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10年4月29日,某村因抽水灌溉需要架設供電線路,施工人員將梯子搭靠在南北方向水泥路西側的低壓電線桿上,被害人丁某(無電工資質)沿梯向上攀爬準備施工作業時,違反操作規程,未將腰間保險帶固定在電桿上,且保險帶又系上一根長繩墜至路面。此時靳某(男,26歲)等人分乘多輛摩托車駛經此處,橫在路面的繩子被絞入靳某無證駕駛的摩托車后輪。摩托車倒地的同時,將丁某從梯子上拽下摔傷,后經醫院搶救無效,丁某于2010年6月3日死亡。經法醫鑒定,丁某因“高墜致嚴重顱腦損傷繼發顱內感染”死亡。
本案爭議焦點,靳某的行為能否按照犯罪處理。
[速解]本文認為,本案應定性為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是指行為人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使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在意外事件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罪過,不認為是犯罪。意外事件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能預見的意外事件,另一種是不能抗拒的意外事件。所謂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對危害結果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意外事件對危害結果是不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換句話說,如果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則對危害結果構成疏忽大意過失。如果行為人對危害結果根本就不應當預見,那么對其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就屬于意外事件。疏忽大意過失沒有預見的原因,是行為人違反了注意義務,即疏忽、粗心造成的;不能預見的意外事件沒有預見的原因則是行為人主觀上缺乏預見的能力,客觀上缺乏預見的條件。
根據行為人的實際能力和具體案情,結合法律、職業等的要求來認真考察行為人有或沒有預見的具體原因,是區分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的關鍵。本案中,供電線路施工現場位于道路旁、也沒有設置警示標志、施工人員不具備相關資質、也沒有系好安全帶,且為了施工過程中方便向上拎提工具和材料,丁某居然還在安全帶上垂下一條長繩。但是,將這些不符合正常的施工規范、習慣與要求靳某騎摩托車匆匆路過的致丁某死亡結果之間發生聯系,顯然不切合實際。而現實生活中,發生摩托車碾過繩子并“恰巧”將繩子絞進車輪的情形概率極低、極其罕見,丁某等施工人員也沒想到繩子橫在路上會導致危險,否則肯定不會如此操作,靳某前頭的摩托車碾過繩子時也是“安全通過”的。這根繩子偏偏絞進了緊跟其后的靳某車輪中、并導致丁某死亡的后果,已超出了靳某的主觀認知和控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