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職教育的生源現狀和學生素質令人擔憂,如果按照單一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必然造成“吃不飽”與“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這樣的畢業生進入人才市場,勢必難受歡迎。本文簡要介紹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中職英語;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分層教學是一種流行于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教學模式,一般在中學實行。所謂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這種方法比較集中地強調了幾點: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②分層次;③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一、課前分層
分層和分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先向學生宣傳分層教學法的目的,讓每位學生真正認識到個體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層次的目的是為了界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應的新的英語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達到個體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目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教師再綜合學生的分數、智能、思維靈活程度以及學生自己申報的情況等因素動態地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然后再根據學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設組長一人,負責做好合作學習的組織工作及全組同學尤其是差生的學習幫助工作。這樣分層、設組的優點是對各類型的學生都顧及到,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堂上的具體實施
1. 教學目標分層
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目標分層,C類學生,只要求他們在掌握基本詞匯,理解教學內容,能應用簡單的英語就行。B類學生,要求他們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較難的閱讀和寫作訓練。A類學生,要求他們在B類學生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較難的聽說訓練,嚴格訓練用英語思維進行教學。將已往的“一刀切”性的教學目標改為彈性目標,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因為與學生個體不相適應的內容都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自主表現,也就無法體現他們的主體性,所以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是鼓勵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后的歡樂和自豪。
2. 備課分層
因材施教,這是教師一貫倡導的教風,它要求教師不但要備課,關鍵還要備學生。分層教學無疑增加了教師備課的難度,要面向全體,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備課時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及不同階段的特點,注意把所制作或利用的教具、語音內容、單詞及用法、語法知識進行層次劃分和歸類。在分層提問時,由淺入深,簡單的問題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再由較好的學生加以補充發言,其難度和深度逐漸加強,然后再由一些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加以發展。總之,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樣的學生,不同的內容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即使是采用同樣的方法教授同樣的內容,其詳略也會有所區別,其方法也有差異。
3. 授課的層次化
分層教學法,采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著眼于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差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要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形式也要靈活多樣,積極引發各層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4. 目標評價的層次化
其實教學目標的評價本身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大難題。常見的練習和分層達標檢測是分層施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題目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實行分層練習和分層檢測,有助于教師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開展個別教學活動,有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只要教育得法,即便是一般稟賦的孩子,也能成為非凡之人。”卡爾·威特告訴我們,無論哪一種教育方法都要適應所教的學生。分層教學雖然也暴露出在管理上較復雜的缺點,但是其優點也比較明顯,由于增加了智力測驗和成績作為依據,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組,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學生的興趣和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魯子問.中小學英語實施任務教學實踐
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3.
[2]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
出版社,2001.
[3]羅植.英語閱讀的融合式教學與因材施
教[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7).
(鹽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