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情感創設語文課堂,要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改變教學方法,積極創設教學情景,加強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呈現課堂無限魅力。
關鍵詞:情感創設;語文課堂;實效性
一、以情入文,創設情境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情感的綻放,如何讓學生生動的學習,要以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大前提。所以,教師應該以每一篇課程的情感為重點,引導學生接觸課程,融入課程。導語設計以情入文,以情感為出發點,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用充滿感情的表情、心境、語氣,融入課文的內容,創設學習情景,觸發學生思維,使其充滿對課文的期望。當把學生的學習情感充分的激發出來以后,沿著這條情感通道,以情入文,進入感情世界。例如,在教授《羚羊木雕》一文的時候,導語可以這樣寫:父母的愛看似無聲,卻深似大海,細如春風細雨,而我們卻是父母愛之大海中一葉小舟,在他們默默的關懷之下,才能堅強前行,但我們與父母的爭吵之時卻凄切憂郁。當父母誤解我們的時候,傷感在所難免,你該如何面對?當你失信于朋友之時,你是什么感受?這樣,用情感的方式將學生引入無限魅力的感情世界,進入正文。
二、以聲入文,點燃情感
當一位教師精神奕奕、面帶笑容的走進教室,帶著悅耳動聽的聲腔、鏗鏘有力的語調、生動活潑的語言,難道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嗎,難道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嗎?朗讀的語調似小鳥飛翔一樣輕盈,聲音似雄鷹展翅一樣渾厚,朗讀的情感如千軍萬馬一樣高亢,完全把作者寫作時的激情如情景再現般展示給學生,充分樹立了作品的立體形象,展現了作品的內涵。讓學生盡快融入作品的情感境界之中,感受作品人物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的交合。
例如,在《春》的朗讀中,應該帶有輕松愉快的聲音,把春天的生機、生命力的復蘇、萬物生機勃勃的清新畫面真實的展現出來,使整個課堂充滿大自然的活力。
三、感受情感,升華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不僅體現在感情強弱的變化,更體現在各類感情相互之間的融合和轉換,形成課堂教學情感節奏變化,將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氣氛提升到極致??傊?,課堂的情感節奏融合作品的情感,喜與同喜、憂與同憂、怒與同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找準自身的感情空間,讓學生感受情感精華。每一篇作品的意境,先讓學生自己去朗讀、觀摩、感受,情感就會自然流露,從而達到教學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課文《孔乙己》的時候,要以“笑”為重點,在笑的感情氛圍下,主角孔乙己出場,在別人的嘲笑聲中努力地生活著,最后在嘲笑中消亡。在眾人的嘲笑聲,把孔乙己的凄慘人生體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在所謂“笑”的氣氛中,用情感去感受人世間的世態炎涼、人情淡泊,領悟從笑聲的背后卻隱藏著多么不為人知的孔乙己。
四、時時創新,掌握方法
在教學工作中,每一位教師都要在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情感教學,將傳輸知識和接受知識有機結合,準確的做到思想交流和心靈互動,讓教師、學生、課文三者得到感情上的共鳴,開放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達到課堂教學實效性。可從以下幾個小細節做好語文課堂情感教學:
1. 創設氛圍
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接觸課文時,教師可以準確把握每個情感細節,寫好導語,引情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為基礎貫穿全文的思想,帶動思想情緒融入作品,才能緊緊地扣住學生的心靈。
2. 觸發情感
情感教育應該寄予朗讀訓練中。朗讀則是通過聲音表達情感的過程。聲音本身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作品的風格各異,影響朗讀的多種風格,朗讀的語調和聲音應該結合作者創作時的激情一起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音量,充滿濃厚的氣氛,感人肺腑的情感,讓作品立體化。栩栩如生的形象,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
3. 出情入理
明確情感教育的目的,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時,要及時的引入教學作品中。用情感知識推動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動力,增強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到學生對作品情感的理解和使學生融入創新思維的層次上。抓住情感與情理的聯系,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情感,深刻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完成出情入理,從而激發積極審美情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潘慶玉.語文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濟
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
(鹽城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