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沉睡著的,教師的教學就是把教材中沉睡著的情感喚醒,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使之成為綜合體送到學生面前進行“碰撞”,從而使教材的一字一句“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關注課堂中愉快和諧的群體生活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這就使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等基本原理,巧妙的處理和化解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營造一種師生相融的課堂氣氛,使之民主、和諧、愉悅教學活動有效進行。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加里寧說過:“教育不僅是科學的事業,而且是藝術的事業。”如何讓我們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享受,期待與向往?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激疑在教學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把握課堂教學的激疑藝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了解學生的學情后,編排適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的教學內容,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手段,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采用學生易懂的、喜聞樂見的形式作為教學載體。在“疑”上下工夫,教學中做到有針對性問,在重要、難懂的地方要適度、適時;有啟發性問,使學生在疏忽處、朦朧處“柳暗花明又一村”;有靈活性問,充分運用教學機智,注重反饋信息;有藝術性問,使知識生動、鮮活起來,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
激疑的延伸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思維習慣的關鍵環節。此時正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的過程,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這種做法有利于激發學生質疑的習慣,并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自己推想答案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激勵評價更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甜美,個性得以張揚
從對象上講,教師對優生要激勵,對后進生更要激勵,使之更上一層樓。強烈的激勵意識,可以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使之產生巨大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對待學生的不足,教師評價要合理、合情,即使是對待學生不足的評價也要“忠言逆耳”,教師要舍得給學生用褒揚的詞語,以保護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激勵的方法有多種形式,除了口頭、書面語言激勵,還有通過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成就激勵、動作激勵等。學生自己也可互相激勵,自我激勵。
三、即興式課堂建構發展涌動著動態靈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多變量的動態系統。這個系統涵蓋知識傳授、智能培養、情感溝通、思想交流以及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課堂上要握好方向適時做出反應和調整,既要有教師的寬容和學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律。如課堂上常常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引起秩序混亂,或是遇到一些難于應付的干擾,這些都需要教師盡可能小代價迅速擺脫。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文時,在課已接近尾聲時,這樣教學:
師: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我認為狐貍很聰明(剛一說完,其他同學都笑了起來)。
師:請同學們不要笑,我認為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現在請大家討論討論:狐貍到底是狡猾還是聰明?
(學生議論紛紛、深入探討)
學生就狐貍是否聰明這個問題,饒有興趣展開討論、交流,相互借鑒、互相補充。教師這種應變意識和反應能力化被動為主動,順水推舟式讓學生在溝通中得以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爭辯中表達自己的感悟。所以,課堂教學涌動著動態靈性。這需要教師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作后盾。
四、和諧的教師心境會煥發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應走出“至上”,懷揣一顆平常心與學生真誠面對,共同營造一個溫馨、靜謐、安詳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心境如何,總是直接影響學生。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語文課上,學生和老師自在交流,其樂融融。就連聽課老師也時常情不自禁為之鼓掌、喝彩。這就是需要教師學會調適好自己的心境。創設一種和諧、友好、寬松的心理氛圍,這樣,學生會喚起學習熱情,激發創造潛在的靈感。教師有了“親和力”能蹲下來與孩子“對話”,尋求孩子的聲音,在這種零距離活躍心理狀態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學生的學習興趣怎能不濃厚?
總之,課堂教學意味著教師對學生潛在靈性喚醒與欣賞。是教師不露痕跡的暗示;是心靈感動心靈、智慧開啟智慧的相互造就;是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靈活性、創造性的再現。心會與愛一起走,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感教學,恒久綻放出美麗、嬌艷的花朵,展示無窮的藝術魅力!
(宿遷市宿城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