品標題與作品內容分別予以保護;而是將其作為整個作品的一部分,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如果將作品的名稱分離出去,單純保護作品的內容,則對于整個作品保護而言未免有保護不周全之嫌。而所謂不將標題本身作為著作權的客體,其含義為不將標題本身作為獨立于作品內容之外的一個單獨的客體予以保護,而不是對于作品的標題不加以保護。實際上,著作權法對于作品的保護是全方位,十分周到。毋庸置疑,對于作品的內容著作權法予以保護,而對于作品標題、人物對白,甚至人物形象等等皆加以保護。
2.認定使用作品標題的行為構成侵權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6條和第47條分別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其中第46條規定的是僅承擔民事責任的侵權方式;第47條規定的是不僅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尚需承擔刑事責任的侵權方式。從這兩條的規定來看,將作品標題作為商標加以注冊使用的確不在著作權法規定的具體的侵權行為之中,看似應當不屬于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但是,眾所周知,這兩條屬于列舉式立法,列舉式立法的優點在于具體、明晰,其最大的缺點在于存在掛一漏萬之嫌。為彌補此種不足,列舉式立法通常會在列舉之后,規定一個“兜底式”條款,第46條即采用了這種方式,具體規定了十種侵犯著作權之后,設置了一個兜底條款,即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這就說明列舉的前十種侵權情況不能完全涵蓋侵犯著作權的情形,需要有一個總括式的條款予以保障。而將作品標題作為商標加以注冊使用雖然不能包含在具體的十種侵權之中,但是,我們可以大膽地將其納入這一兜底條款之中。上文已述,作品的標題是著作權的客體,既然如此,當然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作品的標題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他人不得使用,擅自使用的行為顯然妨害了著作權人的利益,構成侵權。如果不將擅自將他人作品標題注冊為商標牟利的行為認定為侵權,則無形之中鼓勵此種行為的發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肆無忌憚地擅自利用他人的作品標題,而作為著作權人束手無策,只能聽之任之。此種放任態度,是對著作權人智力成果的不尊重,是與知識產權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本案的被告曲靖卷煙廠在使用“五朵金花”作為其商品的商標的時候,我們很難推斷出其生產的商品——香煙與“五朵金花”之間存在何種聯系。并且被告在訴訟過程中未能舉證證明。被告在未經原告許可的情況下,貿然使用原告作品的標題“五朵金花”,毋庸置疑,妨礙了原告權利的正當行使,因此。其行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
(三)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作品標題保護的探討
一部好的作品,會流傳千古,影響波及整個世界。因此,對于大眾而言,即使沒有拜讀過作品本身,也極有可能知道作品的名稱。正是因為作品的影響力之大,因此作品的標題會得到相應的關注,一些嗅覺靈敏的商家會將標題作為商標來使用、注冊。由于有些國家對作品標題沒有明文規定給予著作權保護,因此著作權人對他人擅自使用自己作品標題的行為只能是束手無策,任其行為自由發生。雖然對于擅自使用他人作品標題的行為在著作權法上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是,毋庸置疑,行為人擅自使用的行為實為法律所不容許的行為。既然著作權法不能夠提供周到的保護,則可以轉而訴諸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下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人將他人的作品標題用在自己的商品上,會使消費者產生一種錯覺——在商品與作品之間存在某種關聯性。行為人不正當地利用了作品在民眾心目中的影響力,一方面有“搭便車”之嫌,本案即為適例。作者筆下所刻畫的人物“五朵金花”象征著美好、純潔、善良、勤奮,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同,而使用“五朵金花”作為商標的商品,即天然地被賦予一種美的內涵,于無形之中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與認同。而本案的被告曲靖卷煙廠在使用“五朵金花”作為其商品的商標的時候,我們很難推斷出其生產的香煙與“五朵金花”之間存在何種聯系,并且被告在訴訟過程中未能舉證證明。被告為何僅僅將“五朵金花”作為商標,其完全可以將“一朵金花”、“二朵金花”“六朵金花”等作為商標,有鑒于此,被告的行為明顯是一種“搭便車”的行為。著作權人傾其心血,甚至是畢生的精力去完成一部作品,作品的標題是對作品最為凝煉、最為精準的概括。而行為人卻不費吹灰之力,徑直將作品的標題為我所用,實為欠妥。并且,行為人將標題作為商品的商標加以使用、注冊,使得自己的商品相對于其他人生產的同類產品而言,已然具備了先聲奪人之勢。行為人與其他人之間的商品競爭,不是以品質、服務等取勝,而是單純地依靠商標領先,對于其他人而言,同樣是一種有失公平的競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