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樂于探究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上述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當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使得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且時代的發展也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語新課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新課程關注學生和諧發展,即培養學生全面素質,使他們成為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新課程尤其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因為主體性是和諧發展的靈魂和內核,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綜合性反映,也是學生發展水平的內在標志。所以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在新的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
高中英語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首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英語。其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走出知識傳授的課程目標取向,確立培養交際型人才的課程目標。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蘊涵著英語國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傳播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信息。只有學生積極投入到各種學習和交流活動中去,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汲取西方文化精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老師說過這樣的話:“鋼琴是彈出來的,英語是說出來的。”那么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呢?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在“Reading”這一板塊,我讓學生寫每一單元“Reading”的課文大意,然后學生走上講臺復述課文。同時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我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課外閱讀。閱讀材料學生自選,可以上網閱讀,也可以閱讀英文報刊。閱讀完之后兩人要共同完成我布置的閱讀任務:寫文章大意,查生詞造句,寫讀后感,根據文章至少提三個問題,有開放性問題,有事實性問題。然后我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所讀文章。六人一組進行組內交流,組里的每個組員都要發言,把自己所讀文章的大意講給組里的組員聽,然后每組選派一個代表,代表走上講臺,把自己所讀的文章講給全班同學聽。在每組代表發言之后,我都要進行點評并給予鼓勵。英語有句諺語說道:“An ordinary teacher teaches. A good teacher explains.An excellent teacher encourages.”最后我把原先兩位學生合作完成的閱讀任務收上來批閱。無論是組內交流還是組際交流,學生都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學生在任務型活動中學會了與人合作,發展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交際策略;學生在各種語言實踐中學會了用英語做事情,體現了“做中學英語(do to learn)”的教學思想,學生的四種語言技能都得到了訓練。正如一句諺語所說:“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生生交流渠道,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為學生真正提供“學習和創造”的平臺,學生在教師組織下探索未知、尋求答案,學生是積極的、主動的、自信的、快樂的,學生充分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下面談談我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
讓每一個學生參與,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角色扮演所具有的特色。所以在遇到戲劇時我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二單元“Home Alone”時,首先學生五人一組研究該戲劇,進行舞臺造型(Tableaux),其中一人扮演“Spot”(斑點狗)。即該組五人合作,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表現Act One里的故事情節,定格半分鐘。這種活動沒有任何壓力,學生們不用擔心說不出英語,只需用動作來表現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學生們都會積極地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力、創造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接著該組五人再表演該戲劇,原先扮演“Spot”的那個人充當“Narrator”。最后我把課本內容延伸出去,讓學生分組表演自己所遇到的家庭生活中的沖突。學生分別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兒子、女兒。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從接受任務、角色分配、角色理解、語言組織到表演展示,整個過程體現了個體創作與集體配合的合作精神;體現了學生無限的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體現了美國現代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中學”的教育理論。角色扮演成功與否,不是由小組中哪一個人所決定的,而是全體組員集體智慧的結晶。角色扮演倡導合作、鼓勵合作、鼓勵思考、鼓勵創新、鼓勵參與。
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一個個活動中使用英語,從而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教師在教學中關注不同的學習風格,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進行教學,并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扮演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合作者、評價者、資源顧問、朋友等不同角色。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志偉.創造力與創新能力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4.
[3]韋玉蓮.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中學部分)[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8.
(邳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