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時我擔任的是文科自主班的班主任,這個班級由一群“特殊”的孩子組成。一年來班級獲得了先進班集體稱號,多位同學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為什么說這群“特殊”的孩子會取得這樣的成績?又為什么說他們特殊呢?67名同學,有40名借讀生。其中有很多問題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嚴重心理疾病學生。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明確成績遙遙領先,有部分同學學習存在極大困難,有部分同學因高一學習壓力抹煞了所有的信心,有部分同學因為自己是借讀生極其自卑,甚至自我放棄乃至被家庭放棄……重讀與梳理這一年來我帶著這群孩子破繭成蝶,痛苦著、幸福著、快樂著。
一、深切知彼——入班前了解每一位孩子
暑期拿到名單,我仔細進行了解。班級67名同學,有40名借讀生,其中自主招生統招的有5名,擇校的11名,5名中考成績優異特招生,本市在籍生6名,原借讀班借讀生22人,其余各自主班借讀生18人。男生22人,女生45人。成績呈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首先,找到原班主任逐個了解學生原來在班級的表現、性格、優點、缺點、特長、成績等并作好記錄。其次,拿到名單的第一步,想辦法記住每一位學生的姓名。找到每位學生的檔案,了解中考成績、高一成績、家庭狀況、問題所在。再次,第一次進班時讓孩子們參與大掃除,勞動中初步了解每位孩子的品格。最后,第一次班會將提前針對高二學生的特點編好問卷發放給學生,問卷涉及問題有:高考目標、高二目標、高一的收獲與遺憾、最愛的運動、最愛聽的歌曲、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班級口號等。通過問卷進一步了解每位孩子。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懂得兒童”。了解學生之外還要懂得學生,高二文科學生的特點:方向明確、不愛動、不自信、耐力不足、動力不夠、情感波動大……男生的特點:人數少、安靜、知識面廣、不愛運動、開始關注外在形象、挫敗感……女生的特點:人數多、敏感、細膩、熱鬧、人際關系問題敏感……再根據班級特殊情況,在籍的和非在籍的不同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班級活動激發每位同學的優秀特質。
二、一個都不能少——平等對待每一位孩子
新班級剛組建時,班級的同學都特別敏感。在籍生敏感,因為他們擔心借讀生分走了他們的教育資源;借讀生敏感,因為他們擔心老師不重視,同學看不起。怎樣讓學生放下包袱和諧相處攜手并進,除了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主題班會,就是班主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孩子。不論孩子的籍別、成績、男女、家庭、性格、習慣……
首先,讓所有的孩子找到歸屬感。所有同學一起參與班干部、團干部的自薦、競選。共同制定班規,選定班歌,合唱班歌。記下所有學生的生日,在生日的那天班長寫上祝福詞,大家一起唱班歌祝福。遇到節假日,放假回來那天補上。讓所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每天兩位同學填寫班級日志,全班同學輪流進行,可以自由開辟專欄。
其次,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認真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及時地表揚。所以這一年使孩子們認為現在這個班級無論是紀律、衛生還是成績都是這個年級最優秀的。因為,他們覺得本班的每一位同學都十分優秀,有成績優異的,有樂于助人的,有非常孝順的,有愛勞動的,有體育棒的,有繪畫好的,有能演講的,有善辯論的,有知識面廣的,有堅持不懈的,有知難而進的……
再次,讓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目標。通過主題班會“曾經的夢還在嗎?”“兩年后的我”“這一年我將如何度過”等,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夢想用便簽貼到班級的DREAM ZONE。有了方向就有了動力。再用談話的方法鼓勵每位同學,逐個談話,一個都不能少。后來孩子們都覺得如果自己不表現優秀、不刻苦努力就拖了班級后腿,就不配為本班學生。
三、愛在細微處——尊重每一位孩子
愛學生的最重要體現就是細微處的尊重。尊重是對人的價值和潛能的一種積極肯定,只有高度尊重學生的感受和權利,才能使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提升自信和自尊。尊重意味著完全接納一個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極面和缺點;尊重以真誠為基礎,并非無原則的遷就;尊重意味著一視同仁,不管男女、家庭出身、學習成績好差、品質優劣;尊重即以禮相待、信任對方;尊重意味著保護和尊重學生隱私。還要注意細節,如學生喊要回禮;學生犯錯了糾正的是學生的違紀行為,不是全盤否定,不體罰。對于我們這個班級尊重每個孩子尤顯得特別重要,我注重從細微處尊重每個孩子。如拿到學生名單,我用透明膠帶粘去了“籍別”一欄,讓孩子們明白這個班級不分在籍借讀,大家都是班級的重要一員。無論是班會課上還是臨時說話都非常注意不帶有色眼鏡看學生,特別是不提在籍或借讀的字眼兒。再如,學生犯錯時不公開點名批評、不體罰,但要讓其認識錯誤,給予機會改正。給家庭困難的同學幫助時,不在公開場合說起。將學生送的手機掛件立即用在手機上。不論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狀況、性格特點、行為習慣是怎樣,尊重他們,并真心地幫助、引領、理解寬容他們。
四、剛柔相濟——在嚴格中愛每位孩子
英國作家薩克萊曾說過: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人格;播種人格,收獲命運。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習慣的養成是個痛苦的過程,所以必須嚴格要求。根據高二學生特點、文科生的特點在校規校紀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班級作息制度、班級常規管理制度、讀書制度、周末跟蹤管理制度、走讀生跟蹤管理制度、作業檢查制度等。確定標準之后,嚴格遵守,寓愛于嚴,嚴愛結合,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嚴愛結合,剛柔相濟。有部分學生進班時破罐破摔,以前養成的長發、染發、追求品牌、半夜打牌、私自離校、喝酒抽煙、K歌、用手機上網、不交作業、上課睡覺等習慣一時難以改正,首先利用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對他們進行約束。如召開主題班會“高二學生的品質”“解讀合肥一中學生管理條例”“一篇勵志演講稿”等。再進行嚴格管理,發現違紀現象立即處理,嚴懲不貸,糾正不良行為習慣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通過嚴格要求,很多問題學生逐漸轉化,不僅改掉壞毛病,還逐步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五、身教勝于言教——用行動感化每位孩子
作為一名班主任,身教勝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首先我把自己當做班級一員,接受班規約束,接受孩子們的監督。我每天早上經常是7點之前到校。一年來除兩個同學由于特殊原因遲到外,班級其他同學沒有遲到過。高一時經常翹課的幾位同學再也沒有早退、曠課現象。周日的晚自習我都在6點20之前到校,所以學生從沒有遲到。上課從不遲到,如遇特殊情況必會和學生解釋清楚。和學生一起刷地,一起拖地;常常沒有晚飯吃。不勞動的、逃跑的、敷衍了事的逐漸沒有了,每位同學認為班級是大家的,干凈的環境讓大家非常愜意。看到地上的紙屑我立即撿起,學生也就逐漸沒有人亂扔垃圾,看到紙屑也會隨手撿起。每周的升旗我都站在學生隊列中,國歌響起立正行注目禮,認真聽國旗下演講。我們班級學生在升旗時能保持非常好的精神面貌及紀律。自己要擁有一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上進心,讓學生對未來充滿憧憬和信心。
六、眾人拾柴——用各種合力教育每位孩子
首先,無論學生是住宿或走讀都注重和其家長溝通。和學生明確兩個原則:一是找家長不是告狀;二是家長會只會表揚不會批評。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況。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和他說話。原諒不會說話的家長,和家長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積極主動和生活老師聯系,配合生活老師做好生活區學生管理。休息不好,學習狀態就會很差。積極進取、團結向上、互幫互助的寢室氛圍,會讓每位同學保持良好的狀態并取得優異成績。讓學生自己給自己的宿舍起名字,要求有寓意,表達整個寢室精神風貌、奮斗方向。另外,要不定期向生活老師了解學生狀況,及時配合生活老師處理生活區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尊重生活老師的管理。
再次,與授課教師形成強大合力。讓孩子們敬佩每位授課教師,讓他們了解每位老師的辛苦,在班級日志上專門開辟了一個欄目——本節課的名師名言。及時處理授課老師反饋的班級情況,與授課老師共同管理班級。
從一個問題班級到一個充滿優秀學生,取得各項優異成績的先進班集體,孩子們破繭成蝶,翩翩飛舞在人生成長的舞臺,他們將來會飛得更高更美!
(合肥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