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作為教學的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做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發現規律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以實現多方面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激發學習興趣,實現四大轉變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課堂教學結構中,要注重導入激趣這一環節,以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體驗。具體可以采用音樂渲染、古詩熏陶、師生對話、直奔主題等教學方法,使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一種新奇、一種學習的沖動,讓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富有激情與想象,從而自然地激發學生深入了解文本的興趣,以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與高效。
只有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才能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從而使課堂呈現出四大轉變:變“教師為本”為“學生為本”,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引導者;變“師道尊嚴”為“和諧、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師生在教與學中共同感悟、共同體驗;變“被動接受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變“知識傳授”為目的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質”為目的,對學生做出動態的、發展性的評價。
二、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維
課堂提問是教師運用的最廣泛的一種語言技能,然而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現狀卻存在著隨意式提問、懲罰式提問等情況,嚴重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率。我在教學實踐中針對語文課堂問題的設計進行反思,深刻認識到,如果課堂問題設計得當,提問講究技巧,不僅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教師及時獲取教與學的反饋信息,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快教學進程,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能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不能培養學生概括、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一節課里,教師設計一兩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可以帶動整篇文章的閱讀,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關鍵問題的設計要著眼于整體的帶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品讀,著眼于引導學生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問題的設置要能起到一問抵多問的效果,用精、少、實、活的提問將學生吸引進課文,激發學生研討的熱情,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三、營造課堂氛圍,還學生以課堂
我們的學生是一群充滿活力的兒童,他們的人生經歷不豐富,生活的圈子狹窄,有時文章中描寫的事、物、景距離他們的生活實際較遠。這時,教師必須讓生活呈現于課堂,讓課堂回歸于生活。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努力創設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去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質疑、問難中學,引起學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提出具體要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扮演的角色,并將人物性格特點盡情展現出來;充分考慮人物的特點,設計表演時的表情、語態、動作;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劇本的主題。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為教師,只需在課堂上充當一個欣賞者、評價者的角色,起到穿針引線、推波助瀾的作用。
通過這樣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主動學習后成功的喜悅,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確立了保障。
四、實現激勵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怎樣實現多元激勵性評價,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譬如,當學生解答了一道疑難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及時作出評價,評價語言要富于變化;當學生思維受阻時,要善于啟發誘導,從而使之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當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候,教師也應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然后再鼓勵他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個問題,多名同學回答后,讓學生自主評價,最后教師作總結性歸納補充。學生在這種廣泛的交流中取長補短、學習他人、認識自我并不斷改進自我。
五、處理反饋信息,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斷地輸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間不停地進行反饋的過程。教師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從而調整教學思路,做到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學生從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情況,能及時查缺、補漏。我們要細心回收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反饋信息,處理要適度、合理、及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更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追求語文課堂的有效,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只要我們能立足課堂,立足學生,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就一定能擁有高效的語文課堂。
(儀征市月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