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的發展給博物館從事第一線宣教工作的講解員提供的社交機會、社交方式、社交內容越來越豐富。我們究竟以何等標準來談及職業新禮?作為觀眾最直接面對的、接觸最多的、享受其文化服務最多的講解員來說,在陳列展覽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道德感化、行為示范和啟發觀眾思考力等諸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教育職能。新時期的講解員不僅是教育者、咨詢者、服務者、管理者,更是博物館的“形象使者”。她們不但要有人體的外表美,更要有心靈的內在美。一名高素質的講解員,除了具備廣博的業務知識、熱情大方的工作態度、生動熟練的講解技巧、身體健康、五官端正、體型標準、吐字清楚、聲音洪亮外,更應多掌握一些本專業的禮儀知識,不斷提升思想、業務、基本素質,把自己打造成博物館名副其實的形象使者。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形象;新禮;禁忌
一、談講解員形象禮儀要求
所謂禮儀,就是人們用于表現尊重的多種規范的、可操作的具體形式,“禮”的含義是尊重,“禮”的要求是每個人都要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社會。
博物館講解員的形象禮儀,通常是指社會公眾、社會輿論對講解員的基本印象與總體評價尺度。即博物館講解員自身教養與個人素質的著裝、儀容、裝飾、舉止、語言等各方面的具體觀察與評價。講解員形象的根本,在于強化自身修養。只有內強素質,才能外塑形象。博物館講解員理想的外在形象,應該是端莊得體,干練精明,樸素大方,溫文爾雅。
(一)講解員上崗儀容與化妝的要求
在工作時,講解員必須進行適當化妝,從而維護所在博物館的形象,表達對各界觀眾的尊重,注意身份,儀容要做到自然、協調、美觀。化妝以少為佳,以淡為宜,切勿濃妝艷抹,切勿素面迎客。化妝要做到與服飾、皮膚、年齡、環境等相協調。力求做到端莊、穩重、高雅的化妝風格。男講解員應養成每天修面剃須的好習慣。
儀容、化妝的禁忌:講解員化妝不得體,在公眾場合化妝或補妝,妝容怪、異、奇。
(二)講解員上崗頭發的要求
頭發,往往是被他人首先關注的地方。因此,講解員修飾自己的儀容,就必須從“頭”做起,頭發始終應是干干凈凈、整整齊齊、長短適度,發型也應當簡單大方。并且應與本人的自身條件和所在博物館的工作性質相適應。
頭發的禁忌:滿頭汗嗖,油味、異味,蓬頭垢面等。
(三)講解員微笑和眼神的要求
1. 微笑
微笑是交際活動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價值的面部表情。無論是接待觀眾還是在辦公室,只要你不吝嗇微笑,往往就能左右逢源、順心如意。這是因為,微笑表現著自己友善、謙恭、渴望友誼的美好的感情因素,是向他人發射出的理解、寬容、信任的信號。有人把微笑稱為一種有效的“交際世界語”,這是十分恰當的。除了在極少數的悲傷或肅穆的場合外,在其他任何場合微笑都是交際時的一種適宜的表情。與人初次見面,面露微笑,就好像具有一種磁力,使人頓生好感;見到老朋友,點頭微笑,打個招呼,會使人感到你不忘舊情,是個重禮儀的人;講解人員自然地面帶微笑,則會給觀眾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微笑的作用雖然很大,但不能濫用,必須注意以下三方面:(1)微笑要做到真誠,即是發自內心的;(2)微笑要做到甜美;(3)微笑要有尺度,即熱情有度。
微笑的禁忌:在接待中突然哈哈大笑,表情過于夸張,令客人莫名其妙地笑。
2. 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目光是面部表情的第一要素,一雙眼睛能傳出喜、怒、哀、樂不同的情感。講解員在講解接待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目光,使其在不同的觀眾面前表達出不同的意義。在長輩面前,目光應略為向下,以示恭敬謙虛;對待觀眾,目光則溫和親切,以示自己的愛心;在朋友面前,目光應是熱情洋溢,以示自己的友好。
講解接待中眼神運用的八種方法:(1)前視法;(2)環視法;(3)側視法;(4)點視法;(5)虛視法;(6)閉目法;(7)仰視法;(8)俯視法。
眼神的禁忌:使用鄙夷或不屑的眼神。
因為這常會深深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是一種無禮的表現。除了情人之外,對異性肆無忌憚地長時間的凝視,也會令對方極為反感。
(四)講解員上崗手部和手勢的要求
1. 手部
在工作中,講解員的手部“承擔”著握手、交換名片、指示展品、文物等職責。其雙手總是處于醒目之處。因此,講解員要細心愛護自己的雙手,要以干凈、衛生、雅觀為其要義。
手部的禁忌:上崗時涂抹紅、黑、藍等怪異的指甲油,指甲修飾不得當。
2. 手勢
講解員在使用手勢時應該盡量做到指示清晰準確,手勢的幅度應該盡量小且不要影響到觀眾的視線,使用手勢的次數也應當減少到最少。手勢應當是:伸直并攏的手指,掌心向上,腕關節伸直,指尖與手臂形成一條直線。若是掌心向下如此運用,將是極其不禮貌的,只在教育別人時才會使用。手勢太多,通常會給人覺得有些不夠穩重,有些故作姿態。亂用手勢,既有可能讓人產生反感,也有可能給別人留下裝腔作勢、沒有涵養的印象。
手勢的禁忌:應用不規范,多次應用,亂用。
(五)講解員崗上站、坐、走的要求
1. 站姿
站姿就是人們站立的姿勢。講解員站立之時,應當是挺拔而莊重,既身體站直腰部挺直,挺胸而收腹,雙腿并攏,雙腳微分,雙手交叉于身前,雙肩平直,雙目平視,頭部保持端正,好像你的頭頂被一根繩索懸吊似的。身體重心向上,給人以精神振奮之感。
站姿的禁忌:不挺拔,不立腰,不向上。
2. 坐姿
講解員坐姿應當以端莊、文雅、得體、大方為基點。坐姿和站姿一樣,也是人們的基本舉止。正確優雅的坐姿能體現一個人的禮儀修養。基本要求是:做到穩重、靜態、直挺、端正。坐時雙手放在膝蓋上或沙發的扶手上,也可以雙手疊或相握,兩腿并攏或交叉,女士可以雙腿并攏或交叉斜向一側,男士可以平踏地上,雙膝可稍微分開。
坐姿的禁忌:爭先,坐滿,亂動,叉腿,亂伸。
3. 行走
講解員走姿看上去應顯得瀟灑、穩健、文雅、持重,具體來講,行進的步伐應當保持相對穩定;步伐不宜過大或過小;不宜東張西望;腰部要放松,上身要挺拔,腿部要伸直;雙腿的距離不要過大,不要走成八字步。行走的基本要求:行走安靜、行走穩定、行走合禮。
行走的禁忌:駝背,聳肩,塌胸,松髖,彎膝,左右擺晃。
(六)講解員上崗的舉止要求
舉止,是指人們的儀姿、儀態、神色、表情和動作。它以小見大地體現著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通過它可以洞察每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變化和活動,它一向被看做為人類“第二語言”。作為一名講解員,無論在日常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要使自己的舉止得體,以高素質的舉止展現自己的禮儀形象。孔子說過“非禮務動”的嚴格要求。講解員工作中舉止有以下九方面要求:
1. 行止自如
自然最美,自然有如行云流水,行止自如,是舉止的首要要求。不矯揉造作,不局促呆板,不裝腔作勢,就是自然。微笑發自內心,不強做歡顏,不滿臉堆笑。舉止自如,才顯示出真成和樸實。
2. 沉著穩健
穩重是由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所決定的。穩重就是處世和待人接物沉著穩健,泰然自若。辦事時有條不紊,精明強干,而不是毛手毛腳,丟三落四;交談時娓娓而談,而不是手舞足蹈,喜怒無常。
3. 適應場合
博物館講解人員的舉止,代表單位的對外形象,有時甚至是代表國家、民族、地區的形象,要有很強的角色意識,一舉一動,必須符合身份,沉穩大方。
4. 文明禮貌
舉止要體現文明禮貌,遵守公共秩序,講究公共衛生。別人談話時,安心聽講,尊重他人。不作一些不雅的動作,注意公共場合的禁忌。優待女性,主動給女士讓座,讓道。站立、下蹲、就座時不叉開雙腿。
5. 動作合規
舉止動作必須有規則。各方面要依照行業內所制定的規則“按章辦事”,盡量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合乎規矩,有列可依,而不能另搞一套。
6. 美觀動人
舉止動作必須美觀,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使自己的舉止動作看起來好看,而且具有美感。
7. 大方瀟灑
舉止動作必須大方,要瀟灑、大氣,不要小里小氣,顯得拘束,給人以不夠開放、眼界不高、沒見過世面的感覺。
8. 尊重對方
舉止動作必須敬人,不管情緒有何變化都不準盯視或斜視自己的交往觀眾,不準用自己的右手的食指反復指向對方的身體。
9. 具有品位
這是舉止的最高境界。舉止優雅是精神境界、文化品位、道德修養的綜合體現。除了掌握一般的舉止禮儀外,需要加強自身修養和實踐的磨煉。
舉止禁忌:當眾嚼口香糖,當眾挖鼻孔或掏耳朵,在公共場合抖腿,隨手亂扔垃圾,大聲清喉嚨或吐痰,當眾打哈欠,公共場合吃零食,生病時去公共場合,在別人面前脫鞋。
(七)講解員上崗的著裝要求
講解員的著裝不僅反映著一個人的個性、文化素養和審美品位,在公眾場合下,他代表著一個博物館的整體對外形象。
(1)男女講解員著裝不求華麗、鮮艷,衣著的色彩應選擇同類色組合,這種組合,能夠產生和諧統一的整體美感。外衣最好選用深色西裝,全身服裝顏色搭配應遵循不超過三種顏色的原則。有條件的博物館應統一著裝。
(2)男講解員西裝應有兩件套和三件套之分,穿著時必須整潔、筆挺。在正式場合不可脫下外衣。按照國際慣例,西裝里面不加毛背心或毛衣,在我國最多只能加一件“V”字領的毛衣,以保持西裝的線條美。襯衫的領子要挺闊,不可有污垢、油漬。襯衫的下擺要擺在褲腰里,系好領扣和袖子口;襯衫領口和袖口要長于西服上裝領口和袖口1~2厘米,以顯示穿著的層次;襯衫里面的內衣領口和袖口不能外露。系領帶時領結要飽滿,與襯衣領口吻合要緊;領帶的長度以系好后大箭頭垂到皮帶扣處為標準;西裝穿著系紐扣時,領帶夾夾在襯衫的第二粒和第三粒紐扣間為宜;西裝敞開穿著時,領帶夾夾在襯衫的第三粒和第四粒紐扣間為好。鞋子最好為黑色,穿著時應注意鞋子的保潔和完好。襪子應選擇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襪子。
(3)女講解員著裝可根據不同展覽主題而各有不同,或莊重典雅,或鮮艷明快,衣著色彩搭配的原則應以同類色組合為佳,盡量選擇上下統一顏色的職業女裝,短裙一定要長及膝下3厘米左右處。
講解員著裝要遵循以下四個基本點:應時、應境、應己、應制。
著裝禁忌:臟,亂,破,露,透,短,緊,艷,異。
二、談講解員接待禮儀要求
講解員的接待工作是常見的禮儀性公務活動。日常的講解接待及迎來送往工作既平常瑣碎,又嚴謹重要。它涉及面甚廣,受到各界觀眾、各級領導的廣泛重視。稍不注意,就會破壞博物館的整體公眾形象,甚至會影響雙方的友好往來。因此不能疏忽大意,必須符合禮儀規范。
(一)迎、送要求
迎送禮儀是最能體現講解人員禮儀水準的活動,也是最能檢驗講解人員禮儀工作是否到位、文明素質是否優秀的基本形式。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客人到來之前,講解員要確定迎賓時間,確定迎賓地點,確定來賓身份,穿戴整潔等候在門外,見面時一般按中國禮節行握手禮,或者點頭以示歡迎同時還可說“您好”“歡迎您來參觀”等問候和歡迎語。
(2)講解階段:致歡迎詞,注意對象感和選詞,根據參觀計劃控制節奏和行程。幫助老幼,注意行走前后。
(3)送別是整個講解接待工作中最后要完成的內容。接待完畢一般送賓客至門口,準備好紀念品,握手告別,有禮貌地說“再見”“歡迎您再來”等。然后肅立一旁,待客人坐入汽車,目送再見,之后填寫接待大事記、講評總結。
迎、送禁忌:時間不詳,地點不清,身份不準,宗教不明。
(二)稱呼的使用
稱呼,是在人與人交往中使用的稱謂和呼語,是表達人的不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講解接待工作中,選擇正確的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和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系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因此對它不能疏忽大意,掉以輕心。正確使用稱呼的六種方法:
(1)在講解接待中,要顧及主從關系。稱呼人的順序,一般為先上后下,先長后幼,先女后男。
(2)對某些情況比較特殊的人,如生理缺陷的人,應絕對避免使用帶有刺激的或輕蔑的字眼兒。
(3)考慮稱呼的使用范圍,應避免不恰當的稱呼語。
(4)根據自己的角色和現實位置,采取不同的稱呼。有時環境不同、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同,對某一個人的稱呼就不同。
(5)注意稱呼的時代特色,應摒棄那些帶有封建色彩的稱呼。
(6)稱呼時要加重語氣,認真、緩慢、清楚地說出稱呼語,稱呼完了要停頓片刻,然后再談你要說的事兒,這樣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部長”“經理”“主任”“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等。
稱呼禁忌:過時的稱呼,不通行的稱呼,不當的行業稱呼,庸俗低級的稱呼。
(三)介紹、引見的要求
在講解接待工作中,正確使用介紹、引見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且有助于對自己進行必要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宣傳,有助于在工作中消除誤會,減少麻煩。
1. 自我介紹
在工作場合,講解員需要主動趨前介紹自己給對方,這是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的禮儀要求:儀態大方,表情親切,選準機會,把握分寸,掌握基本程序,內容要準確、恰當。
2. 引見他人
講解員在介紹他人時,通常是為彼此不認識的雙方相互進行引見,或把一個人引見給其他人的一種介紹方式。在講解接待中,講解員無論介紹哪一方,都應手勢動作文雅,手心朝左上,四指并攏,拇指張開,胳膊略向外伸,指向被介紹的一方,并向另一方點頭微笑,上體前傾15°,手臂與身體約50°~60°。在介紹一方時,應微笑著用自己的視線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引導過來。態度熱情友好,語言清新明快。
3. 引見的順序
(1)將男士介紹給女士;(2)將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3)將職位低者介紹給職位高者;(4)將客人介紹給主人;(5)將晚到者介紹給早到者;(6)將未婚者介紹給已婚者。
介紹、引見的禁忌:介紹、引見對方時,東張西望,用不雅的文字,亂用手勢,冷落他人,做傲慢無禮的動作,當眾饒舌。
(四)握手的要求
講解接待工作中,常常需要握手。通過手與手的相握,可以讓兩個陌生人更親近,原來不相識的人,會因握手而成為友好的交往伙伴。握手看似簡單,卻有著復雜的禮儀規則,表達著豐富的交際信息。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達出對對方不同的禮遇與態度,顯現出交往雙方的個性,不同的握手方式,會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1. 握手的時機
歡迎與道別時,祝賀與感謝時,高興與問候時,理解與慰問時。
2. 伸手的次序
年長者與年幼者握手,應由年長者首先伸出手來;長輩與晚輩握手,應由長輩者首先伸出手來;老師與學生握手,應由老師首先伸出手來;女士與男士握手,應由女士首先伸出手來;已婚者與未婚者握手,應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來;上級與下級握手,應由上級首先伸出手來;職位、身份高者與職位、身份低者握手,應由職位、身份高者首先伸出手來。
3. 握手的方式
神態專注,姿勢自然,手位適當,力度適中,時間適度。
4. 不宜握手的情況
對方手里拿著較重的東西;對方忙著別的事,如打電話、用餐、與他人交談等;當自己的手不干凈時,應亮出手掌向對方示意聲明,并表示歉意。
握手的禁忌:拒絕他人的握手,用力過猛,交叉握手,戴手套握手,握手時東張西望,無力毫無感情的“死魚式”握手等。
(五)陪同、引導要求
在講解接待時,對觀眾所到之處,如展廳、洗手間、休息廳等,都要給以指引,轉彎有變化的地方,要打手勢示意,并告訴“請這邊來”“請上樓”“請一直往前走”等。進出門一般讓客人先走(導引時例外),出于尊重保護婦女的習俗,在有人帶路時,應讓女士在前面,無人帶路時讓女士走在后面。對觀眾提出的各種問題應一一禮貌科學地給予回答,而不應信口開河。
陪同、引導的禁忌:使用不規范的動作和不恰當的表情,如拍打、吆喝、指手畫腳、交頭接耳、評頭論足、打哈欠、伸懶腰、做怪相,陪同時問及年齡及工資收入情況等。
(六)遞物、送物要求
講解員遞送茶水或物品一般用托盤,雙手遞送,并輕輕放穩在客人面前或手中,倒茶水時不宜過滿,一般占杯子的2/3即可,客人如果坐的時間較長,中間可添1~2次茶水,添水時要把杯蓋倒置并將杯子拿到離開客人之處,以免倒水時濺到客人身上或流在桌子上,并注意茶壺蓋子。若倒水時流在桌子上,說聲“對不起”,并立即取毛巾擦干。請客人留言,事先準備好毛筆、鋼筆兩種以上供客人選用,并準備兩種書寫材料,寫完毛筆字后,最好遞上衛生的濕毛巾讓客人擦手,并對留言表示感謝。送物或紀念品時,應面帶微笑、目光熱情、雙手敬上。
遞物、送物的禁忌:慌里慌張,打碎物品。
贈送禮品,除選擇本館紀念品及當地特產外,勿選擇貴重禮品,避免有行賄之嫌和使受禮者心中不安。
(七)席位排法及用餐舉止要求
講解員參加重大接待宴請時,按照國內習慣,在安排席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以主人為中心,以右為上。以靠主人位置遠近來體現主次。即主人的右手位置是最主要位置。
(2)把主賓安排在顯要位置。按照國際慣例,主賓常安排在主人右邊。
(3)夫人一般不相鄰而坐。我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一般都以主人為中心,將主賓夫婦分別安排在右邊和左邊。
(4)主賓雙方人員應穿插安排。如遇特殊情況,某人因故未能出席,而座次已事先安排好,此時應靈活調整。
用餐舉止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入席后在眾目睽睽之下補裝或梳理頭發,尤其在進餐過程中寬衣解帶、挽袖口、松領帶是不禮貌的。勸酒讓菜、用公筷或落實到口頭上即可。
(2)用餐前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膝蓋上,注意筷子和刀叉的使用方法,閉嘴咀嚼、不出聲,不打噴嚏,不能抑制時立即轉頭,入口的食物不能出口,除非魚刺等。盡量少談話,注意食物外濺(注意:口中有食物時,勿張嘴說話,手上持有刀叉或同席客人尚在咀嚼食物時,避免向其問話。別人問話時,正好自己的口中有食物,可等食物下咽后再回話)。
(3)牙簽與調味品的使用:一般不要使用牙簽,不得不使用時去洗手間,或避開別人視線,速戰速決。借用同桌客人調味品時,請旁邊人幫忙傳遞,傳遞時用右手記得擦手。
餐具使用的禁忌:用筷子敲打餐具,把筷子插在飯碗中,餐具失手掉落、自己去撿,不請服務員補上。
(4)意外事件的處理:在進餐過程中,可能遇到意外事件,只要懂得禮儀規范,就能從容而大方地處理。
①吃到腐敗食物:切莫吞入,宜將食物小心迅速地放置盤緣,不可嘔吐任何東西到餐巾上。
②食物嗆喉:可大口喝水沖下,或用餐巾掩著嘴咳嗽一下把食物咳出。若需較長時間咳嗽時,可表示歉意并離開座位。
③打噴嚏,咳嗽,打哈欠,擦鼻涕:用餐時應該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有必要時用手帕或餐巾紙掩嘴、鼻處理。
④不慎失落或打破餐具:保持鎮靜,不驚動他人,等服務員上來協助。記住,無論如何都不要撿起落掉的餐具,擦干凈之后再繼續使用。
⑤不慎將果醬、食物濺潑在桌上:如不慎將果醬、食物濺潑在桌上,要立即用叉匙或刀收起,若造成小污塊,應用餐巾蘸水輕擦,并向主人道歉(注意:如果鄰座或服務員因為不慎將酒水、湯水灑在自己身上,弄臟了衣服,應主動微笑著向對方說聲“沒關系”,隨后自己動手去擦干。)
⑥忍不住想吸煙:在公共交際場合,不要吸煙。忍不住再去吸煙室或休息廳解決。
(5)接待中的飲酒。
①姿勢要正確;②酒量要適宜;③勸酒要適度;④拒酒要得體。
(八)使用移動電話要求
移動電話已成為現代社會社交中最普通的一種溝通形式。在講解工作中,使用移動電話時,也需要按禮儀要求進行,自覺自愿地做到知禮、守禮、待人以禮,從而維護自己的電話形象。
(1)通電話時間:在講解接待中,應關機或處于靜音狀態,而且不要接打電話。
(2)打電話的語言:語言文明,態度文明,舉止文明。
(3)接聽電話:別讓對方等,自動報上姓名,談話時嘴里勿含食物,勿長時間占用公用電話,掛斷電話要適時。
(4)代人接聽電話:要以禮相待,要尊重隱私,要做好筆錄,要及時傳達。
三、談講解員的心理健康與形體之美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既沒有身體上的缺陷和疾病,又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就是平常講的“身心健康”,它包括了軀體和精神兩方面的內容。從儀表美的角度來看,軀體的健康,如體重的得當、身體勻稱、眼睛明亮、牙齒清潔、頭發有光澤、肌肉、皮膚富有彈性等,是儀表美的基本要求。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使人強健有力、精神煥發、機智敏捷、靈巧活潑、落落大方,才能充分體現人的自然美。同時,一個人又必須具有精神上的健康,精力充沛,心胸開闊,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任務,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才能充分展示出其內在美和外在美,展示出其儀表美的魅力。可見,健康是形體美的基礎。
1. 形體美的基本標準
經過古今中外許多美學家、藝術家、健美行家長期研究,大約歸納為以下十條:
(1)骨骼發育正常,關節不顯得粗大凸出。
(2)肌肉發達均勻,皮下脂肪適當。
(3)五官端莊,與頭部配合協調。
(4)雙肩對稱,男性要求寬闊,女性要求圓潤。
(5)脊柱正視垂直,側視曲度正常。
(6)胸部隆起,男性正面與反面看上去略呈V形;女性乳部豐滿而不下垂。
(7)腰細而結實,微呈圓柱形,腹部扁平,男性有腹肌壘塊隱顯。
(8)臂部圓滿適度,富有彈性。
(9)腿部要長,大腿線條柔和,小腿腓部突出,足弓要高,腳位要正。
(10)雙手視性別而定,男性的手以渾厚有力為宜,女性的手以纖細結實為宜。
上述條件是人體的常態,如果缺乏這種常態,就談不上形體美了,從勞動美學觀點看,人們更傾向于欣賞和追求健康的美,富有活力或生命感的美。
2. 講解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徑
人在心理學意義上的健康情況有三種不同的水平:健康、正常和病態。心理學意義上的健康,包含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含義,健康人是優秀的人,而不僅僅是“沒有病”的正常人。健康人滿懷愛慕、向往和期待感情,他們的行為也主要是建設性、創造性的行為,而不是攻擊性、破壞性的行為。健康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他們對自己的生命力、愛的能力和創造的能力都有充足的信心,所以是生活的強者。健康人以“我是強者,你是強者”的態度為人處世。這里所說的“是強者”含有“應該是強者”和“能夠成為強者”的意思。健康人希望能與別人建立一種“強者與強者”的關系,他們認為只有這種“強者與強者”的關系才是最正常的人際關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以下途徑:
(1)要認識自我,接納自我。一個人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我都會使人失去可能的成功機會。一個人不能接納自我,就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有勇氣實現自我,還可能出現不珍惜自己的“自踐”傾向以致自暴自棄。
(2)要明確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本質上是為了追求幸福,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敬業精神。
(3)要形成相對穩定獨立的自我價值觀。必須讓“成人自我”超越其他兩個自我(“兒童自我”即避眼前之苦,具有沖動性、感情用事的特點;“家長自我”即儲存著家長和其他權威人士給予的言教和身教的信息,具有服從權威和隨俗的特點;“成人自我”儲存著一個人經過自己思考而悟出的道理)。
(4)要形成穩定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穩定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要在人際交往中遵循“雙勝原則”,抱著“我是強者,你也是強者”的人生態度,同時要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關懷和愛護別人。不在背后議論同事的隱私,不可小肚雞腸,耿耿于懷,要做到謙恭、禮貌、稱贊。
孔子常言“不學禮,無以立”,又言“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在不斷發展的博物館事業中,講解員掌握職業新禮,可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工作中,有德才能高尚,講禮方算文明。職業新禮講究尊重,強調溝通,重視認知,力求互動。得法地運用職業新禮,不僅會令自己易于被他人所接受,與他人合作暢快,更易于提升博物館的公眾形象,使自己成為新時期博物館名副其實的“形象使者”。
(作者系鴉片戰爭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