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中職英語教師亟需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夯實學生英語基礎,加強語言重組能力訓練。
關鍵詞:職專英語;教學策略
一、夯實英語基礎,適當增減課內外知識,講究方法
語音、詞匯和語法是英語語言的基本要素,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新帶舊,從舊到新”的原則,適當補充與現行教材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主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
1. 扎實詞匯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多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單詞的拼讀規則,利用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掌握單詞的拼寫形式。在教學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統一與結合,使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對應的形聯系起來,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對應的一定的音聯系起來,通過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一類詞的音、形模式聯系。教學中還可多啟發學生利用詞形變化規則;利用構詞法中的同根詞、前綴詞、后綴詞和合成詞規則;利用同義詞、反義詞、同音異義異形詞等歸納對比記憶單詞,以擴大和積累詞匯量。
2. 加強朗讀和背誦
學習英語的兩種重要方法是朗讀和背誦。中職生語法知識薄弱,句子結構散亂,語感差,教學中讓學生朗讀可以加深對語音、語調、語感和語速的領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背誦也可以鞏固詞匯、積累詞組、句型、精彩句子或段落,對提高讀、寫能力也有很好的作用。
3. 輔以合適的課外讀物
學生僅僅從課堂教學和教科書中獲取知識,遠遠不能滿足英語這門工具性基礎學科的要求。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可能有扎實的知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人愛好,幫助他們挑選簡易英語讀物,題材應廣泛,可以是寓言、幽默小品、史地常識、科普文章等。
二、引導科學的學習方法
目前職專生英語閱讀能力差,學校英語課時相對較少,因此在教學中學習的有效性尤顯重要。在培養閱讀方法和技巧時,要牢記“授之以漁”的古話,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
1. 成組視讀
為了加快速度,要避免逐字閱讀,訓練學生能一眼同時看到三個詞甚至更多,減少目光停留的次數。
2. 尋讀
用眼掃視,以最快的速度從一篇文章中找到所需的細節,如查找人名、地名、某事發生的時間等。
3. 略讀
很快地閱讀、迅速發現文中的主題句或重要句(key sentence),抓住文章的梗概。
4. 利用標題、導語、插圖等進行預測
訓練學生預估所讀文章的有關內容,會明顯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 要求學生課上做筆記
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記一些語言點、語法點以便課后復習或及時詢問,也可以避免學生上課走神,提高聽課效果。經驗證明,課上做筆記的學生回想當時講過內容的概率是不做筆記的學生的7倍,做筆記的學生比不記筆記的學生成績要好得多。
2. 引導學生勤查字典
查字典可以讓學生改掉不懂就依賴老師的不良習慣,改變學生滿足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學習狀態,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此,要讓學生把每天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中遇到的生詞在當天復習時查閱字典,弄清單詞的音、形、義、性等。
3. 堅持“四先、四后”習慣
明確要求學生堅持做到“先預習,后聽講”“先聽懂,后記筆記”“先理解,后記憶”“先復習,后做作業”的學習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
四、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1. 引導學生從思想上端正學習態度
學校應時常開展與形勢趨向緊密聯系的教育活動。如責任意識教育、理想目標教育和學習目的教育。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或實習實踐或邀請英語專家開展英語講座等,在訪問和實習實踐中增長知識、增強技能,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尚有不足,真正從思想上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 充分利用電教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縮短學生與認知材料之間的距離。為此,我在教學生認知單詞和課文前都要精心設計課件,把抽象的語言、單調的詞匯形象化。例如,學習《Eating Out》一文時,我把多種有關的菜樣放大在屏幕上,鼓勵學生大膽說單詞、講句子。這樣學生覺得很有趣,課堂氣氛也很熱烈。
3. 增加教學手段
教師應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進行教學,自制課件或采用他人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為提高職專生學習興趣還須進行一些教學手段的改革,可采取以下兩個措施:
一是做游戲或小型競賽,調動學習興趣。學生都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競爭意識非常激烈。將競爭機制引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看動畫片,學唱英語歌曲,寓教于樂。比如,給學生放映諸如《加菲貓》等令人捧腹大笑的動畫片,很受學生歡迎,或者是為學生放映一些世界名著大片,諸如《Titanic》等,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學生英語能力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五、注意培養知識重組能力
外語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外語教學過程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培養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為此教師應努力做到“活教材、活教法”,課堂應緊扣教材內容,把握教學要求和目的,不能拘泥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層次和側重點進行教學,避免“滿堂灌”,多為學生提供時間和機會練習。可以讓學生就教材內容互相對話交流,體驗英語。
學生進行對話演練、角色表演,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促進知識重組能力的提高,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講究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策略是中職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并深入研究的一項課題。它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充分吸收教材的知識營養,加速語言技能的習得和運用,并培養獲取知識的樂趣,能使學生較快地從學習的“消極興趣”轉向“積極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更新,不斷根據學生研究適應學生的教學策略,才能創造出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氛圍和條件,并使之日臻完善。
(建平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