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縣一級政權在我國機構設置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位置,縣委書記是縣域執政團隊的帶頭人,是推動縣域農村改革發展的第一責任人。縣委書記本應該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著想,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可目前在一些地方,縣委書記崗位已成了腐敗的“重災區”。李蔭奎就是其中輿型的一例。
李蔭李,河南省封丘縣原縣委書記,在擔任封丘縣縣長和縣委書記期間,主動上繳廉政賬戶資金639800元,以示清廉。不料,日后他卻被查出先后1575次非法收受142人給予的人民幣1276萬元、歐元8000元、美元8000元,創下了縣委書記受賄次數之最。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李蔭奎本人及其家庭成員名下卻并沒有什么錢。他究竟有何“理財之道”呢’
初顯端倪——900居民聯名舉報“毒工廠”
2008年9月,900多名居民代表在一封舉報信上聯名按下紅手印。部分居民代表開始逐級向封丘縣、新鄉市和河南省的環保、信訪部門舉報。這一事件立即得到重視。2008年12月,黃河化工廠被責令停止違法生產。
黃河化工廠,即河南省新鄉市黃河化工有限公司,與李蔭奎有著深厚的淵源。
黃河化工的前身是封丘縣化肥廠,化肥廠籌建于上世紀70年代,屬地方國營企業,主要生產尿素。化肥廠在上世紀80年代頗為紅火,但由于生產技術落后等問題,效益連年下降。1998年,化肥廠宣布破產。據當年的評估報告,化肥廠總資產達1億多元,負債總額2,7億多元。這個看似爛攤子的化肥廠卻引來許多企業老板的青睞,都表示愿意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出資收購。
2003年1月7日,在既沒有經過清算組討論,也沒有報請法院批準的情況下,時任縣長的李蔭奎就代表封丘縣人民政府,與河南省武陟縣騰飛煤炭公司法定代表人黃金慈簽訂了《封丘縣化肥廠整體資產出售合同書》。約定:黃金慈以300萬元的價格買斷封丘縣化肥廠的所有資產:封丘縣政府僅對出售資產監控5年。
表面上看,這份協議與其他的地方國有資產轉讓沒有太大區別,實質上卻區別很大。其他的國有企業改制,盡管有可能是零資產甚至負資產轉讓,但常常有附帶條件,比如承擔企業債務,解決職工就業、社會保險問題等。
而封丘縣政府整體出讓化肥廠,卻是通過表面的破產程序將所有債權人的債權賴掉后,將化肥廠1億多元的凈資產以3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黃金慈,相當于后者空手套得了上億元國有資產。
黃金慈承包化肥廠后,將其改建成如今的黃河化工。2004年,黃金慈接手黃河化工1年以后,黃河化工被當年的“環保專項行動”列為14家必須“停產整頓、停產治理、限期治理企業”中的一家。此后,黃河化工多次被列入“黑名單”。但有著老鄉李蔭奎的庇護,黃金慈屢屢化險為夷,黃河化T繼續生產。
2008年底,隨著黃河化工廠被責令停止生產,李蔭奎低價出售國有資產的行為也漸漸浮出水面。河南省紀委成立了專案調查組對其展開調查。2009年2月,剛任幾個月縣委書記的李蔭奎被“雙規”。
狡兔三窟
剛剛被“雙規”時,李蔭奎十分坦然:“你們查吧,家庭情況可以說明我的問題。礙于人情,我也收下了一些錢,但我都上繳廉政賬戶了。”此后,專案調查組調查發現,李蔭奎和其妻子、子女名下確實均無大額財產,而且李蔭奎確實在2003年至2008年12月上繳廉政賬戶資金共639800元。
案件調查陷入困境。
經過一番工作,封丘縣前任縣委書記趙建軍(2008年lO月任新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后因收受索要賄賂383萬余元、禮金482萬余元被“雙開”并移送司法機關),在交代自己犯罪事實的同時,也提供了李蔭奎的部分犯罪線索。
面對專案組調查人員,李蔭奎最終主動交代,在2002年中秋節至2009年春節期間,他先后共1575次收受140余人賄賂780萬元、禮金553.7萬元,貪污8.4萬元的犯罪事實。
收受了巨額賄賂,家庭名下卻無巨款,李蔭奎究竟如何“理財”?
原來,李蔭奎和妻子劉士珍在收受賄賂后輾轉反側,終于尋得“理財之道”:一邊將部分款項上繳廉政賬戶資金,一邊卻讓妻子四處找親戚朋友借身份證,用他人名義分散藏匿巨額贓款。即高調示廉、暗地摟錢,面子里子兩不耽誤。
根據李蔭奎的交代,省紀委專案組人員從劉士珍的妹妹劉士蘭處提取存單41份,股金證一份,總金額為人民幣193.2萬元、美元9015.23元、歐元2416.49元;從劉士珍的弟弟劉世慶處提取存單45份,股金證一份,總金額為4602098.73元,另提取現金人民幣22.96萬元、美元65000元和歐元8000元:從劉士珍的妹妹劉慧娟家中提取存單13份,總金額為125萬元;從劉士珍的表哥楊某的診所里提取存單10份,總金額為60萬元;劉士蘭丈夫李繼平主動向專案組人員交出存單14份,總金額120萬元,另上繳現金45萬元。而從李蔭奎家中僅提取現金5萬余元。
此案交由河南省洛陽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并公訴至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年5月7日,洛陽市巾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2002年中秋至2009年春節,被告人李蔭奎在擔任河南省封丘縣縣長、縣委書記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后1575次非法收受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直局長共142人給予的人民幣1276萬元、歐元8000元、美元8000元,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且受賄數額特別巨大。
鑒于李蔭奎有自首情節,并且退繳了絕大部分受賄贓款,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人李蔭奎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李蔭奎對一審判決不服,很快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案外回音
著名文豪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日前中國高官的倒臺都是相似,那就是權力尋租,以權謀私,最后貪得無厭被欲壑填埋。
貪官李蔭奎,一面肆無忌憚地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一面少量上繳廉政賬戶,貌似清廉,在官場上扮演了一個“政治兩面人”的角色。但其結果卻恰恰印證了《紅樓夢》中的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李蔭奎作為縣委書記負責整個封丘縣的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其權利所隱射的范圍涉及該縣的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毒工廠”事件只是將李蔭奎暴露的冰山一角,其坐擁該縣的政治經濟大權而相關的制衡機制形同虛設或者同流合污才是形成這座“冰山”的原因。
對于李蔭奎而言,關于領導干部廉潔的相關法律和規定基本上都沒起什么作用。類似廉政賬戶這樣的制度設計,甚至淪為其作秀的T臺。被寄予厚望的財產申報制度,也在李蔭奎的長袖善舞之下,形同虛設。李蔭奎的悲劇,也在于我們的監督有時多處于形式,人人喊監督,但怎么監督,誰去監督卻并不夠具體明確。李蔭奎涉及的受人請托是社會司空見慣的行為,如果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決策措施,有人、有制度對這個敏感問題同步監督,防微杜漸,那么李蔭奎怎能能得到這么巨額的貪腐之利,怎能創下如此尷尬的記錄?
本案再一次使我們看到強化列縣委書記崗位等敏感崗位的監管已成為當前反腐工作的重點。除了要加強對縣委書記的培訓和教育,提高縣委書記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發展意識和科學執政能力,還必須進一步完善機制、改革體制、創新制度,重點加強對縣委書記行使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認真落實選拔任用條例和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使縣委書記行使權力于法有據、公開透明、符合程序正義和社會正義。
涉案一千多萬,不是精確數值,二審最終認定的李蔭奎涉案金額也可能會出現變動,但是受賄次數之多卻是不爭的事實,龐大的受賄次數背后所隱藏的是龐大的行賄者,行賄者絕對不是一個聯合體,那么下一步的反腐之劍鋒向所至,已經明了,值得期待。
李蔭奎案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在于其“小步快跑”的同時積極申報財產,“青睞”廉政賬戶,“主動”上交小部分紅包禮金,其實是在使“障眼法”,布“迷魂陣”,通過這些“超常”的演技,誤導媒體,欺騙組織,蒙蔽群眾,使大家相信他是一個“非吾之所有,一毫也不取”、具有高風亮節的清廉公仆。貌似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貪官們這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招數,還真是管用,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們的神經,牽制了人們的視線,模糊了人們的判斷,增加了反腐倡廉的難度。
有句精彩的臺詞說得好:你可以在某些時間欺騙所有人,你也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某些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這是“鐵律”。這不,主動上繳廉政賬戶資金639800元的李蔭奎,并沒有因此載人“清官”史冊,相反,卻以1575次受賄記錄創下了縣委書記受賄次數之最,為“雙面貪官”隊伍再添了一個鮮活樣本,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也再次印證了魯訊先生的斷言:“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在權力的高位上高高在上時,領導干部一定要冷靜地環顧一下身邊的人和事,冷靜地“吾日三省吾身”。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清醒的大眾是不會被你們的“作秀”所蒙閉的,對一切腐敗分子,人民有的只是厭惡和唾棄!
但同時,我們也應對廉政帳戶制度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廉政帳戶制度始于浙江省寧波市,在原市委書記許運鴻等多名主要官員因腐敗被查處后,寧波市于2000年初在全國首先推出了廉政賬戶“581”(諧音我不要)。旨在讓有關人員通過上交其收受的“無法退回”或“不便退回”的現金、有價證券,促進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挽救瀕臨犯罪邊緣的黨員干部”。具體做法是: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干部收受的無法退回和不便退回的各種禮金,可到紀律檢查部門指定的銀行繳入專用賬戶,繳款后由銀行提供專用賬戶的“繳款回執”。繳款人在填寫“現金繳款單”時可以不署本人姓名和單位名稱。凡持有該賬戶“繳款回執”的,可視作主動拒禮拒賄。
廉政賬戶作為我國反腐倡廉的有力舉措,在實踐中確實發揮了相當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廉政賬戶是建立在官員的自覺基礎之上的,所以它也有自身的弱點和缺陷。我們常說“共產黨的干部絕大多數是好的和比較好的”,自覺將礙于情面而收下的錢物上繳廉政賬戶并不乏人,但是,倘若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形下,安然受賄,絕無自覺,廉政賬戶豈不空置了嗎?再倘若來個像李蔭奎那樣的“政治兩面人”,受大繳小,意思意思,廉政賬戶反倒成了反腐的“障眼法”。
反腐倡廉,主張官員的自律同然必要,自我約束不為貪瀆,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但光依憑官員的自覺意識來反腐是靠不住的。我們對西方的“原罪說”盡可有不同的解讀和各異的評判,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每個自然人的欲望與生俱來,人的欲望自有兩極走向:真善美的追求是一極,包括貪婪在內的欲望又是一極。一個人并不會因為當了官,其欲望就自然單極化發展了,就自然消弭了貪欲。卻很可能因為有了政治資本,常自以為高人一等,私欲膨脹。若位高權重,義缺失有力且有效的監督,那么,他的貪欲會如脫了韁的野馬,恣意無忌地擴張。因此,必須對其嚴格監督,死死看管、不讓他有肆無忌憚貪婪的可能。為避免像李蔭奎般“下有對策”的官員們,監督制度也應與時俱進!
愿這樣“精通”“理財之道”的官員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