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比其他學校學生的自信心差,針對此,我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自信心;職業教育;名人效應;課程設置;考試
職業中學學生自信心差,來源是多方面的。在初中階段,老師們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努力學習,鼓勵學生上重點高中、普通高中,老師們認為只有上了重點高中、普通高中才有出息。而學生自身對于職業教育不理解,認為自己進入職業學校這一輩子就完了,永無出頭之日。上了職業中學就自認為是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所以他們處處感到不如別人,自卑常常困擾著他們,影響著他們的正常學習,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陰影,找回自信,重塑自我,就成為職業中學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講職教形勢,幫學生樹立自信
首先從大的方面進行分析,職業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世界經濟強國德國、日本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又迅速地崛起,得益于他們的職業教育,而我國要實現經濟的騰飛,職業教育也必不可少。我國有世界上尖端的科學技術,可看看現在大街上跑的“奔馳”“寶馬”“豐田”這些高級轎車;家里用的“西門子”“飛利浦”“松下”等高級電器有多少是我們國家生產的呢?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我們缺少先進的職業教育,缺少高級的技術工人,造成了科學技術轉化的短板。
其次,從小的方面進行分析,職業教育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實用型的技術人才,而現在實用型的技術人才正成為“香餑餑”“搶手貨”。有關部門通過對廣州、深圳等發達的城市進行調查,從中發現,高級技術工人的收入普遍高于碩士研究生。所以南方人把高級的技術工人稱為“藍領”,其地位可見一斑。
相信通過這樣的說教,學生們對職業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頭抬起來了,腰桿也挺直了,就再也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了。
二、利用名人效應,提升學生的自信
外國有許多名人,都是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靠自己的信心,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最后才成功的。我們可以多舉幾個這樣的例子,來提升學生們的自信心。
美國歷史上的一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曾經在23歲時失業了。為了生計,開辦企業,不到一年企業又倒閉,工廠的倒閉使他欠下了17年才還完的債務。競選州長失敗,競選議員失敗……一次次的失敗打擊,并沒有把他打垮,反而讓他愈挫愈奮,他堅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的。終于在他52歲時當選美國第16屆總統,成為一代偉人。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愛迪生、加拿大的前總理克雷蒂安等,他們無不是經歷了多次失敗,憑著自信,憑著自己的努力才成功的。他們堅信要成功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進,永不言棄。正所謂“成大事者,不在于能力之大小,而在于他能堅持多久”。
三、調整課程設置,讓學生學出自信
對于考入職業高中的學生,成績都不是特別好,個別的還屬于學困生,如果課程設置和普通高中一樣,可能會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習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樂于學習,在開始階段適當地降低課程設置的難度,重點是基礎知識的學習,是與初中知識的銜接,使他們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當他們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以后,再漸漸地增加難度,慢慢地向縱深發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后也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這就像盤山公路一樣,別看距離長,可是平坦,在輕松、愉快中也能達到希望的頂峰。
四、關愛表揚學生,幫學生鞏固自信
每一個人,都渴望受到別人的重視,渴望別人的理解,渴望別人的關懷。職業高中的學生,尤其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往往是不被關注的荒原,所以他們的渴望更強。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走近他們,給他們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溫情,用我們愛的甘泉滋潤他們心中的荒原。用欣賞的眼光(有時還可以借助于“放大鏡”)來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進行肯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覺得他們不是被老師遺忘的學生,讓他們找回自尊、找回自信。等到他們有了進步以后,要進行及時的表揚。表揚的及時、恰當,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教師已經發現了,他們會更加勤奮,更加努力地表現在各個方面。通過教師的表揚,使學生的自信心一點點地增強,一點點地累積,學習的勁頭會越來越足,工作干勁也越來越大。
五、花樣百出的考試形式,使學生們考出自信
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每次考試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家長回家要問成績,老師考完試后要公布成績,每一次都使他們如芒在背,都涔涔汗流。所以他們怕考試、怕公布成績,考試成了他們心中的一個痛。
我們可以改變對學生學習的考察形式,采用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可以用操作性的實踐活動來“以做代考”;可以用寫文章的形式來“以文代考”;可以用口頭作文來“以說代考”;當然也可以用常規的形式進行做試卷考試等。采用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自己說了算,使考試在輕松、愉快中進行,通過考試考出笑臉,考出自信。
相信采用以上幾種方法,用不了太久,你就會發現學生個個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微笑著迎接一個個朝陽。
(滄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