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而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構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學習;講究策略
根據新課程改革精神,抓住新教材的活性,確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尋求一種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式,于是我就認真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用心思考,理論聯系實際,構建“自主探究,發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樹立新理念,扮演新角色
教師的課堂教學行動,是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主流,在新課改形勢下,教師的角色必須隨之發生轉變,我認為教師要用新的理念去支配教學行動,首先要實現三個轉變:第一,師生關系的轉變。因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尊重學生、尊重有過失的學生、尊重有缺陷的學生,與學生處在同一平臺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愛的傳播者,是學生心靈的溝通者,這樣才能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新型師生關系。第二,教學和課程關系上的轉變。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對人才的需求有了不同的衡量標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而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課程與教學又是緊密聯系的,新課改要求教師是教學的研究者、開發者、建設者和促進者,倡導民主、開發、科學,這樣能有效的拓展教學空間。第三,教學方法上的轉變。新課程突出了幫助、啟發、引導的功能,幫助學生反思、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心理、維護積極性,學會恰當應用相關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造達到水乳交融,使學生的個性和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二、學習新課程,構建新模式
從“課改”研究中深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在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中得到培養和發展,遵循“發展”的原則,“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結構為:
宗旨是“自主發現,問題中學”,研究“自主探究,發展學習”的教學規律,探詢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發展學習的教學策略。遵循“獨立性原則”,運用學生的個性,自己選擇探究方向與探究方法;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始終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親身經歷;遵循“全體性原則”,激勵和尊重學生新穎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想象。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按照實施原則把課堂教學模式展開,運用“目標分層、施教分層、評價分層”的策略,使各類學生都能看到進步的火花,嘗到成功的喜悅。
三、鏈接新程序,講究新策略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念的產物。理念更新,模式換代,模式更新,理念轉化,二者是相繼發展,相互依存的。正因為二者的相互聯系,所以在新理念的作用下形成了“自主探究,發展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六步”教學程序。
“自主探究,發展學習”的課堂模式包含的六步教學程序突出了主動參與、發展個性、體驗過程、情感教學、合作學習;突出了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師生角色等的轉變;突出師生交流、平等互助、成果共享的新型師生關系;突出了授人以“道”、授人以“法”、授人以“漁”的有效方法。對這種整體鏈接,平臺交往的優化組合,如果堅持下去,一定會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問題。所以作為教師,要去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創新,結合區域實際,結合教學實踐,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用教師“導”的技巧手段拉動學生“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教師要做“點火者”,盡可能多的發現課堂教學中的“點火處”,喚起學生“想點火、敢點火”的欲望。要讓師生教與學的合理組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讓這種靈感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使學生達到“學林探路貴涉遠,無人深處有奇觀”的境界。如果把教師、學生、教材鏈接到一個平臺,互助學習、互動交流、互相服務,那么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定會在“自主探究,發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阜寧縣新溝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