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來自比較貧困的家庭,和城市學生相比,參加活動少,甚至連接受美術課學習的機會都很少,陳舊的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培養多向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所以優化教學法在美術課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山區學校;優化教學方法;學校素質教育
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的中學美術教育由于不參加中考,仍然處于被冷落的地位,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十分薄弱的環節,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培養多向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就此現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將優化教學法應用在山區美術教學中。
一、認清山區學校美術教育的現狀
(1)人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專業藝術教育的眼光和要求來看待美術教育,因而往往使美術教育的發展偏離了原來的方向。重視美術尖子人才,忽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等。
(2)“非升考科目”觀念強。自教育考試制度產生以來,似乎一切教育最終、最直接的評價結果都是要通過考試來體現。社會、家長和學校對教學成績過度關注而產生“高山壓頂之勢”的心理負擔。而對美術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缺乏正確的理解,必然產生對美術教學工作的懈怠。
(3)社會觀念影響。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整體,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少了什么樣的人都是不可以的,然而,大家都認為美術課不重要,美術課的時間被其他考試科目占用,美術教師只求一身輕松,“懈怠”心理自然產生了。
(4)農村初中缺乏藝術展示平臺,導致學生對美術概念的認識不足或“消化不良”,難以激發興趣。
二、美術課如何實現優化教學
優化教學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
(一)上好“欣賞·評述”課
作為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四大學習領域之一,同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欣賞·評述”在保持好原有“欣賞”部分學科特色的基礎上,突出了評述行為作為美術欣賞活動有機組成部分的價值。筆者試著從如何在美術欣賞課創設有效地教學藝術這一方面作淺薄地分析。
(1)突顯審美性。“欣賞”不單指觀賞美術作品時心情愉悅,更深入的意思應該是通曉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在的含義。需要指出的是,美術欣賞不能在孤立隔離的狀態下進行,而必須在一種互動和交流的情境里進行,不同的文化與背景形成不同的審美觀,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
(2)找準評述點。“評述”是指對作品的特點、質量、意義的全面評價。這就是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應該給予的評價是全方位、立體、綜合式的,即包括作品形式語言的特點,作品隱含的意義(包括美術史、社會文化關系、作者個性特點等)。但與以往相區別的仍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探究學習,“欣賞”是“評述”的基礎,“評述”一定要為“欣賞”服務,這可以理解為兩者之間的關系。
(3)體現自主性。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漠然不知所措是欣賞課中經常遭遇到的尷尬局面,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由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信息的優化選擇為主。讓學生表述對作品的初步感覺;接著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刻觀察作品,從色調、韻美、思想等方面給學生加上作品的情緒。必要時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體現創新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指出:“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因為想象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上好“設計·應用”課
美術設計課,內容繁多,形式多樣。授課時,教師應運用精練的語言,結合欣賞來講述概念、原理、法則,直觀演示方法,引導設計思維,指導操作。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1)技能訓練課,包括創作、寫生、臨摹、手工制作等。此類課其基本結構程序是:直觀感受——綜合分析——示范講解——師生合作——指導訓練。
(2)創作課,是要求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間接感受到的東西,通過某種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想,進行藝術創造的體驗。
(三)上好工藝制作課
選好一個教材內容,是上好工藝制作課的前提條件。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氛圍中來,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增強。
(四)上好創作課
美術創作課,它包括繪畫創作課、圖案創作課、立體造型創作課等,而繪畫創作課,在美術創作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細分成各種不同側重的創作課,它在實施美育、開發智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繪畫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農村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用優化教學法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投入到課堂氛圍中來,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增強,以便為國家培養出構建新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通渭縣馬營鎮澗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