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育人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環節?因為人是靠培養才能成為人才的,而且育人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培育過程。組織在不斷發展,即使同一崗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人才一旦缺少長期培育,就會造成人不能與組織的發展要求相匹配,不能與崗位需求相匹配。個人能力與工作要求不相適應,無法做好本職工作,那么即使善于用人的領導也無法發揮人的更多的創造性。所以,“育人”是使人成才的前提條件,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最重要環節。
我國在人力資源管理的育人環節上存在嚴重缺失的問題。
一方面,我國人力資源的狀況與實際需要存在很大的差異,職業化意識和職業化素養都比較欠缺,主要是歷史的原因。我國是一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的國家,在長期的小農經濟背景下,人們多是務農或自己做些小生意,職業意識沒有經過工業革命的催化,不管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與發達國家相比,普遍缺乏職業化意識。幾千年來農業經濟發展占據主導地位,國民經濟基礎薄弱,民眾普遍受教育的程度和具有的現代工業發展技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基本的職業素養及文化技能都很欠缺。民眾沒有經過良好的培育過程,就無法勝任當下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抓住“育人”這個關鍵環節,才能徹底解決我國人力資源量高質低的現狀。
另一方面,是由于對人力資源的育人環節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多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都把選人和用人看得非常重要,事實上人力資源管理并非這么簡單。選人只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開始,并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結果。
育人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政府與用人單位高度重視,不但要增強育人的意識,更重要的要掌握育人的方法。在育人方面,中國共產黨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早在革命戰爭時期,就曾把廣大的農民打造成為紀律嚴明的正規軍;也有很多骨干出身復雜,但由于黨組織緊抓教育、重視育人,通過不斷地教育、學習和實踐,不論出身、不論初始水平能力,把這些人都培養成了革命隊伍中的中流砥柱,使他們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為民族的解放與振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上的例子,體現了古人所說的“百年育人”的道理,也彰顯了育人這一環節在成就人才上的關鍵作用。
我國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各種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中,選到合適的人后,在育人環節上往往跟不上去。一是重視程度不夠,在培養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足。二是是缺少有經驗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在對人才培育的過程中方法不當,導致了培育效果不理想,或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些問題會直接導致人崗不匹配,從而導致組織效率低下。最終不僅組織利益沒能實現最大化,而且被選用的人也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既荒廢了才能,又得不到發展。要改變這些現狀,首先要高度重視人力資源育人環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而后要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采取科學的方法來育人。只有這兩方面抓好,才能徹底解決人力資源供應不足,以及人崗不匹配的問題。育人要有計劃,需要持續不斷的引導教育。人才得到持續、有效地培養,組織才會擁有而且不斷地擁有可用之人。
綜上所述,在各種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環節中,育人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國家要持續發展必須做好育人工作,企業要持續發展也離不開育人環節,家庭要發展同樣也要把育人作為頭等大事。沒有好的人才培育制度和培育方法,起點再高、基礎再好的人都不能成為人才,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