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家庭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作為家庭未來唯一的希望,家長自然將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問題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學校、家庭、社會互相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是否有效,還要得到家長和社會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更為突出。家庭、學校成了學生活動的兩個主要的場所。一方面,作為家長,很想知道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另一方面,教師也很想知道學生在家的某些情況。學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暢通聯系途徑,講究高效策略
學校教育要想取得預期效果,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常用的方法有:電話聯系,手機短信、網絡信箱、家校聯系等,更好的有“面對面”,如家長會、家長接待日、開放課堂等,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家訪”。班主任走出去與家長接觸,將學校要求和學生的近期表現及時告知家長,讓家長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及時向老師反饋,更重要的是讓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不能用棒棍來代替語言,用金錢代替關愛。總之,家訪除了教育關心學生外,也要教育輔導家長。做一次有計劃有目的的家訪,其效果遠遠比找學生談一次話強。與家長溝通的另一種方法是接待家長訪校,學校安排家長接待日,學校開放周(日),開放課堂讓家長走進教室。一方面加強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是家長和學生的一次親情教育,學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舞臺,使親情得到升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使他們之間的關系更融洽。
班主任在與家長接觸交流中,對學生應以正面鼓勵為主,多肯定少指責,學生是發展中的人,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這是正常的。教師應該樹立“熱愛學生,理解學生”的觀念,真正做到“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這樣班主任就容易做到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學生的問題。不要一見到家長就一味埋怨責備,這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使溝通受阻。
二、尊重家長,掌握溝通的藝術
班主任不但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也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的家長,學校是公平、公正、公開的代名詞,學生們希望老師都公開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件事,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欽佩老師。教師們也要把這種平等帶給每一位家長,不讓家長因為社會地位、經濟差異、文化程度、學歷、職位、職業等的差異而產生自卑,從而失去了主動接觸老師的機會。尊重家長是每個班主任老師最起碼的道德,尊重別人,別人才能尊重老師。像我們這所農村學校,在同這些家長交流中,要善于把握時間和方式,表揚學生,婉轉提出建議和設想。因為你的教育不僅影響了你的形象,也會影響到教育的形象,即便碰到不理解的家長,班主任老師也要帶好一雙“大耳朵”,認真、耐心地聆聽家長的指責、誠懇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鼓勵家長提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想法,不失時機的用你的“快嘴”,向家長闡明學校的教育原則、方法、規章制度等,讓家長心服口服。然后用家長的力量去影響學生,而不是家長在學生面前說學校壞話,使家校教育不一致,從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三、了解家長的要求,知道家教方法
像我們這種農村學校近幾年因為教育布局調整,所以生源量質量不高,更可怕的是,他們家長生活狀況較差,自身素質不高,大多以找工作為主。有做瓦匠的,開小面館的,有擺水果攤的,有小菜場賣菜的,對子女的教育還沒有認識到一個高度。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與家長的交往中,更要尊重家長,尊重這些孩子生命中最親近的、給予他們生命和生活最偉大的人,尊重家長的人格尊嚴,絕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甚至訓斥家長,造成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惡性循環。
首先,要向家長宣傳有關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班主任要把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原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授給家長,讓家長們總體上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
其次,要向家長傳授有關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要讓家長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按照社會和學校對孩子的要求去規范孩子的行為,不能放縱自流。
第三,要幫助家長提高對家庭教育作用的認識。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既然上學了,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班主任需耐心提醒,學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家長要關心子女各方面的健康成長,要做孩子的表率,要扭轉家長只重視生活,不重視教育的思想。
總之,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加強自己思想修養,提高業務,善于了解社會,了解家長,了解孩子,我們才能夠了解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心平氣和地從家長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問題。能否成功地與家長溝通,也就決定了教師能否成功地與學生對話,新時期的家長要我們用更新的方法去溝通、去理解。為了農村的教育,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要不斷地創新,給農村子女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鹽城市鹽都區張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