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加強學法指導。
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主要表現在:(1)學習懶散,不肯動腦;(2)不訂計劃,慣性運轉;(3)忽視預習,坐等上課,寄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不會聽課,有的只顧記筆記;有的則一字不記,只顧聽講;有的學生只當聽老師講故事時來精神等;(5)死記硬背,機械模仿;(6)不懂不問,一知半解;(7)不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對那些偏、難、怪題感興趣,好高騖遠,影響基礎學習;(8)不重總結,輕視復習。本文就以上問題,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開始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要提高自我調控的能力,特別是適應教師教學的能力
因為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后,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鮮明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從適應教師的教法出發,立足于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三、要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并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總是跟著感覺走或依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四、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皩W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該精雕細刻,什么地方可一帶而過,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
五、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將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系題設與結論,前后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梁,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六、要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
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大部分同學只注重做法,而忽視運算,不去認真演算書寫,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導致很多題目都是“會而不對,對而不全”,數學成績難以提高。
七、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并規范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只有以本為本,夯實基礎,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八、要養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解完題目之后,要養成不失時機地回顧下述問題: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分析聯想探索出解題途徑的;使問題獲得解決的關鍵是什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通過解題后的回顧與反思,就有利于發現解題的關鍵所在,并從中提煉出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視了對它的挖掘,解題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題后,要積極進行反思,思解題思路和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思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的總結,養成善于進行自我反思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遠,駕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九、要養成糾錯訂正的習慣,提高自我評判能力
要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質,對做錯的題要反復琢磨,尋找錯因,進行更正,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少問題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迎刃而解,從而提高自我評判的能力。
十、要養成勤學善思的習慣,提高創新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于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注重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不滿足于現成的思路和結論,善于從多側面、多方位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勇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徹明悟。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無問題狀態,就說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
十一、要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高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上課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每學完一節一章后,要按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歸納總結,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這也是再認識的過程,對進一步深化知識積累資料、靈活應用知識、提高概括能力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十二、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提高理解力
為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師補充內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筆記,一旦遺忘,無從復習鞏固,何況學生在做筆記和整理過程中,自己參與教學活動,加強了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要注意的是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盤照抄,顧此失彼,影響聽課效果。
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ɡ_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