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和生存,學會適應和創造。
關鍵詞:學生工作;目標管理;學生素質
隨著以知識為核心增長點,以智力型無形資產取代物資型有形資產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教育工作必須進一步解決好兩大重要問題,一是適應,二是提高。即教育要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全面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歸根結底,就是要通過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和生存,學會適應和創造。實踐證明:實行學生工作目標管理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學生工作系統化、目標化管理體制
學生工作是學校的一項系統工程,每一項學生管理制度的改革都必須遵循系統原理,配置進行。因此,必須確立“以德育為首,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培養“四有新人”的學生工作方針和目標,適應人才供求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加強素質教育,建立健全齊抓共管,“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管理機制,全面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通過“三育人實現三自我”。
(1)從管理機制上變松散型管理為集約型管理。破除以往學生工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管理模式,建立全校學生工作系統管理,目標量化考核,逐級分工負責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目標體系與自下而上的監控體系,配套實施制度。逐級分類制定集思想教育、專業教育、行政管理、后勤服務為一體的學生工作崗位目標管理制度。各相關科室、班主任、學生會直至班委會、團支部分別與學校領導或主管部門層層簽訂崗位目標職責書,自上而下分級分工負責,指標層層分解,任務層層落實。為保證系統管理,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管理工作專題研究,民主決策工作高度和達標評估,及時溝通信息,研究對策。形成全校上下“學生人人管,人人管學生”的集約型學生工作格局。
(2)從政策導向上創造優良的學生工作環境。為確保“三育人”真正落到實處,必須把學生工作列入教學、管理、后勤等有關職能部門的職責進行考核、評估,定期進行量化考核。在這方面,我校明確規定,專任教師任現職期間,必須擔任2年以上班主任,方有資格晉升職稱。而且,班主任的選聘實行“個人申請競選、學生科考察、校長聘任(鑒定班主任崗位目標責任書)、業務培訓”上崗制。對上崗后不能認真履行崗位目標職責或工作不得力者,一個月實行誡勉,連續兩個月的隨時解聘下崗。從而有效地調動了教職員工的“三育人”積極性,專任教師競爭上崗當班主任,爭先創優蔚然成風。
(3)從管理內容、方式上化達標管理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者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發揮受教育者的先天條件,按照社會及個人的發展需要,通過實踐鍛煉,全面和諧地培養其自然素質和社會素質的教育。換言之是身體素質教育、政治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鑒于此,工作中,必須把素質教育滲透到達標管理中去,使學生從一言一行達標的細微“量變”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全面發展的“質變”飛躍。
二、目標管理的實施,促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實踐表明,學生工作的目標管理,促進了我校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優良的校風的形成。主要表現在:
(1)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通過加強以目標管理為依托的整體素質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倫理道德素質、文明素質等顯著提高。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創文明標兵、創四有隊伍、創先進集體”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開展得扎實深入,利用節日、寒暑假、星期天參加“三下鄉”(科技、文化、衛生)、青年志愿者活動成了多數學生的自覺行動。
(2)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校興我榮,校衰我恥”不僅是一句行動口號,而且成了多數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行為準則。現在故意損壞公物的沒有了,關心學校、節約水電、愛惜資源、愛護花草樹木、自覺維護公共設施的多了。對校園公共設施、衛生區實行分區責任目標管理。愛校節能,直接為學校創造了巨額經濟效益。為學校建設獻力,逐步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3)學生“三自我”能力提高了。例如,學生自己組織升國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自發組織青年志愿活動、宣傳咨詢活動;自發申報、承諾“創無違紀班級”“兩操”(早操、課間操)免檢班級、自辦英語角、廣播站、學生社團、創建特色班級、文明班集體,爭當文明標兵、三好學生等。既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務能力,又增強了學生主體意識。
(4)學生自治意識增強了。“守紀光榮、違紀可恥”“向不文明行為告別”成了廣大同學的共識,遵章守紀、團結互助、爭先創優蔚然成風。因此,我校學生打架斗毆現象減少了,校內吸煙、喝酒現象杜絕了,無故不參加集體活動的沒有了,談戀愛、考試作弊現象基本消除了。出現了學生工作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普通班、高職班一個樣,在校班級與實習班級一個樣的良好局面和良性運行態勢。
(5)目標量化管理把“思想品德”這個概括性的抽象名詞,具體化為可操作的行為規范化,使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更加明確、具體,增強了對學生的約束力和鼓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奮發、上進的心理素質。
三、瞄準“四點”,注重素質養成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重在加強目標管理。目標管理操作中,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四點,善于加強學生素質的養成訓練。
(1)找準著力點。及時了解、掌握學生思想脈搏,從知、情、意、信、行幾個環節中選準切入點、遵循“接近性”原理,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堅持“嚴字當頭、愛在其中、細貫始終”的原則,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目標,時刻洞察學生的心理變化,有的放矢地引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施教。
(2)抓住關鍵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素質的循序養成,從“勤、儉、誠、信、義”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人格訓導”。通過對學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做人誠實、學業扎實、工作踏實、生活樸實、身體結實”的求實作風和務實精神,使管理目標內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
(3)把握結合點。教育學生把管理目標與個人發展需要結合起來,他律與自律結合起來,正確引導學生用內化了的社會行為準則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規范和自我調控。注意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重視學生的自查與互查,使學生變被動服從為主動參與管理,既鼓勵學生積極上進,又避免學生片面追求量化得分。
(4)占領制高點。管理目標的確立應體現黨在新時期的教育方針、立足“三個面向”、培育“四有”新人。組織達標過程中,要注意構建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發揮主體的積極性;完善機制,利用多種教育方式的互補性;引入競爭機制,增強學生的進取心;建立約束機制,促進嚴格自律的自覺性;強化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激勵性。
總之,學生工作的目標管理,是加強素質教育的有力舉措,效果顯著,但在具體操作中,有些方面很難定量評價。因此,這一方法尚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完善,使之更加系統、規范、科學。
(鄭州工業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