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圖時代,報紙離不開生動搶眼的圖片。由社會分工細化而產生的新聞崗位文字、攝影記者分工帶來的各種負效應,在生活快節奏的今天日漸顯現。當代科學技術進步的日新月異,數碼產品的日趨大眾化,以及時代對新聞隊伍復合型記者的呼喚,都要求今天的記者必須學會“兩翼齊飛”。
【關鍵詞】記者 攝影 分工
一個圖片,一個文字,是騰飛的兩翼,缺少哪一個都飛不起來。這是著名記者、攝影家穆青20年前說的。他本人正是“兩翼齊飛”新聞傳播理念最好的踐行者。20年過去了,我們的許多報紙仍然處在“缺圖時代”。分析其原因如下: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報紙的分工細化使得原本在同一張新聞紙上生存的無冕之王們分出了攝影、文字兩支隊伍。誠然這種分工也有它的好處,一則是細化有因專而熟而巧而精之益;二則是過去攝影器材造價一般比較高,報社可以以有限的投資確保“兩翼”的完整;三則是許多報紙都有嚴格的控編,不可能給攝影部增加太多人手。然而這種分工細化的弊端也顯而易見,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過的:“越來越細化的專業分工,促使我們在專業內內行,在專業外外行,在專業內擁有知識優勢,在專業外呈現信息劣勢。”新聞記者攝影、文字的分工,使今天許多攝影記者的文字能力較弱,而更多的文字記者圖像意識“折翅”。甚至于會出現在有些報社,文字記者偶有“兩翼齊飛”行為還會被攝影記者諷為搶人“飯碗”。
隨著媒體競爭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