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朱某系菜市公安分局警務室聘用的協警員。2006年至2010年間,朱某先后5次私自到本轄區派出所、刑警中隊辦理的4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家中,以其是承辦案件的民警能幫助犯罪嫌疑人減輕罪責、提供照顧為名,向犯罪嫌疑人家屬索要現金,共計得款4萬余元,全部用于自己開支。而實現朱某僅是協警人員,既未參與案件的辦理,也無法給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提供任何幫助
本案涉及爭議罪名為招搖撞騙罪和詐騙罪。
[速解]本文認為,朱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
首先,朱某的行為不應定性為招搖撞騙罪。招搖撞騙罪和球騙罪在利用虛假的事實,騙取被害人信任,達到犯罪的目的這一點上有相似之處,都有一個“騙”字。但是,兩罪有以下不同點:詐騙罪侵害的客體只能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而招搖撞騙罪所侵害的客體則主要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同時也有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兩罪直接侵害的具體對象也不同,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只是公私財物;而招搖撞騙罪侵犯的對象不僅是公私財物,還包括各利,非法利益,如騙取工作、政治待遇、政治榮譽等。冒充國家工作人員是招搖撞騙罪的重要特征,擔不是惟一的特征,倘若冒充了國家工作人員,而所騙取的主要是財物,且數額巨大時,就不能認定為招搖撞騙罪,而應認定為詐騙罪。本案中,朱某只是被聘用的臨時協警員,既不是國家正式公安人員,更不足“案件的承辦人”,他無偵查、預審的權力。朱某為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為目的,采取了冒充國家公安人員,虛構自己是“案件承辦人”,能“幫助罪犯減輕罪責”,使被害人上當受騙,“自愿”地交出錢財,而沒有招搖過市,到處炫耀自己,也沒有騙取錢財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其目的行為是騙取財物。
最后,朱某的行為符合詐騙罪構成的主客觀要件,朱某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被害人錢財的目的且有詐騙的故意,客觀方而虛構自己是“案件承辦人”、“能幫助罪犯減輕罪責”的事實,使被害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自愿”地交給被告人錢財,最終達到騙取他人財物,多次非法占有被害人錢財的目的。其行為表現完全符合詐騙罪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罪狀表述,因此應定性為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