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新浪“微博救乞”事件傳播為例,闡述微博通過網上和網下的結合,及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讓廣大受眾知曉、評價、參與到新聞事件之中,產生輿論反響和強烈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微博 傳播力量 輿論反響 社會影響
微博,有學者將其定義為“基于有線和無限互聯網終端發布簡短資訊供其他網友共用的即時資訊網路”,突出了微博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形態的資訊傳播功能。微博“是一種迷你型博客,它是一種可以即時發布消息的類似博客的系統,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微’字,一般發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語”,“重要特點在于集成化和開放化,可以通過手機、IM軟體和外部API界面等途徑向微博發布消息”,強調微博的簡短、便捷特點。
和博客相比,微博的內容精煉、傳播迅速;和即時通訊相比,微博時效性強,可隨時隨地進行更新;和社交網路服務相比,微博對于資訊的分享更加簡單、快捷。對于眾多媒體而言,微博的出現如同博客、手機媒體出現時一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媒體的報道方式。微博是一個基于使用者關系的資訊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用戶端及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資訊,并實現即時分享。
2011年1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在收到一條私信后,發布了關于尋找被拐賣兒童